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35056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欣赏与评述基础知识与理论,探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锻炼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理解和感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感受、认真参与对作品与实物、实景的比较、分析和讨论。以个人专研和集体讨论的形式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依照本课要求拓展相关内容,将课本知识迁延至其他绘画作品以及艺术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主动关注。帮助学生逐步建树对于绘画作品乃至其他艺术作品的兴趣,懂得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乐于学做一个懂得艺术,热爱艺术的人。教学重点

2、通过对齐白石的虾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教学难点对于抽象派和超现实主义之类的绘画创作是否源于生活的问题,是学生最易感觉困惑的问题,虽然本着降低难度的原则,课内未涉及此类绘画,但很可能在讨论中提及。教师应有所准备,在课件内选择毕加索牛的变形、蒙德里安苹果树的变形、吴冠中松魂等典型作品供学生分析研讨。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材料、设问、教案等。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通过介绍和分析齐白石作品虾,并观察真实的虾,引入本课研究。对比艺术形象与原型的异同,

3、引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议题。 欣赏、思考、分析、研究。画中的虾比真虾更典型,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以画作的艺术魅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主题讲授新课阐明本课学习重点,研究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请学生用各种形式展示自己找到的画作,试着说说画中描绘的形象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关系。(人物、景物、景物、花卉、动物等均可。)作品展示及发言。从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作品中找到艺术形象与生活原型的不同,谈看法。通过研讨提高认识。 锻炼语言评述能力。讨论探究深入学习要求看课本,欣赏拜克托尔山和夜咖啡馆。组织暗中课本提供的“想一想”进行讨论。从色调、建筑、光影以及天空和地面等方面细致、深入地进行比较分析

4、,试着了解画家是如何艺术化表现生活的。带领学生按照“想一想”给出的问题和思路继续分析开国大典,了解绘画题材、内容是 源于生活的,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进一步体会艺术作品对生活的升华。认真欣赏作品,同时仔细按照课本要求对照实景图片,力求找出画家笔下的山景和街道与实景有何不同,并考虑画家对作品做了那些艺术处理,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什么,讨论发言。深化对本课知识的研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赏析能力。通过赏析、思考与讨论深入理解本课知识。知道没有现实生活的启发,艺术家是得不到创作灵感的。反之,则画家的创作能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教学过程巩固

5、与拓展以长城题材绘画作品为例,围绕本课重点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提问拓展本课理论覆盖的其他艺术领域。(应有相应课件呈现非写实类艺术作品。)用前面所学知识分析新作品,并尝试迁延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域。(有可能涉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掌握学习方法,巩固课堂学习,拓展知识领域。小结以名家论述深化本课学习。学习名家论述,提高认识水平。深化本课学习。评价建议本课艺术时间以研讨为主,应着重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包括课前对赏析作品的准备、课上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聆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等。最后对本课所学理论能有粗浅的理解,能正确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升华了生活-并能应用该理论知道对一般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