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说课稿.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348927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律基础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律基础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律基础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 课 稿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是思想道德经济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两章内容: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和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该教材适用于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两章处于教材的第七章和第八章,要本课程法律基础知识的集中所在,这两章是对前面相关法律知识的一个综合,又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相互联系相系区别,同时,这两章见内在关联性。第七章重在法理,即法律的基础理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第八章重在法条,即具体的法律法规,包括买体法和程序法,法理是法条的基础,法条对法理具增强效用,法理

2、需要法条的融汇,法条需要法理的保障。据此,我们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让学生 基本法理,全面准确了解核心的法律法规。2、能力目标:运用法律思维辩别情理法,善用法律眼充观察视象,会用具体的法律法规分析用法的法律案例,能运行词单的法律程序。可以说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实现才体现出前二者的目标价值。3、德育目标,学生正确的法律心理的形式,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理精神的内化,最终达到学生的引为的法律比。为达到教学目标经正确年度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两年教学重点应放在具体法律法规的学习,包括美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的核心在于宪法,民法行政法、商法和经济法中各几大部门法冲与

3、学生和社会个体息息相关的法律规范。程序法即三大诉讼法加上促裁制度。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规范的学习中使学生法律心理端正,法律意识损开,法治精神的内涵和法律行为的外区,即德育目标的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就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证明,课堂讲校是思想课教学的基本形式。针对学生即了解了一定法律知识,又对法律概念模糊的实际,讲授法能证学生明确掌握法理和具体法律规范,为摆脱学生对于思想课的厌烦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启发提问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能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这种充分利用学生活跃思想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能 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上课重教育的双重目的。

4、职校的学生较讲术学习的实用性,那么可以运用主动式教学法,让学生说出出自己身边的案例和自己需求的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可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生法律心理的取向,从而进行疏导,为增加课堂客量和调动学生的感观,多媒体教学手段尤为重要,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达到最优教学,学效果,利用多种载体是必要的,如重大节目,12.4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例可让学生新临法律第一线,学校的社团可成为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和法律知识竞赛的交流平台,网络可成为师生互动的第二课堂。众所周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促进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这两年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在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结合的平台上,将我的教学过程

5、设计如下:一个“情理法”的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看到法的公正和正义。紧接着一个提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有哪些”,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庞大以及法对社会产生的重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接下来多方位全面的案例分析带领学生走入一个法治社会,使学生在生活案例中寻求法律的真谛,即法治的精神,自我增强法律意识。基本学生学生政治知识的基础学习,对于实体法中的宪法,我们可采取知识抢答的方式,在活跃的气氛中巩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对于未接触的民法、经济法、商法、刑法知识,则需要通过全面的案例,将这些实体法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具体法律传输给学生,更就通过师生主劝交流及时解决他们对于实本法标明之处,

6、对于其中 概念性的问题必须详细讲授。在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社会实践,如法制宣传,法庭观摩,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外压自我的法律行为。程序法是法治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睦一人标准的民事诉讼程序,然后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找出所观看的民事诉讼程序与行玫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存在的具体区别,由老师最后加以核查并列出不念旧恶三大诉讼程序的比较表格加 分析,这样既让学生印象深赢利,又扩大了知识的涵盖面,在此基础上,就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将具体法律规范与程序法结合。使知识得以实践,使学习效果得以检验,使法治精神得以深化,使法律意识得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