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346632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下专题知识归纳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题归类综合复习资料教学目标: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归纳教学过程:一、政治方面:(一)朝代更替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618年唐朝618李渊(唐高祖)长安907年北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1127年契丹(辽)10世纪初阿保机(辽太祖)上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宁夏)金12世纪初期阿骨打(金太祖)会宁南宋1127年赵构(宋高宗)临安(杭州)1276(蒙古)元朝1206年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大都(北京)1368年明朝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南京北京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清朝1644年皇太极顺治北京(二)、时期特点、政策

2、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民族交融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危机清朝闭关锁国(三)、治国理念与措施:1、隋朝:隋文帝的统治: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2、唐朝:唐太宗:(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提倡节俭,合并州县。(4)任用贤臣,虚心纳谏。(如“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谏臣:魏征 评价唐太宗 他能吸取隋亡教训,从历代兴亡中总结统治经验,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虚怀纳

3、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力倡节俭;兴科举,办学校,选拔人才。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破格提拔姚崇)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1)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为相,“励精图治”。(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3)提倡节俭。4、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太祖:(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在中央:废丞相,撤中

4、书省,权分六部。 (2)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3)设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负责。(4)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明成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直接统领。 注:东厂与锦衣卫及后来设立的西厂,合称厂卫。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二、经济方面:(一)农业唐朝:(1)兴修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2)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3)江南成为重要粮食基地,全国饮茶之风盛行。(4)工具的进步: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5)抗灾能力增强。宋元:(1)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5、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4)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5)江南新辟许多茶园。明清:明代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二)手工业唐朝:(1)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唐三彩(闻名世界的工艺珍品)。宋元:1纺织业:江浙的丝绸行销全国;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

6、有发达的造船业。明朝:(1)棉纺织业: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2)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清代南京后来居上。(3)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三)商业唐朝:(1)有许多大都市,北方有长安、洛阳,南方有扬州、成都。(2)长安:布局:分坊(住宅区)和 市(商业区)。地位: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宋元:(1)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有早市、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呈现繁忙景象。(2)海外贸易的发展: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货币制度的

7、变化:北宋时,主要流通金属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商人以晋商和徽商为代表(四)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期以后。地点:江南的苏州、松江等地的棉纺业中。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实质:机户和机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三、科举、思想:1、隋朝:创立科举制(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按

8、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朝:完善科举制(1)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2)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3)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创设武举(4)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了许多有才学的人。(2)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3)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4)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利于唐诗繁荣。 延续了1300多年,影响深远,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四书五经。文体:八股文。评价:使科举考试更加规范化,考官有相对固定的评卷标准;但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

9、读经书,研究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4、清朝:文字狱的盛行(1)目的:控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2)特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规模大,次数多,愈演愈烈。(3)性质:一种文化专制政策。(4)危害(评价):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四、民族交融:1、唐朝:对西域(今新疆地区)(1)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对西藏:(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2)8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说吐

10、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对东北: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此后该政权以渤海为号,被称为“海东盛国”。2、宋代:饮食、服饰、家具等方面受少数民族影响3、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1)表现:汉族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汉化;回族开始形成。(2)作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4、清朝:对西藏:(1)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2)驻藏大臣的设置: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雍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上述措施加

11、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对新疆:(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2)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乾隆)(3)妥善安置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乾隆)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五、对外交往: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与日本1. 遣唐使(1)日本前后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2)影响: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

12、饰等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新罗(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音乐传入中国。(2)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与印度玄奘西游:唐太宗时期。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天竺求学,写出大唐西域记。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宋元: 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大都繁华。明朝:1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2)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13、,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3)经过: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二、戚继光抗倭(1)戚继光组建 “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后又赴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2)抗倭取得重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3)胜利原因: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积极配

14、合;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智慧才能。清朝: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开辟荆榛逐荷夷1.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1)背景:明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2)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2.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 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二、雅克萨之战1. 17世纪中期,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中国人民的抗击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2、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时间:1689年。(2)内容(或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性质: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 原因(1)清朝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由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经济交流。(3)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害怕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