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34582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连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悉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3、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预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加 1、谈话,出例如5情景图。 (1)要求认真观看,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

2、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观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 1、熟悉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请学生对比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索: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

3、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索、比拟、争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思索、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 (3)沟通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对比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

4、圈等活动,营造出布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气氛,满意孩子们胜利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2 三维 目标 学问与技能: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根底。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积极动手操作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 难点 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争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预备 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

5、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根据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局部的同学拿口诀,一局部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

6、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熟悉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预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加 1、谈话

7、,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舞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观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忙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

8、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提醒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日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敏捷应用

9、平均分的根底上,供应“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根底上让学生参加“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供应做中学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 (3)沟通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反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教师嘉奖聪慧星。 (2)其次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察。 (3)第三

10、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索并解决,然后沟通。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欢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布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气氛,并运用嘉奖措施,满意孩子们胜利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结合详细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识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11、 熟悉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很多正好全局部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试验,去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当依据学问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存观看、操作、争论、合作沟通、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猎取学问,进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使学生经受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熟悉余数。 数学思索:通过操作、观看、比照等活动,使学生发觉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

12、不完有剩余的状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育学生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熟悉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把握算法。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比拟的力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状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预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醒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提醒课题:熟悉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

13、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刚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消失有剩余的状况。 假如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争论沟通: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沟通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刚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