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34552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极其重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重庆市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规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按照农业部和市政府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有关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工程的基本要求而编制。规划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方向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作为我市质量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项目计划的立项依据和工作推进的操作指南,对于

2、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市以相继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为抓手,着力加强了监管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自2003年农业部开始对重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以来,我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从2003年的首次合格率76.8%,提高到2008年的平均95.7%;畜产品中的瘦肉精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污染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是安全的、放心的。-普法宣传形成氛围。农产品质

3、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揭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新篇章。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从推进依法行政、维护法律尊严的基本理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组织了对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农产品质检机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企业的专题培训。各个法律关系主体履行职责、承担义务的自觉性逐步增强。在法律颁布刚颁布一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就在全国率先组织了执法检查,对于促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管工作,特别是促进区县政府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

4、部门均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农业系统内行业管理、计划财务、行政执法、技术推广和检测检验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明确或专门设立了内设工作机构,负责归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出台重庆市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每月一次的主要农产品的例行监测制度,启动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以蔬菜产品为突破口的市场准入制度试点取得成效。开展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实施了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兽药残留、饲料及

5、饲料添加剂、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农资监管和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探索,执法条件逐步改善。 -标准推行取得进展。组织实施了重庆市农业标准计划(2002-2006年),承担制定农业行业标准近30项,组织制定农业地方标准202项。2007年新建成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5万亩,累计达到4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36%。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生猪、肉牛、奶牛、山羊、蛋鸡、肉鸡标准化率分别达到33.2、15.4、62.4、29.9、88.5和86.9,生猪标准化率提高了10.8个百分点,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达到479个。渔业标准化养殖规模达到11万亩。全市建成各级各类

6、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项目)322个。其中,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9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5个,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34个。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累计认定市名牌农产品315个,目前有效期内的有154个,已组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0个,无公害农产品287个,绿色食品206个,有机食品38个,“三品”总数达到531个,产量达149万吨,占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的6.3%,产值达60亿元。-质检体系显现雏型。建成了部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质检中心6个,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8个,市级区域性质检中心5个,区县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站19个。检测业务涉及主要农产品

7、、畜产品、水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全市农产品质检体系框架基本搭建。原市农业局会同市发改委编制上报了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已经通过了农业部立项审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区域布局、功能定位、建设重点和实施保障已经明晰。二、挑战与机遇我市在农业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监管体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在总体发展水平、综合监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鉴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也为

8、做好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监管能力不强。尽管今年监管体系的基础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但工作水平距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所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能力建设仍然处于全国落后,西部中等的水平。执法监督、技术支撑、检验检测、追溯管理和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全市还有部分区县未建立执法机构,且已建立的执法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施设备落后和执法能力不强。我市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数量和资产设备规模均列西部第5位,设备老化、配套性差。目前所建的19个县级质检站,仅配备了简易设备,只能开展蔬菜残毒速测。-发展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一是优质安全农产

9、品产出能力低。“三品”认证的总规模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3.4%,在西部列第6位;“三品”总产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3%,在西部列第9位。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低。按我市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种植养殖结构,应当制修订不少于500项地方农业标准,目前仅完成202项。建成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450万亩,占全市2007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21.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在全国已经建成的5亿亩标准化示范区中,重庆所占的份额仅为0.9%。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664万头,仅占年出栏量的3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三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全市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仅有159家

10、,仅占全国总数的0.58%;全市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经济组织3321个,成员75.2万户,仅占总户数的10.4%。-安全形势严峻。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全社会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呼声越来越强。尤其是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红心鸭蛋”、“多宝鱼”和“三聚氰胺”事件,对农业部门在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标准体系、技术支撑、行政执法和危机应对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农业部门履行法定监管职责的必然要求。农产

11、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平台。抓好建设的组织实施,对于重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政策环境更优。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将“三农”工作置于“四大任务”之首,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政策扶持前所未有、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对未来五年,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135+X”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坚持数质并举,全力以赴确保主要农产品稳

12、定供给的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扶持政策逐步出台,资金保障逐步落实。尤其是部市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得到了农业部高度关注和极大支持,必将对重庆农业标准化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以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 按照农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以“五大行动、一大系统”为载体,强力推进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途径。(二)基本

13、原则一是部市共建、合力推进的原则。由国家农业部和重庆市政府牵头,打破部门间、地区间界限,“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科技推动,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重庆市在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实干和实效来争取农业部的支持。二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市情,科学规划,示范区建设既体现前瞻性、长远性,更注重现实性、可操作性,本着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分类、分阶段推进。三是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职能,尊重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运行机制,转变支持方式,特别要发挥和保护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标准

14、化推进和质量安全建设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四是数质并举,产业协同的原则。实施示范区建设必须坚定质量安全寓于产业发展之中的理念,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的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实现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同步。五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环节,通过建立示范区来促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总体提高。(三)目标任务通过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标准推进全面深入、农业品牌建设快越发展、监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西部乃至全国质量安全建设探索有效途径,摸索积累经验。-

15、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步提高。到2012年,生产基地和各类市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违禁化学物质及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农业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研究制定农业地方标准350项,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立9大类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使种植业标准化率由21.7%提高到45.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由41.7%提高到60%、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率由11%提高到5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产品生产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100%。-品牌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增250个重庆名牌农产品,推介10个中国农业名牌产品。认证无公害、绿

16、色、有机农产品3000个。“三品”产量占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的40%。-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按照职责落实、运转高效、行动统一、保障有力的要求,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完善;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标准实施、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信息服务、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农产品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管机制、质量监测机制、追溯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等得以建立。四、建设重点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实施五大行动、建立一大系统为重点内容。具体包括:实施质量标准促进行动、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品牌农业跨越行动、执法监管“绿剑”行动、科技培训支撑行动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实时监控系统。(一)质量标准促进行动围绕“135+X”产业发展思路,分析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研究并示范推广安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