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34371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现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关键词 新课程 物理教学 质疑能力 兴趣 方法基础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探究学习,鼓励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材料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

2、力,作为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物理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究新知识的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现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

3、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1】。因此,作为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宽厚的胸怀容纳学生哪怕是“幼稚无理”的提问。笔者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物理基础不是很好,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之后,由于课程难度的增加,学得更加吃劲,但他还是尽努力的学习,一有问题就拿过来问,但有一次,他拿了一个问题来问我,说:“网球运动员击打出去的网球是一个较小的球体,为什么不可以看成质点?”我告诉他,网球之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是因击打球的不同部分,产生的效果不同,故不能忽略其

4、形状,也就不能看成质点,但他就是不能理解,而且坚持认为网球是一个很小的球体,就象扔出去的铅球一样可以视为质点,我无可奈何的对他说:“你要是实在理解不过来就记住这个结论吧。”我本是无心之语,结果却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后来该同学就放弃了物理的学习,最后分班时选择了文科,这件事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诞生出来的,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从而成为一种不断催化智能的刺激。【2】因此,作为教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培养质疑能力的情境和途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要

5、认清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改变落后的填鸭式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有错,也不能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其他办法使之明白自己的错。3、实际教学中注意以“疑”激趣。例如:我在讲“惯性”这一知识时,提出了一个免费环球旅行的设想:大气球下吊一篮子,人坐在篮中,升到空中某处,由于地球日行(自转)八万里,悬在空中的人岂不是可以领略世界各地风光吗?这个设想可以吗?这样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又提出了若干疑问,并逐步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质疑兴趣又提高了,能力获得

6、了加强。总之,学生只有对质疑有了兴趣,他们才愿意不断产生疑问,并且在不断探索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加强。三、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如果教师构建了良好的质疑氛围,学生也有了质疑的愿望,但是却无从问起,不知哪里有疑问,或者有了疑问不知道如何质疑,那同样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进行质疑的基本方法,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认为,就物理课程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巧妙质疑利用演示实验的直观教学手段,巧设疑问,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的思维状态,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7、教学时,可以先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设置疑问:教者拿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让他们从同一高度落下,学生观察到了纸片同时落地的现象,然后,再把其中一张纸折叠成团,再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结果却发现没有同时落地,而是纸团先落地。由此,学生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的纸在两种情况下下落时间不一样呢?下落时间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闪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 。2、运用“悖论“,揭示矛盾,利用理论的自恰性进行质疑运用悖论教学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提出新观点,否定原有知识,建立新知识。【3】关于悖论的运用,历史上著名的是伽利略驳斥亚里斯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的推理。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循着伽利略

8、的思路思考,取一块重的石头和一块较轻的石头,按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应该是重的石头下落快,然后用一根细绳连接两者,这时重的石头要被拖慢,轻的石头要被拖快,所以速度应该在两者之间,但是,用细绳连接后的物体重力却增加了,故应该下落最快,导致悖论。产生上述悖论后,学生迫切想知道矛盾原因,从而激发了探索动机,促进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提高。3、利用日常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提出疑问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由于日常生活的积累,学生对一些现象有了自己的观念和认识,这就是日常经验,当日常经验和科学概念不一致时,将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的困惑之中,从而引发学生的质疑。【4】比如在进行单摆的周期方式教学时,教者根据经验,往

9、往认为单摆的角度越大,则其运动的周期越长。事实上在摆长相同的条件下,改变摆角去测量周期会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其周期都是相等的,从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疑问。学生的这种质疑,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4、利用因果关系进行质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里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注意追问前因后果,才能有所发现。例如: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观察到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荧屏上出现几点荧光,由于伦琴喜欢追根求源,所以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原来是阳极射线打到固体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射线引起的,他把它起名叫X射线。后

10、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射线叫伦琴射线。而在此之前美国物理学家古德斯比德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都曾发现类似的现象,但他们没有寻根问底,导致一项重大的发现从手上溜走。总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代学者陈献章对质疑的功用阐述更具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作为教师,更应该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主人作用。参考文献: 【1】、罗杰斯 , 论人的成长 ,美国霍顿米夫林公司 1961年 【2】、彭亮 精心设疑 激发兴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3】、上官维忠,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长兴教研网2006年2月【4】、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