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34286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第1章-第8章)第一章 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一、是非判断题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2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3按照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4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5课程计划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6课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大纲和教材也不是有关学科的简单缩写。()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8选修课程中,限制

2、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9必修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11“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12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3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4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1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6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

3、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7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8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材料( )19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20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21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

4、主要工具。( )22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24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25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26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7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28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29讲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所有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组织

5、形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30实验可以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观察性试验三种( )31生产实习又称课程实习,它的内容仅限于所学课程要求的实习任务,与课程的课堂教学紧密配合()32毕业论文是在日常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要求的大作业,旨在培养本科生独立地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使用符号的主要目的是使信息形式简单化,因此使用的符号越多,教育效率越高( )34模型音像和实物都是具体的信息形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只起集中学生注意力作用,因此在理工科教学中运用较多。( )35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36教师运用模型、

6、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展示的时间越长越好( )37对信息形式类型的选择主要受制于教育内容的特点( )38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 )39要用教育信息的形式判断学习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 )40对于重点内容,由于需要加深理解,就应当采用接受式学习( )41主动信息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42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行为状态的变化过程( )43先行组织者的特点是以教育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所达到的程度这一反馈信息作为学习过程控制的基础( )44在指导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努力学习的责任,主动地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 )45掌握学习是美国学

7、者布鲁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只要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必备的知识,肯下功夫,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46.课程一词的最早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提出的。( )47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从观察开始,须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也称为( D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内容 D教学科目2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B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苏格拉的 D赫尔巴特3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B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4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

8、依据是:( A ) A课程信息表现形式 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 D课程的内容特点5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B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6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C )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7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B )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8目前,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B )学时以上。A1500 B2000 C1800 D30009经验证明,对

9、于大学本科,一门课程一周最好不要超过( C )学时。A4 B5 C6 D710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一般以( B)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A56 B57 C67 D6811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B )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12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B ) A发现 B接受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13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C )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内容与结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

10、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14学与思的关系是( D )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C ) A斯金纳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16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经历观察记忆、理解、练习四个步骤是( A )的教育过程模式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11、D斯金纳17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卢姆18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A )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D ) A程序性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发现式学习 D掌握式学习20世纪50年代,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B )A杜威 B斯金纳 C布卢姆 D罗杰斯21( C )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获得良

12、好的成绩A杜威 B斯金纳 C布卢姆 D罗杰斯22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B ) A先行组织者模式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教育过程模式23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A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24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D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25学校安排教育内容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C )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26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学校教育工作的总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指( C )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27教师用语言系统地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C

13、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课堂讲授 D指导论文或设计28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C ) A讨论前要准备 B讨论中要引导 C讨论时语言要有艺术性 D讨论后要总结2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知识解决事先设定的问题来培养能力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B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指导论文或设计30( C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求实与探索精神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指导论文或设计31组织学生到社会活动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以获得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B )A实验 B实习 C参观 D习题课32与讲授相结合,便于学生了解所讲授的知识的是( B )A准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指导性参观 D总结性参观33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对于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生来说,这项活动一般开始于( C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