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学提纲.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34147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礼仪学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现代礼仪学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现代礼仪学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现代礼仪学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现代礼仪学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礼仪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礼仪学提纲.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现 代 礼 仪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礼仪学(包括现代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的概念,其他基本概念还有仪、礼仪及礼貌、礼节等。第一节 什 么 是 礼 和 仪(一)我国古代礼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1)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及官吏考选、君臣等级、赋税土地制度等。 2)礼节仪式,简称礼仪。如古代吉、凶、军、宾、嘉五种礼仪。 3)道德规范;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在具体运用中,又分为三种情况:(1)三种含义兼有,即最广义的用法; (2)单有其中一种含义,即狭义的用法; (3)以其中一种含义为主,兼有其它含义,即较广义的用法。(二)颜渊篇记载:“颜渊问

2、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文章中的“礼”,均是最广义的用法,泛指西周时代的礼。(三)“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里的“礼”均是狭义用法,指社会制度或典章制度。(四)“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这里的“礼”也是狭义用法,指礼节或礼仪。(五)“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礼”也是狭义用法,指道德或德行。(六)“三礼”是指十三经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周礼是专谈古代政治制度的书,基本上是指典章制度;仪礼是记录战国以前贵族

3、生活中各种礼节仪式的典籍,一般是指礼节仪式;礼记是关于“礼”的论文集,内容庞杂,涉及礼制的内容、礼制的产生和变迁的历史等,比较接近广义的礼的概念。(七)“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这句话中的“礼”,是指礼仪或礼节,也可理解为礼貌。(八)礼的概念: 周文柏先生主编的中国礼仪大辞典关于“礼”的定义:“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行为方式。” 1、我国封建社会的官位等级和爵位等级。 2、法国封建时代的有三个等级:(1)僧侣; (2)贵族; (3)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 3、等级和阶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阶级表现为等级,但等级不一定表现为阶级。(九)“社会等级”或“等级”:可以从狭义上去理解它,特指奴隶制度下在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不平等的等级; 也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它,泛指一切社会形态下在社会地位上和法律地位上平等或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十)中国礼仪大辞典中“礼”的定义,是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定义。(十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礼”:就是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等级 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十二)“仪”的概念的主要含义:1)法度、准则。 如:“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 2)典范、表率。 如:“上者,下之仪

5、也”、“礼仪先生”、“礼仪小姐” 3)形式、仪式。 如:“诸夏之国,同服同仪”、“司仪”(即指掌管、主持仪式的人) 4)容貌、风度。 如:“令仪令色,小心翼翼”、仪表堂堂。 5)礼物。 如:谢仪、贺仪、奠仪。第二节 什 么 是 礼 仪(一) 礼是礼仪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礼仪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礼的概念固然重要,是理解和把握礼仪概念的 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礼仪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礼仪。(二)礼仪的概念是以礼的概念为前提条件,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的概念。(三)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礼仪的具体

6、体现和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四)“礼仪”一词的特殊意义的用法:如“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五)“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礼指“周礼”,而不是为“礼仪”。 (P15/16)(六)明确“礼仪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赖于本学科的准确定位;而本学科的准确定位,又是以“礼”、“仪”、“礼仪” 这三个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先决条件。(七)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表情)谦虚恭敬的表现,如:有礼貌、讲礼貌。(八)礼节:是指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鸣礼炮等。(九)礼貌、礼节都是礼仪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礼仪与礼貌、

7、礼节之间,是逻辑上“类与分子”、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 如果把礼仪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礼貌和礼节则是这个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类与分子、属与种、系统与子系统,从逻辑上来讲,表述的时候可以用前者指代后者;但是,反过来用后者指代前者却不行。第三节 礼仪学的研究对象(一)礼仪学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一起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二)现代礼仪学的教材对礼仪的主要探讨:1)礼仪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2)礼仪历史的简单回顾; 3)礼仪性质的讨论; 4)礼仪构成要素的分析; 5)礼仪规律的探讨; 6)社会主义礼仪基本原则的考虑。 1、礼仪构成要素分解为:主

8、体、对象、媒介和环境。2、礼仪规律的研究,应该是礼仪理论建设的重点工程。一是因为在礼仪理论中,不可能没有礼仪规律的内容;二是因为在礼仪 的实际操作中,只有具体的规定、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这方面的规律可以依循。(三)现代礼仪学的教材与其他礼仪大全的区别: 1)本教材不是礼仪集萃或礼仪大全,整体篇幅有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兼收并蓄。 2)本教材要摆脱礼仪应用手册的模式,强化礼仪学的理论色彩,就会在有限的篇幅内给礼仪理论研究的内容留足够的空间。 3)本教材不是一般的礼仪学教材,而是公关专业的教材,因而在礼仪应用的具体内容上就会根据公关专业的需要进行选择。(四)礼仪学是研究礼仪的性质、构成、规律和基

9、本原则以及一般性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的一门科学。(五) 本教材所介绍的礼仪常识、礼仪规范和一部分风俗、节日的知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品格。它们既是 礼仪理论和规律赖以形成的基础,同时又是对礼仪理论及规律的实践运用和验证。第二章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礼仪(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原始社会的礼仪,必然是 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产物和反映。礼仪,决不是个别人创造的结果,只能起源于原始社会 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二)原始社会礼仪的特

10、点: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2)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 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 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1、为什么说礼仪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答:1)根据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所作的划分,人类原始社会历经了蒙昧社会和野蛮社会两个大阶段,其全部内容体现了人 类由中级蒙昧社会到古代文明终止之时的全部经验。而每个部落的经验中,无一例外,礼仪方面的内容都非常突出。 2)还可以从当时负责各项礼仪的“司仪”的显赫地位得以证明,其位置仅次于氏族首领和负责军事的酋帅。2、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最突出的是各种崇拜的礼仪。答: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

11、与社会、自然,尤其是与大灾害抗衡的能力,又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许多事物,因此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等。既有崇拜。就必然有相应的崇拜仪式,以至完整的礼仪要求。3、为什么说原始社会的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答: 原始社会的人们决不可能是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者。在生存条件极其险恶的环境之中,在无时无刻不得不为温饱、 安全而苦苦挣扎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他们会有玩弄形式的雅兴与机会。他们崇拜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各种 礼仪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即带有明显的实用动机。4、在易洛魁人的自然崇拜的观念中,包括一位大神、一位恶神和许多

12、地位较低的神灵(如雷神、风神、三姐妹神)。5、为什么说原始社会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答:1)历史上任何一种礼仪,都包含等级区分的观念;换言之,礼仪是以等级区分为前提的,没有等级区分,也就没有礼仪。2)原始社会的礼仪虽然包含等级划分的观念,但是这时候的等级划分,并不带有后来阶级社会中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不 平等的成分,而是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民主和平的特征。6、什么是孔子的“大同世界”?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3、。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礼仪(一)奴隶社会的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方面,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 2)原始社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 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答: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是十分鲜明的。以我国古代的三大祭礼为例,无论祭天神、祭地祗,还是祭鬼神,都是氏族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其中尤为对人鬼的崇拜最切合氏族的生聚和繁衍,因而这种对维系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宗教意义的祭祀活动,强烈的显示了氏族社会的全民意向。然而进行了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全民性的礼仪被奴隶社会君主贵族垄断;神权和政权合一,使原始礼仪被改造为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以 帝祭为例,所谓 帝祭,是古代帝王追祭始祖之先的一种宗庙祭祀礼仪。 帝祭与 合祭的区别在于:后者只能向上推及到祭祀高祖、太祖等祖先,而前者却能向上推及到祭祀他祖先“之所自出”的神。2、“质人”属于地官,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