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33434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例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时间 2014.4.11主备人史永霞主备人所在单位东关小学复备时间20144.17授课教师郝凯丽授课教师所在单位宗艾小学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例5课 型新授课时分配1第 1课时上课时间4.18项 目内 容修改栏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弄清何时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过程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和“去尾”法的道理。教学难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和“去尾”法的道理。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有余数除

2、法的课件教 学 流 程评论或修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2.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一)独立尝试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请你自己试一试。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

3、少条船?(三)讨论辨析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收集,整理信息 方便学生解决问题。教学 环 节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

4、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监控:为什么要“加1”。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审读题意,独立尝试(一)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

5、思?(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3.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二)对比感悟,提升认识问题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五、课堂作业;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1. 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2.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3. 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学生动手操作并列出算式。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操作并说明理由。学生完成练习学生梳理知识。在分步列示解决问题的基础商,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225=4(条)1(人) 4+1=5(条)答:它们要租5条船。教学反思 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体会这道题存在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理解“最多”和“至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学生学得挺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