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33324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 名xxx学号P102xxxx已修学分所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学位领域会计硕士指导教师xxx选题时间201x年x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论文题目X区财政局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管理优化问题研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组成部分,绩效预算改革为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率,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上预算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势,并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为我国未来预算改革与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方向。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国库集中

2、收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上述财政管理改革基本是投入控制取向的改革措施,对于克服过去财政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预算投入控制取向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仅仅控制投入,强调财政资金的合规性,并不能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取得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了许多绩效评价和绩效预算的改革试点,陆续成立了一些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初步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的还进行了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管理的尝试。但试点由于制度环境、传统预算管理观念、对绩效预算的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方面从效果上看并不能令人满意,遇到了种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有来自观念层面的、制度层面的也有

3、来自技术层面的。如对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的关系,绩效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关系,投入控制取向改革与绩效管理取向改革的关系,我国当前是否有条件建立绩效预算,如何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如何推进绩效预算等问题认识模糊,阻碍了绩效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改革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对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在财政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谢旭人部长发表重要讲话。谢部长指出要“努力开创新形势下财政工作新局面”,着重强调了“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即“坚持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与提高执行力并重,不断加强财政科学化精

4、细化管理。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建立完善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相结合的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确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经国务院批准,监察部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监发20116号),选择部分地区和

5、部门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试点。其中,财政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试点,具体内容包括“牵头组织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进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扩大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1年6月28日,监察部在北京召开了相关地区、部门参加的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动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要求,交流部分地区和部门探索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并对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研究意义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资金使用绩

6、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资金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资金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进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

7、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二、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催生新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DECD成员国相继掀起了一场与市场化的经济改革相呼应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起因、战略,以及改革的范围、规模、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这就是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人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 (NewpublieManagement,NpM)。这项改革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

8、”(Eeonomy, EffieieneyandEffeCtiVeneSS)为目标的“市场导向的政府改革”。美国学者英格拉姆(P.Inraham)把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概括为:(1)预算和财政改革;(2)结构改革;(3)程序或技术层面的改革;(4)相互关系方面的改革。每一类改革都涉及到公共组织的内部运转及其与外界的关系;每一类改革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其中,预算制度改革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制参见美l托马斯D林奇著:美国公共预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相联结:(1)政府部门对预算资源总量提出的

9、需求,这是“总量配置效率” (aggregateallocationefficient)问题;(2)预算资源投入到最具价值的地方,这是“配置效率”(allocati。 neffiCiency)问题;(3)与生产相联系的技术效率( echnicaleffiCiency),也就是公共部门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特定公共产品与服务。健全、良好的政府预算制度是实现总量配置效率、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关键,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国外机构、学者对绩效预算的研究分析OECD(2008)认为,尽管现在很多国家已经能够在预算文件中编入绩效信息,但仅仅将绩效信息编入预算文件,离真正的绩效预算

10、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这些国家想真正使用这些绩效信息,他们必须找到一种将绩效信息嵌入预算决策程序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将绩效信息孤立地放在预算文件中。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绩效预算定义,对什么信息应纳入绩效预算,绩效信息作用于预算的那个程序环节也没有达成共识。甚至绩效信息应不应当用于预算决策程序也存在争议,当然如果用于预算决策程序,究竟怎么做就更成了一个问题。在各国实践中也不存在单一的绩效预算模式,即使采用相似模式的国家,也根据各自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绩效预算实现模式。OECD(2008)将目前出现的绩效预算大体上分成了三种模式:报告式绩效预算模式(P:esentationa

11、lperformanCebudgeting),绩效信息纳入预算文件或政府其它文件中,绩效信息包含政策目标或成果或两者皆有,但绩效信息既不打算也确实没有在预算决策中发挥作用;知晓式绩效预算模式(performanCe一 informedbudgeting),预算资源的分配与项目未来的绩效评价和过去的绩效表现存在间接联系,但绩效信息不起决定。80年代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推行的绩效预算改革又称新绩效预算 (NewPerformanceBudget,NPB)改革以区别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绩效预算 (PerformaneeBudget,PB)改革。在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的研究方面,基秋(2002)、

12、波波维奇(2002)、AnB(2001)等将私人部门标杆管理引入公共部门,分析了标杆或者称为基准化的意义。乔伊斯(2005)、ADB(2001)、NC即(1993)、希德(1998)等分别论述了绩效指标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和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Saaty、斯皮尔曼、美国兰德公司则提出了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用于科学地分配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Carl(2003)认为绩效评价可以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过程角度、人力资源角度、技术和革新角度、合作角度、政策结果角度进行。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在战略计划中涉及;可以在大部分雇员中应用;可以在大部分资金投资中应用;数据可以及时获得;数

13、据可以低成本获得;能够有效评价组织的声誉。亚洲开发银行(ADB,2001)、乔伊斯(Joyee,2005),Dongsung.Kong(2005),TeresaCurristine(2007)的研究提出,只有将“投入”、“产出”、“结果”等方面的测量结果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一个特定公共部门或公共项目的真实绩效信息。锡拉库扎大学麦克斯韦学院菲利普.G乔伊斯教授指出,绩效评价主要通过资源的分配、机构内部资源的管理以及财政报告三个途径影响了预算的过程,并认为预算使用部门不同预算程序反过来又会影响绩效水平。Sean(2006)等以公共教育为例来说明不同的绩效评价给管理者反馈的组织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选择

14、绩效评价方法的困难性和选择原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一个原则应该是绩效评价战略与组织特征的匹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对组织的特征分析来选择评价方法。MarkCrain和BrainO,Roark(2004),Broom和MeGuiee(1995),Melkers和Willoughby(2001), TeresaCurristine(2007)等学者分别对实践中的绩效预算的效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大量文献认为绩效预算对改变资源分配影响目前并不显著,仅仅是提升了组织的绩效文化,增加了绩效信息的使用。乔伊斯(2005),Dongsung.Kong(2005),Caiden(1998)

15、、 FrankA.Sehmidtlein(1999)、 TeresaCurristine(2007),ADB(2001)等许多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会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包括政治、预算文化和观念、传统预算制度、考评技术和方法等多个方面。FrankA.SChmidtlein(1999)在研究了公立大学绩效预算取得成效的假设前提后甚至悲观地预言,绩效预算将会和它历史上所经历过的多次反复一样最终会是一场过眼烟云。上述学者对国外绩效预算的实践分析,使人们对绩效预算所面临的困境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为绩效预算未来的改革提供了线索。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学者对国外一些成果和经验进

16、行了介绍和分析述评,并对国内某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财政部科研所陈穗红(2001)研究报告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改革国际经验中,较早研究了国外绩效预算实践情况,并对绩效预算在我国的开展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政策建议;财政部科研所(2004)出版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一书,对美国的绩效预算进行了介绍和说明;贾康(2005)、成丽英(2005)研究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绩效预算的实践进展;财政部预算司(2007)总结了中央部门试点情况;赵曼领导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题组(2007)、马国贤领导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心(2007)等对我国教育支出、行政支出、卫生支出、就业支出等的绩效评价试点情况进行了分析。陈穗红在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改革国际经验一文中将OECD国家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改革主要内容概况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