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33200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物的运动.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教学方法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3)解剖器官。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观看录像、直接导课教师首先播放

3、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如下导课: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教师

4、: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29页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

5、模型。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

6、,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接着上面的活动,教师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屈肘动作,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会给出一个结果:老师,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胀;支撑不住了;累了。此

7、时教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学生:我感觉到的。教师:哦,是感觉到的。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可能会答出: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教师:饿了,你要干什么?学生:吃饭。教师:与哪个系统有关?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学生: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将会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

8、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态度。观看录像,小结训练,结束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总结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板书设计第二章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的结构及功能: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

9、感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等现象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觉和运动三、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前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课时安

10、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录像。录像:播放多种动物的运动录像。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板书,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吗?(板书,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学生:(随意地猜测)教师: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同学们能看到

11、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学生:骨教师: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学生:变硬变结实了。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学生:肌肉教师: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教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骨骼模型,关节的挂图,想一想,人身上的关节是多是少?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得普遍性)学生: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人身上有很多关节。关节比较灵活,使骨的运动速度能加快。教师:那动物呢?尤其是哺乳动物是不是也这样?学生:对。教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

12、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展示:屈肘的模型或课件学生:是肌肉教师: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骨骼肌在骨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2、探究活动: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学生:骨骼肌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教师:那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录像:再演示模型或课件教师: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请大家再做几次屈肘和伸肘动作。学生:学生做动作,体会伸肌和屈肌的协作配合教师: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它们互相配合完成动作。教师:是谁让它们配合得如此默契?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骨骼肌的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如运动失调和瘫痪等。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

13、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板书,三、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教师:当你做剧烈运动时,你的身体往往会伴有哪些变化?学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教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运动还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在青春期同学们的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能使你们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教师: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动物来讲,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环境。 (板书,四、动物运动的重要意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

14、运动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骨骼和骨骼肌。教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吗?教师与学生: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教师: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基础就是?学生:运动系统。教师:但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需要其他许多系统的协调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动物来讲,有了发达的运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4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5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6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课件、图片等)学生:收集动物行为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好,大部分同学都饲养过,你们都饲养过哪些动物?学生:饲养过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