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师如何备课.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328892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老师如何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老师如何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老师如何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老师如何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老师如何备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老师如何备课一, 新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

2、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

3、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学会分析教材新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是什么都讲不出出来,就是所谓的乱讲,第二是什么都想讲,结果反而什么都没讲清楚。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教材呢。一、宏观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册教材,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踏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

4、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需要我们对教材中每组课文的说明文字细心体会,对照教学参考中的相关解释内容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 细致解读,展示教材内容魅力。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涉及到的是对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

5、。我觉得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要想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它,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读是理解教材的第一步。听完特级教师的语文课,我们不禁会为其课堂上酣畅淋漓的表现所倾倒,殊不知,对课本中的每篇文章他们都已经做到了“烂熟于心”。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只有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时,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也才能有望超越教材。随着读的深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会越来越深刻,朗读的品味也会越来越高,才能达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境界。如朗读丰碑,要能让学生听了潸然泪下;朗读桂林山水,要让学生听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勾划文章中重点的字、词、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

6、感悟和理解,即:“潜心会文本”。有时,我们对一个词语的灵感很可能触动全篇,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翠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我在反复研读这句话的时突然眼前一亮:“轻轻”这个词语用得多好啊!它既照应了第一自然段中对翠鸟“小巧玲珑”特点的描写,又写出了翠鸟飞行动作之敏捷,在一刹那停住的神态,让人不由对它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要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作为教师,只有我们领会得深,才能引导学生领会得深,甚至在我们的诱导下实现学生的创新性发挥。我在备燕子专列一课时,对描写小姑娘贝蒂寻找燕子的部分很感兴趣。经过细心品悟,我除

7、了被小姑娘贝蒂那种为了拯救燕子忘我的精神感动外,也体会到了作者在寻找燕子的众多人中选择她进行描写的原因透过对这个小姑娘的典型描写,我们可以容易地想象出人们当时为了拯救燕子而付出的辛苦和对小燕子那种浓浓的情意。这种“以点带面”的描写方法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 (四)、拓展延伸,多方面搜集与文章相关的素材,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我们理解教材仅仅依*教学参考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学参考中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分析两小儿辩日这一课的教材时查阅了古籍列子、汤问一书,在理解珍珠鸟一课时亲自登门拜访了冯骥才先生;于永正老师的案头备有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而且他还经常上网

8、查询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充实语文备课,让自己的课堂永远流淌着“新鲜的知识琼浆”三、 规范撰写教案1、 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即本堂课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例如语文中的诗歌,教学目标可设定为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主旨等,撰写教案的第一步,就是要给出一个或几个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或者学生难以完成的知识点,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找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在具体教学中,对重点难点要着重讲解,从而知道哪些内容该详讲,哪些内容该略讲。3、 教学过程:一堂完整的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

9、复习。作为老师,应该有一个意识,即知识是必须通过反复熟练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入一堂新课之前,必须要对前面已经讲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预习。老师备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预习的过程。可是仅仅是老师的预习是达不到最好效果的。最好的办法是在上一堂课结束之前,讲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抽几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不仅能节约老师后面上课的时间,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教学。所谓教学,就是正常的教学过程,对于课堂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老师必须有自己的设计和构想,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 4、巩固。老师上完一堂课,

10、要对本堂课上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罗列式总结,就是提炼出本堂课我们讲了哪几点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考试涉及几率较大的知识点。 5、作业。无论是哪一门学科,一堂课完成后,都必须针对本堂课的内容布置针对性的练习作业,而且必须对作业进行检查,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发现问题最好的钥匙。四、 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 完整的备课过程,不仅仅是完成课堂内的教学,优秀的老师还要学会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一堂课结束后,应该对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早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只有找到问题不断改进,教师才能迅速成长,好的老师不是不出错,而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