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3288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点介绍-哈尔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城市概况哈尔滨(英语:Harbin,俄语:),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东北地区第二大,东北北部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09年)内主建城区面积331.21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截至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98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

2、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称。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八届的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地理概况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夏季

3、占全年降水量的60%。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绿、满城丁香;夏季清凉宜人、休闲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韵冰情。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公路主要有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301国道、京哈公路、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

4、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98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道里区机场路)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 城市风光1.中央大街步行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被改称为“中央大街”,后发展成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沿袭至今。 2.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

5、确定。 3.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 4.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的原731部队本部大楼,经过重新修缮,已作为基本陈列对外开放。总面积1500平方米,15个展厅,这里以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控诉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血腥罪行。 5.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336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高钢塔。龙塔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它是一座集旅游观光

6、、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 6.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太阳岛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南部与江南老城区一江之隔,北部与新城区松北区相临,它以茂密的灌木林带和充沛的水域为主要资源,属江漫滩湿地草原型地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避暑胜地和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沿江生态区。现为哈市唯一的5A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资源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貂皮、猪鬃、马

7、尾、黑木耳、猴头蘑、黑加伦、蕨菜、蜂王浆、椴树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刺五加、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植物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

8、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动物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

9、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地名由来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

10、”“哈喇宾”“哈喇宾忒”,汉译为光荣、荣誉、名誉等含义。据金史本纪卷二。 近年来,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王禹浪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王禹浪采用多学科

11、综合研究手段,由语言学切入,上溯历史语源、又以地理学、文献学、地名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深入考证,以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而提出“哈尔滨”女真语“天鹅”说。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市委副书记王华放同志对此也给予了科学的肯定。这一成果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提高市民文化品位作用很大。 现在,您知道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深意了吧。洁白勇敢 是哈尔滨先民的精神写照,这样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那么,当有人再问起家乡名字的含义时,我们不会再茫然了,美丽的“天鹅”

12、就是我们的家园。迄今共出现过八种学说流派,它们是:一、【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之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二、【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三、【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之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四、【“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东省铁路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这一猜测有可能是对的,但到底是谁的名字,似乎无从考证。五、【满语“锁骨”说】这又是完全的音译,因

13、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六、【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七、【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这也是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八、【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流传较广。 民俗风情 日常食俗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

14、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俄式红汤)。 野游由于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

1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喝啤酒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扭大秧歌大秧歌源于2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是汉族传统民间民俗舞蹈。90年代成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健身活动。 冬泳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