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32726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1.1.2《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三峡同步练习【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启碇(din) 绛(jing)紫 隽(jn)秀 秭(z)归B. 夔(ku)州 潋滟(yn) 婀娜(nu) 离弦(xin)C. 缥缈(mio) 汨(b)罗 崆(kng)岭 澎湃(pi)D. 抛锚(mio) 跋涉(sh) 瞿(q)塘 对峙(zh)解析:A 启碇(dng)C 汨(m)罗D 抛锚(mo)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吸摄 峭壁 寒喧 莽莽苍苍 B. 叠嶂 山峦 廖廓 峨冠博带C. 恪守 迷惘 寰宇 美髯白皙 D. 颤栗 雷霆 漩涡 神奇怪涎解析:A 寒暄B 寥廓D 神奇怪诞答案: C3依

2、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1)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 。(2)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 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3)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 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4)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 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A. 飞翔 透露 矗立 交融 B. 翱翔 显露 矗立 交织C. 飞翔 显露 笔立 交织 D. 翱翔 透露 笔立 交融解析:飞翔:盘旋地飞。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透露: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矗立:高耸地立着。笔立:笔直地挺立。交织:错综

3、复杂地合在一起。交融:融合在一起。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的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B.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C. 市场经济信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D. 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解析:不厌其烦: 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为”不胜其烦”,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

4、画廊。 B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C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 D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解析:C 项成分残缺,应在”急流稳渡”之前加上”我们的船”之类的词语。 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

5、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解析:A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B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答案:D 7. 文中引用了不少传说、民谣、古诗,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形象地突出

6、三峡的险要。B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C增强文章的抒情气息,开拓作品的思想意境。D渲染作品的艺术气氛,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像。解析:不是突出三峡的险要。 答案:A8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进一步地提高本刊的质量,更好地满 足大家的阅读要求,现本刊拟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附在本期中,本刊希望广 大读者认真地填写读者意见,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答案:(1) (2) 【能力提升】(一)课

7、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指的是一堆黑色巨礁。它对准峡口。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个粉碎。现在,巨礁虽早已炸掉,但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

8、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绎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9. 选段开头引用了杜甫夔州歌和古时的歌谣,目的是什么? 答: 参

9、考答案:说明瞿塘峡口自古以来一直是三峡的最险处,更渲染了瞿塘峡之险。10. 文中画线的“突然隐去”“像闪电样”,是因为什么?答: 参考答案:因为船行得特别快,而且阳光是“一注”,所以阳光像闪电样射下并且乌云突然隐去。11. “迷蒙云雾之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团红雾”?为什么江流的中心有一条曲折的“闪光的道路”?答: 参考答案:因为云雾在层峦之上,阳光可以照到,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出红色。长江两岸山峰高耸,挡住了光线,因此只有中间山峰遮不到的地方才有光亮。山峰又高低不一,所以留下的光路也曲曲折折的。12. 指出下面语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

10、样射在左边峭壁上。答: 参考答案:比喻的手法,闪电般的阳光,形象地衬托了峭壁的险峻。13. 简析这一段文字采用的写作手法。答: 参考答案: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瞿塘峡的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滟滪堆赋(节选)苏轼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塘之口,则其险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

11、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14. 翻译:(1)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译文: (2)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译文: 参考答案:(1)世人都认为瞿塘峡口的滟滪堆是天下至险,只要是翻了船的,都将原因归结在此处。(2)我于是写了这篇赋,留给对此感兴趣的人看并思考它。 15. 苏轼一文的写作对象也和长江三峡有关,结合苏轼在文中所说的创作缘由,说说此文和长江三峡在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上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 苏轼一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写作对象集中在滟滪堆;而刘白羽一文是日记体散文,写景为主,兼有抒情。16. 奔腾不息的三峡水,既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也给了历朝历代的诗人以不尽的灵感,比如三峡附近的白帝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