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32574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方案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是世界上第二位致残性疾病。经过50余年的积极防治,我国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6年,16个丝虫病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达到了消除丝虫病标准,从而彻底阻断了丝虫病的传播。但目前在原丝虫病流行地区仍然有约40万慢性丝虫病患者,反复发作的淋巴系统急性炎症、乳糜尿以及肢体、外生殖器等进行性发展的象皮肿、阴囊鞘膜积液等丝虫病症状、体征,给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积极开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照料,帮助他们减轻疾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既是世界卫生组织一贯倡导的策略,也是我国消除丝虫病后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坚持

2、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使这项工作能科学、规范地进行,特制定本方案。一、目的摸清原丝虫病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及分布情况。通过在社区和基层防保机构设置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慢性丝虫病患者实施自我照料,以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二、工作指标(一)到2010年,基本摸清原丝虫病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丝虫病患者数量及分布情况。(二)到2010年,80以上的原中、高度流行县在病人相对集中的乡镇设立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点。三、内容和方法(一) 调查建档。各地应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慢性丝虫病患者摸底调查,并为每个慢性丝虫病

3、患者建立个人病情管理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二) 设置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各地应根据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在患者相对集中、基层防保网络健全并运转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照料点,为慢性丝虫病患者提供自我照料方法指导和健康咨询等服务。(三) 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张贴宣传画、分发宣传资料和举办保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慢性丝虫病患者自我照料和家庭护理知识,并结合病人就诊和定期随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四) 资料收集管理。及时做好相关报表和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逐级汇总上报。四、组织实施(一)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

4、负责全国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方案制订。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的组织实施,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安排落实所需工作经费,对部分生活贫困、丧失劳动能力的慢性丝虫病患者就诊和治疗费用予以适当减免,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国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的技术指导、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及相关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和制作。2. 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具体实施方案;负责本辖区内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的设置和技术指导;对县级疾控机构和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及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负责收集和汇总县级疾控机构上报的工作资料。3.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本县(市、区)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4. 设立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和照料的具体工作;为慢性丝虫病患者提供自我照料方法指导、健康咨询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建立慢性丝虫病患者病情管理档案。五、质量控制(一)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

6、加强对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慢性丝虫病患者病情资料管理、病人随访等相关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导本辖区内开展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情况,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二)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协调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关怀照料工作质量现场评价,审核汇总慢性丝虫病患者病情资料管理相关资料数据,并于每年1月底前将慢性丝虫病患者统计表(附件3表1)逐级汇总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附件:1.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方法2.淋巴水肿分期方法3.表1慢性丝虫病患者统计表表2. 慢性丝虫病患者登记表表3. 慢性丝虫病

7、患者个案调查表表4. 淋巴水肿病人随访登记表表5. 乳糜尿病人随访登记表附件1:慢性丝虫病患者照料方法一、淋巴水肿/象皮肿患者的自我照料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淋巴水肿处理基本方法是:清洗、防止和消除皮肤破损和感染、抬高患肢、锻炼和穿鞋。1.清洗:用室温的清洁水和肥皂自上而下清洗患肢,清除污垢和细菌。在皱褶深处,要用纱布条,深入患处反复擦洗,每天清洗1次以上。洗后用水反复冲洗干净。通过清洗能除去大部分细菌,有助于防止皮肤感染,预防和减少急性炎症发作。注意,不宜用热水;要避免损伤皮肤;保持患肢干燥,清洗后一定要轻轻擦干、吸干或吹干。2.皮肤破损的处理: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100m

8、g/L)局部浸、敷,破损处涂抹抗细菌或真菌的药膏。3.抬高患肢:抬高肢体可以减少液体在下肢的积聚,有利于淋巴液回流。坐姿时,将脚抬高至与臀部齐平的高度,重症病人如果感到不舒服,可让病人抬高至感觉舒服的高度;睡姿时,在放脚一端的床垫下放置一枕头(或砖块),或垫高放脚一端的床头。4.锻炼: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患肢液体回流,减轻肿胀。要鼓励病人多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较严重的淋巴水肿病人锻炼较困难,应将锻炼方法教给病人家属,帮助病人锻炼。站立时做踮脚活动,坐或睡姿时做足部旋转活动或脚尖的伸屈活动,以及散步。5.穿鞋:鞋可以保护脚免受损伤。应穿宽松的鞋,避免脚潮湿。6.绷带绑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

9、用弹性绷带。使用绷带绑扎可暂时性消除肿胀,但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热、痒感或不舒适,且不利于锻炼。如使用绷带,应早起绑上,夜间松开,同时保持绷带清洁。二、乳糜尿患者的自我照料方法1.长期坚持严格的低脂肪、适量高蛋白饮食。水果、蔬菜、瘦肉、蛋清和豆制品等是适宜的食品,避免饮酒。2.坚持每天大量饮水。3.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4.不要负重和干重体力活。5.避免剧烈运动;尽量避免爬楼梯或登高,难以避免时步伐要小,速度要慢。三、淋巴管/结炎急性发作的处理出现急性淋巴管/结炎发作的病人,应及时就医治疗,由医务人员进行对症处理。附件2:淋巴水肿分期方法按照WHO推荐淋巴水肿分期方法,将肢体淋巴

10、水肿分为期。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可消退,极少发生急性细菌感染或少有难闻的气味。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偶然有急性细菌感染、皮肤破损或有轻度臭味。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肿胀的皮肤上有一个或多个皮肤皱褶,偶然有急性细菌感染,常有皮肤破损和明显的臭味。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有瘤状突出物。肿胀的皮肤上有凹凸不平的硬结或瘤状结节,部分病人偶然有急性细菌感染,常有皮肤破损和臭味。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有皮肤深皱褶。偶然或经常发生急性细菌感染,大多数病人在脚趾或皮肤深皱褶

11、间有皮肤破损和臭味。肿胀可扩展到膝以上。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有苔藓样足。在足(特别是脚趾)有许多很小、集聚成片的长形或圆形结节,形成苔藓样表现,称为苔藓样足。有急性细菌感染,几乎所有的病人在脚趾间有皮肤破损和臭味,常伴有皮肤裂口。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随病人生活自理障碍,经常有急性细菌感染,巨大的下肢或上肢皮肤深皱褶,在深皱褶内和脚趾间有持续的皮肤破损和明显臭味。大多数病人的肿胀可扩展到膝以上。此期的病人不能独立进行日常活动。期-期淋巴水肿俗称象皮肿。 附件3:表1 省慢性丝虫病患者统计表 年 月 日地区(县、乡、村)上年累计已

12、建档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当年新建档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累计建档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淋巴管(结)炎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淋巴管(结)炎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淋巴管(结)炎注:每年1月底前将此表汇总后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表2 慢性丝虫病患者登记表 县(市) 乡(镇) 村 组 编号 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体征末次检出微丝蚴年份备注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淋巴管(结)炎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表3 慢性丝虫病患者个案调查表编号: 一.一般情况:1.姓名: 2.性别:男=1,女=2; 3.出生年月: 年 月4.住址: 省 市 县(市、区) 乡(镇) 村 自然村(组)5.职业:工人=1,农民=2,干部=3,经商=4,其它=5 6.电话: 7.邮编: 二.既往微丝蚴检查情况: 未查过=0,查过=1,记不清=2 1.血检日期: 年 月 2.检查结果: 阴性=0,阳性=1,记不清=2 3.乙胺嗪治疗:无=0, 有=1, 不清楚=2 三.淋巴管/结炎发作情况: 无=0, 有=1 1.首次发作时间: 年 2.最近发作时间: 年 月3.年平均发作次数: 次 4.平均病程天数: 天5.发作季节:春季=1,夏季=2,秋季=3,冬季=4 6.发作部位:腹股沟和下肢=1,腋下和上肢=2 7.发作特点: 离心性=1,向心性=2 8.丹毒样皮炎:无=0,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