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32480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陈燕 陈兰 樊孝春 来念 刘文娟 朱晓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荆州 434000【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入院的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组(54例)和联合家庭心理治疗干预组(54例),观察八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心理干预组及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均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联合干预效果更明显。经过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

2、仍然比正常人低。结论 联合家庭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脑卒中 家庭心理干预 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能综合地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目前卒中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 ,病死率为60120/10万 ,病后存活的 600万患者中 ,残障率高达75.0%【2】,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成为患者及家庭成员强大的心理刺激源,这无疑会影响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探讨联合家庭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

3、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3】;(2)年龄50岁至70岁,性别不限;(3) CT确诊病变位于基底节区域,经过1周的治疗,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均能够完成相关量表的测评;(4)直系亲属知情同意,自愿并能坚持参加者;(5)无精神疾病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6)无严重的心、肝肾和内分泌疾病。1.2 方法1.2.1 研究工具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

4、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量表能够获得6个领域、24个方面以及1个评价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评分,其简表(WHOQOL-BREF)共有26个条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和反映总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两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分的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5】。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神经内科的专科心理咨询师统一调查。一般资料、量表及各种问卷均由专科心理咨询师询问并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第一次生命质量的评定均在入院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答卷当场收回。所有入组108名的脑卒中患者在第一次生命质量测评后共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脑卒中心

5、理干预组(称A组,54例),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54例,以下简称联合干预组,B组)。A组进行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宣教、安全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等。B组每周进行两次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干预的内容增加有应对压力方法、护理技巧、沟通方法、放松治疗等,观察八周后在评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参与家庭心理干预的人员均包括患者伴侣或子女及一名心理治疗师。所有患者入组后神经科的相关治疗均一致。1.2.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并进行x检验,t检验。2 结果2.1 受试者人口学特征 其人口学资料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所有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进行

6、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MMSE简易智能量表测定、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测定、HAMD抑郁量表测定。由表1可见,脑卒中心理干预组(A组)和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B组)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受试者口学特征比较(s) 项目A组(54例)B组(54例)P值 性别(男/女)26/2824/300.847 年龄62.356.2463.427.810.44 受教育程度9.122.168.962.450.72 有无伴侣(有/无)48/645/90.58 MMSE评分28.451.3128.161.450.28 HAMA评分13.121.5613.231.670.72 HAM

7、D评分7.452.337.192.470.582.2 受试者生存质量状况比较 脑卒中心理干预组(A组)和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B组)患者的干预前生存质量和常模【5】相比,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均低于正常人,干预前A组和B组各个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A组和B组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评分,但评分均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和常模比较(s)项目干预前干预后常模A组B组A组B组生理领域9.891.229.581.2611.581.6612.911.5515.102.30心理领域9.331.029.561.1610

8、.761.3712.231.3013.891.89社会关系领域9.561.3610.221.2411.501.51*12.191.3313.932.06环境领域9.321.469.281.4010.871.3911.631.4412.14 2.08P0.013 讨论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患者及家庭均是一个负性刺激,家庭是环境中基本的生活网络,家庭作为环境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来缓冲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6】。Hare等【7】对照顾者需求的质性研究中发现,脑卒中病人生病后对照顾者的依赖性特别强。要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思维,就应该以家庭群体为对象,把重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上,减少或预防

9、患者与家庭照料者的不良心理互动,实现健全的家庭功能,家庭心理干预可营造具有家庭氛围的环境,,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将护士、患者、照料者融合为一体,能够随时与患者沟通,减轻家庭照料者的负担。同时护士可通过家庭照料者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需求,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心理干预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塑造脑卒中照料者对患者疾病积极的认知,在家庭范围内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对患者心理形成正反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中的一些条目如睡眠与休息、疼痛与不适、自尊、精神支柱、积极感受等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密切

10、相关,心理领域得到改善会促进生理领域相关功能的恢复,反之则亦然。社会关系领域中通过联合家庭心理干预,患者所需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明显改善,这与来自家庭的关心与支持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后,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亦得到极大地改善,这与Oupra等【9】 研究发现对脑卒中病人和其照顾者同时进行护理指导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因此,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不仅有利于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且使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作用【10】。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后,

11、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心理因素的早期干预,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11】,但是各个领域的得分仍低于正常人,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工作逐步由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由疾病护理扩大到心身护理,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说明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还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去拓展更大的空间。参考文献1, Aaronson N K, Meyerowitz BE, Bard M, et al.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in oncology: past achievement and future p

12、riorities. Cancer, 1991; 67 (3):8392843.2, 余宗颐. 神经内科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235.3,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1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 (6):378 - 3794, 方积乾,郝元涛,李彩霞.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205.5,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0. 119-120.6, 武秋娣、王爱红等 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 26

13、(7): 22 -24.7,Hare R, Rogers H, Lester H, et al. What do stroke patient s and their cares want from com munity ser vices J. Family Practice, 2006,23: 131 -136.8,卢勤,陈晓云.系统家庭心理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2: 14-15.9,Oupra R, Griffiths R, Pry or J, et al . Effectiveness of supportive educative learn

14、ing program me on the level of strain experienced by caregivers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ailand J. Health Soc Care Com munity, 2010, 18(1): 10 -20.10,吴敏玲,孙玲,何永莲,社会支持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06,21(7):15-1711,王拥军.卒中单元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陈燕 女 38岁 本科 学士学位 主管护师 护士长 通讯地址:湖北省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邮箱: 电话:13135770853-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指导性项目 Jx5c12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荆州 长江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通信作者: 陈兰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