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32174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誉计量方式对比及其选择一、两种传统的商誉计量方法商誉计量是商誉会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影响着商誉的确认、摊销和其他处理程序。传统上,仅对合并商誉(或称外购商誉)计量入账,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即便同样是对合并商誉的计量,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做法:1、间接计量法间接计量法也称割差法, 是以购买成本大于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部分的差额来衡量商誉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取得的有形资 产及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总和-承受之负债公允价值总额)=购 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例1A公司打算收购B公司,经评估,收购日B公司全部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8

2、700万元,其中, 流淌资产9500万元,固定资产 18000万元,专利权1200万元;B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其中流淌负债5000万元,长期负债1500万元;则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 为 22200万元 (28700-6500)。假设经过产权交易谈判,双方确定的收购价格为 25000 万元,则可确认B 公司商誉价值为 2800 万元(25000-22200)。2、直接计量法直接计量法也叫超额收益法, 是指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并按肯定方法推算出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直接计量法依据被评估企业预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 又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1)

3、超额收益资本化法超额收益资本化法是依据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的原理,认为既然企业存在超额利润,就必定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本(资产)在起着一种乐观作用, 只是账面上没有反映出来罢了, 因此将企业的超额收益还原,就是商誉的价值。接受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实际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项期投资酬劳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淅1行业平均投资酬劳率 将超额收益按选定的投资酬劳率予以资本化商誉价值=超额收益 逊定的投资酬劳率这里, 选定的投资酬劳率可以是正常的投资酬劳率, 也可以是较高的预期投资酬劳率 (接受较高的预期投资酬劳率的理由是, 企业在猎取超额收益的同时

4、必需担当着较大的风险, 因而应按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资酬劳率作为测算商誉的基础) 。 例 2 如上例中,假设 B 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投资酬劳率为15%,依据近三年的经营实绩及对将来的盈利猜测,该公司投资酬劳率为20%,则B 公司商誉价值的计算过程为: 计算超额收益超额收益=22200 X 20%-22200 X 15%=4440-3330=1(13) 计算商誉价值,假设按同行业平均收益率资本化商誉价值=1110+15%=7400万元)不难看出, 按此法测算的商誉价值偏高, 由于此法是以假定猎取超额收益的力量将永久持续为基础的(计算过程 即为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在这里,超额收益被看成了永续年金)

5、 ,而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微小, 由于商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接受超额收益折现法或许更好一些。(2)超额收益折现法超额收益折现法是指把企业可猜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依次进行折现, 并将折现值汇总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 假如估计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的若干年, 且不稳定时, 一般适用于此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商誉价值=监年预期超额收益 格年的折 现系数在各年预期超额收益相等的状况下,上式可简化为:商誉价值=年预期超额收益洋金现值系数 例 3 仍用B 公司的资料,假设经分析评估B 公司的超额盈水平将持续5年,其他条件与例2相同,则B公司商誉价值=年超额收

6、益剂率为15%,期FM为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1110X 3.3521=3720万 元)二、对两种传统商誉计量方法的评价与选择(一)一般评价一般认为, 人们对商誉性质的不同生疏打算了对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间接计量法是 “总计价账户论” 即视商誉为净资产的 “收买价与公允价值之差 ”的产物;直接计量法是 “超额收益论”即视商誉为 “超额获利力量” 的产物。间接计量法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 另外, 间接计量法是通过可辨认净资产收买价减去公允市价求得商誉价值, 其收买价是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价格, 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收买价又是经过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的, 体现了不同当事人对企业价值的推断,

7、 因而还具有公允性。 正因如此, 间接计量法几乎成为目前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计量商誉的唯一方法。 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第22 号 (1AS22)、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APBOpinionNo.16痔均是以间接计量法来计量商誉的价值。 我国 具体会计准则第 X 号-企业合并 (征求意见稿) 中也规定: “购买成本超过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时,其超过数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但是, 间接计量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商誉的价值是通过差额倒算出来的,企业收购时对单个可辨认资产价值估算的误差(高估或低估) 、双方谈判技巧对商誉价格的影响等非商誉因素,可能都会影响

8、到商誉的计价。 间接计量法的另一个缺点是, 其仅局限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运用,由于只有企业合并时才会有 “收买价 ”。这样,即使一家公司长期经营形成了可观的商誉, 如不发生合并, 间接计量法也无法计算其商誉价值。直接计量法建立在商誉是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力量”观念之上的, 此方法运用广泛, 不管企业是否发生合并都可以运用。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只要证明其具有猎取超额利润的力量, 就可确认其具有商誉,就可运用直接计量法计量其商誉价值的大小。 再者, 直接计量法计算依据的行业投资酬劳率是客观的, 经营业绩也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得到验证, 也就是说, 直接计量法数据的取得是建立在行业认同与客观可验证性的基础

9、之上, 因此计算出来的商誉价值, 可以在肯定程度上排解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当然,直接计量法在操作上也存在肯定难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能够取得超超收益的持续时间较难测定。另外,直接计量法计算比较繁琐,由于接受这种方法首先要依靠企业财务报告、 同行业财务报告等资料确认企业是否存在超额收益,假如存在,每年的超额收益是多少,在此之后,还需确定适当的资本化率或折现年数等。(二)深层分析与选择对商誉的两种计量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笔者得出了如下结论: 计量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表象, 它是建立在直接计量法的基础之上的,其本质与直接计量法同出一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间接计

10、量法下商誉的计算公式: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市价上式中, 购买的净资产公允市价是肯定的, 因此商誉价值的大小就取决于购买企业的总成本, 也就是收买价。 而收买价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表面上看,是由买卖双方通过谈判,讨价还价确定的。收买价中包含两部分资产的价值, 一是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 一是不行辨认的无形资产即商誉。 而前者, 即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可通过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测算,是可以确定的,所以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内容, 实质上是在对商誉的价值进行协商。 在谈判中双方的报价, 必定要有肯定的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他们各自评估的商誉价值, 而这个商誉价值是怎样得出的呢?

11、无疑是双方运用直接计量去测算的。比如,假设在前述A公司收购B公司的案例中,A公司报出的收购价为 24000 万元, 而 B 公司报价 26000 万元, 在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200万元已定的状况下,A公司之所以报价24000万元收购,是由于A公司事先对B公司的超额盈利力量用直接计量法进行了估价,估价为 1800 万元,而 B 公司之所以报价为 26000万元,也是由于 B 公司事先用直接计量法对自身的商誉资产进行估价, 估价为3800 万元。当然,由于商誉资产的不确定性较强,两家公司选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双方评估的商誉价值出入较大。于是,双方进行协商、 谈判,最终双方认为将收

12、买价定为 25000万元,亦即商誉价值为 2800 万元较为合理,于是以 25000万元成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追根溯源,不是先有收买价,再有商誉,而是先有了对商誉的估价,才有了收买价。收买价加包含的商誉,本质上是先用直接计量法进行评估再协商确定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 间接计量法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觉人们对商誉的计量实际上始终接受的都是直接计量法。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 “总计价账户论”根本没有与 “超额收益论”相抗衡的资格,对商誉价值的计量,必需牢牢把握住宿誉的本质是 “超额获利力量”这一核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 将商誉定义为企业的超额收益力量,

13、是很有道理的。因此, 我们说商誉是间接计量法下收买价与可辩论净资产公正市价之间的差额, 是经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的通过直接计量法计算的商誉价值。 人们之所以宠爱用这一差额计量商誉, 只不过是它更的直接罢了。对合并价值的计量,归根结是用直接计量法。基于上述分析, 考虑到商誉的经济性质, 以及会计所面临的新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对商誉的计量应以直接计量法为主,间接计量法为辅。这主要也是由两种方法本身的适用范围打算的。近年来,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主见将自创商誉计价入账的呼声日益高涨, 假如将自创商誉入账, 明显需要用直接计量法计量其价值, 对外购商誉, 也应先以直接计量法的计算结果为重要参考,然再用间接计量法计算的结果对商誉登记入账。另外,考虑到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各自的优缺点, 笔者认为, 出于稳健性原则考虑, 在直接计量法中又应当首选超额收益折现法, 折现年限可由并购双方协商确定; 只有在有充分理由可以确定商誉能长期发挥作用, 企业经营状况始终较好, 预期超额收益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状况下,才可选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