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32172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熟悉,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稳固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力量。 3.经受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学问体系,培育思维力量。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受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稳固计算的方法;在比照中明辨混合运算的挨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力量。 教学重点: 1.娴熟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稳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稳固同级、不同级及带

2、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挨次,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学问,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提醒课题 (一)嬉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头抢答嬉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提

3、醒课题: 今日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学问。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学问,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提醒课题,又调动学生参加复习的乐观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忆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

4、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假如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沟通,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留意事项。 (3)比拟: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比照,明白第一种错误的缘由,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由于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肯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受学问

5、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力量。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挨次。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挨次进展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其次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依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沟通计算方法:先看运算挨次,

6、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挨次,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挨次再分类,既突出运算挨次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白方向,在此根底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力量。 三、稳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根底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稳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稳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的稳固,同时培育仔细审题的力量。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

7、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预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洁稳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育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意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把握了哪些学问?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256900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孩子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胜利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同时渗透安康训练,

8、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猎取信息 教具预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进行一次儿童体育竞赛,可是应当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工程统计图、学生观看。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熟悉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知我们很多数学信息,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工程统计图。

9、 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最喜爱是什么意思? 调查工程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爱的 认真观看,这幅统计图还告知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看、思索)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工程的名称。 0、1、216,这些数表示详细“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爱某种体育工程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教师小结。 3、猜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打算进行什么竞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比拟两幅统计图有

10、什么区分并小结。 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小结 猜测。 到了2022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爱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状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沟通)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需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分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分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

11、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状况,并亲自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状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教师巡察指导) 4、展现并进展汇报、沟通。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分的睡眠,假如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教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

12、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现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把戏可多了,今后我们会连续学习统计学问,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讨论讨论看能发觉些什么? #27784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

13、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和教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例如1情境图。)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