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32160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今天我跟人们交流的是新教材大班共同生活领域,该领域涉及幼儿身体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两大方面。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生活圈子不断扩大,接触的社会环境越来越丰富,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因此增进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是大班共同生活领域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我想以“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为重点,和教师们一起探讨学习。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指引纲要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目的为“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结识并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爱、协作的重要和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在其社会性发展上呈现出“情感的稳定性和故意性不断增长、合伙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

2、识逐渐形成”等特点,特别是大班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新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这一心理特性,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大量采用了情感渗入教学法。因此今天我和教师们交流探讨的题目就是如何“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学会交往和守规则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就是在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从幼儿生活中的原有经验中汲取价值点,协助幼儿把点状的经验进行整顿,提高出更高的社会品质来指引幼儿的实践,也就是“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一)模拟生活情境模拟生活情境就是让幼儿置

3、身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让幼儿模仿其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角色,在体验中学会交往。 如教材中P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P13的情境练习紧急送还中“捡到一种书包的”的情境模拟、P143的活动大卫,不可以中请幼儿扮演大卫妈妈角色等,都为幼儿模拟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幼儿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体验不同的情感,增进社会性发展。下面我们就重点看一下P100的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互动游戏中有一种题目:当小朋友一种人在家时,如何有礼貌的对来访的妈妈的同事说,并让她快乐的离开。我们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立即变换身份,与幼儿互动。教师可边模仿敲门动作边说:“你好,我是你妈妈的同事某某阿姨,我找你妈妈有点事。”在教

4、师的带动下,幼儿会不知不觉跟着教师调节角色,与教师对话:“阿姨你好,对不起,妈妈不在家。”教师:“那么让我进去坐着等她吧。”幼儿:“如果你有急事,可以给妈妈打电话。教师角色的转化,让幼儿变了身份,因而她会根据角色来想来说。这种真实的情景来自幼儿生活中,来自幼儿的原有经验,通过幼儿的“再次经历”和教师的指引,幼儿保存了有益的经验,舍弃了无益的经验,达到了经验的提高。(二)再现生活片段。社会性的内容是一种潜在的、近乎内隐的东西,幼儿缺少依托的支架很难回忆起已发生的事件。为了给幼儿的回忆经验提供“把手”,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照相机、录像机抓取生活中有价值的片段,并将这些生活片段进行收集整顿。在

5、真实片段重现时,教师运用追问,把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提高。由于这些片段来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看到了这些场景,想说的欲望就强,把新的经验用到生活中去。教材中通过图片、视频、照片等多种形式为幼儿再现了生活片段。如P107教育活动我有开心法宝中为幼儿提供了3幅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开心法宝”关爱同伴、P120结识新朋友中教师为幼儿抓拍幼儿与新朋友的照片、P23教育活动美好回忆提供视频“美好的班级活动”或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事情、尚有P21半日活动起床后来,我们来重点看一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两段小班幼儿起床后的录像片段,片段一是小班幼儿起床后,开始叠被子、穿衣服、系鞋

6、带。有的衣服扣子系错了,有的小肚子露出来了,有的袖子没挽好,有的鞋带没系好。片段二是两名幼儿由于不会扣扣子、系鞋带着急的样子。通过播放片段让大班幼儿感受弟弟妹妹需要别人照顾的着急心情,激发幼儿去照顾弟弟妹妹的积极性,并通过以大带小活动,明确如何让弟弟妹妹喜欢自己的协助,如何对弟弟妹妹实行协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用相机随机抓拍了幼儿的活动体现,最后的交流分享活动中请幼儿观看教师抓拍的照片,欣赏弟弟妹妹得到协助时的开心笑脸,从中体验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快乐。同步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以积极、恰当的方式与小班幼儿发起交往,学会了与小弟弟小妹妹协商、合伙、可以忍让弟弟妹妹,扩大了交往的范畴,学

7、会了交往的技能。为幼儿再现生活片段,对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来实行,有条件的幼儿园就可以用较普遍的照相机来抓取生活片段,也可以用图片为幼儿再现生活情境。举一种例子,如区角活动时,教师在图书区抓取了幼儿看图书的两张照片。几天后,教师将冲洗出来的相片呈现给孩子看。(条件不容许的幼儿园就可以用图片来替代)照片一(或图片一):一种女孩一下子拿了一摞书。教师抛出问题:“这个女孩一下子拿了多少书?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并及时小结:一次拿诸多书,别人就没有书看了。照片二(或图片二):一种男孩只拿了一本书看。教师追问:“这个男孩拿了几本书?你们看书的时候,怎么做?”最后小结:这个男孩

8、一次拿一本书,看完一本放回书架,再拿此外一本。教师结合两张照片(图片),根据幼儿原有经验的跟进式提问,引导幼儿遵守看书的规则,并渗入了初步的心中有她人的意识。又如,为了让幼儿体验有规则和守规则的重要性,玩活动区时,教师故意没有提出任何规定,幼儿自选区角和玩具,当浮现争执或玩具满地时结束活动,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体验,感受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不快乐。教师通过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立矛盾冲突,让幼儿真实体验到乱糟糟的环境让人心情很不舒服,乱放的游戏材料让环境混乱,让人取放不以便,没有规则带给人们诸多的麻烦与不快乐,只有守规则才干保证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体验,使幼儿真正结识到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说教

9、更有成效。幼儿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捕获,就会时过境迁。因此,教师要善于捕获,有效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幼儿的学习情境中,为幼儿搭建学习、理解、交流的支架。二、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会感受爱和施爱 大班教材P222中有一节教育活动在家我也爱劳动,教师为幼儿布置了家庭中乱糟糟的场景:地上有纸花,桌上有吃完的食品包装袋,菜篮里有几根芹菜,孩子和爸爸换下的脏衣服随便的扔在沙发上等,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幼儿表演游戏妈妈生病了,使幼儿学会关爱妈妈,并在表演中体验关爱妈妈的快乐和温馨。 P15看不见的世界中请幼儿带眼罩表演游戏迷路的盲人,体验盲人的困难和不便,并通过两次提问关注了幼儿

10、的情感体验,第一次的提问:你觉得蒙着眼睛走路、做事情和平常有什么不同样?你有什么感受?关注了自我情绪体验;第二次的提问:先请带眼罩的幼儿谈谈有人协助时自己的感受如何?再请扶“盲人”的幼儿谈谈过红绿灯路口、上台阶时,自己是如何协助盲人的?关注了她人的情绪体验。通过在游戏中体验萌发了对盲人的关爱之情,体验协助别人的快乐。教材中尚有诸多活动都注重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的体验,如P117带“小不点儿”一起玩活动中布置了“游乐场”的游戏情境、11结识新朋友中创设情境组织幼儿玩“默契大考验”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与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P8小小辩论会:说还是不说中带幼儿玩情境游戏“我来教你做”,引导幼儿学习道歉的措

11、施。P201便衣警察运用游戏让幼儿理解了警察这一职业,体验警察的辛苦。幼儿具有“泛灵论”(即觉得万物有灵性)的心理特点,在一日活动组织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幼儿的这一特点,以童趣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增进幼儿的社会性自主发展。有这样一种例子,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午睡后,孩子大多不喜欢起床,软软的赖在小床上。如何让孩子乐于起床,高快乐兴参与下一环节的活动呢?于是,教师就扮作老公公,和孩子玩拔萝卜的游戏,每拔起一种“萝卜”,老公公就会快乐的亲两口,并说:“好大的萝卜呀”。能力强的幼儿自然喜欢象教师同样当老公公,其他的小朋友也急切的喊着:“我是个最大的萝卜,快来拔呀。”待小朋友起

12、了床,教师接着故意用遗憾的声音说:“萝卜真大呀,可惜水分太少了,要是”话音未落,孩子就会快乐的端起小杯子,大口大口的喝起水来。在这个例子中,教师以快乐的起床游戏为引子,在自然的环节过渡中,孩子会开心的进入下一活动。生活活动是琐碎的,正是这一种个有趣的小游戏,将生活活动串成了快乐的音符,不仅培养了幼儿醒后不赖床的良好习惯,幼儿在游戏中也感受到了教师浓浓的爱意。又如散步时,小朋友观测到园里的小树,有的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在风中摇来摇去,象是被冻得在发抖。”有的说:“小树叶哭了”; 尚有的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教师及时捕获到这个教育契机,分析幼儿的这些体现就是对小树的关怀,是一种爱

13、的体现,可以此作为切入口,渗入爱的教育。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种新家吧。”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在教室里选择了一种朝阳的地方,搭一种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捡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整个过程,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布满趣味的小游戏中,教师同情、协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成为她们关爱和协助弱小的情感典范,爱的教育在幼儿的游戏中延续,深化。三、在情感互动中体验,学会理解和自信。纲要中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能“及时以合适的方式应答。”这里提到的情感互动,指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的以情唤情,是以教师、同

14、伴的积极情感,及班级中的良好氛围去影响、唤起幼儿的内在体验,使幼儿产生认同感、信赖感等情感的共鸣,树立自信心、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例子:在户外活动中,胆小内向的孩子往往喜欢躲在角落里不肯动,自信心局限性。如胖胖的萱萱面对着攀登架,眼里布满了回绝,小伙伴敏捷的身影似乎更加重了她的自卑,此时,她需要的不仅仅是鼓励,更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于是教师说:“这个攀登架看起来有些难爬,我也历来没爬过。心里有些紧张。”萱萱看教师的眼神里多了一份信任和亲近,接着教师给她提出了一种低于实际能力的目的:“我猜你能爬到最低的这个格,你猜我能爬到哪里?”最后教师做出了对萱萱布满诱惑力的行为:“教师和你一起爬,小

15、朋友一定会为我们加油的。”随着着小伙伴们“加油”的呼喊声,萱萱每爬过一种格,心中就会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况且尚有同伴这样多的加油呢。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收获:萱萱感到了教师的关爱、同伴的友爱,获得了参与活动的信心;小朋友们在给萱萱喝采、加油的过程中也感到了快乐和自豪,班级的氛围通过一次次这样的活动更加的温暖。每个幼儿均有强烈的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及时捕获幼儿的情感需要,努力让幼儿真切感受和体验到对她的关注、支持、赞赏,会使幼儿感到幸福、自信,学会关爱和宽容。例子:在美工活动“小鸭子”中,文文由于技能水平弱,做的小鸭子不像样,在交作品时,她不好意思的说:“我做的不好,我不会做”这充

16、足阐明了孩子的自信心局限性。教师敏锐的察觉到幼儿的反映,及时转换角度,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她一方面为小朋友讲了丑小鸭的故事,讲完故事后,教师告诉幼儿这只丑小鸭就在我们班里,是文文做的。小朋友都为文文鼓起掌来,表扬她很能干。教师接着引导幼儿评价:“哪里像丑小鸭,如何做就会成为一只美丽的小鸭子?”引导幼儿为文文的作品提建议。最后教师总结:文文真有本领,能做出故事中的丑小鸭,相信此后还会做更美丽的小鸭子,甚至会做出美丽的白天鹅!”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教师只是转化了一种角度,但在这一过程中却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建立了自信,同步学会了从她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理解、宽容和蔼待别人。四、在平常生活中体验,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生活即课程是我们倡导的理念,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教材中目的六(社会环境与劳动)部分的活动设计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让幼儿在平常生活中参与多种劳动实践,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