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32054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人民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

2、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

3、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有散文,诗,词、曲,赋,传奇,杂剧,小说等多种形式。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虽然表现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4、不同的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结合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去记忆和理解。加深对文学形式的了解和把握。二、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你知道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吗?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讲授新课方案一本节课学生因为语文的关系,知识储备相对较好,所以可以通过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来讲述课文。问题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诗经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地位如何?、什么是楚

5、辞体?有什么特点?屈原对楚辞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什么是汉赋?汉赋有什么特点?两汉时期汉赋取得了哪些成就?、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李杜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宋词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宋词取得了哪些成就?、什么是散曲和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方案二:常规讲解一、诗经初中学过了文学常识,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诗经。(二)讲解补充介绍诗歌的由来: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

6、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

7、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1)特点: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2、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你有什么感想?3、请你说说楚辞的特点。4、P34学习思考: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

8、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 屈原所说的香草、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屈原所说的香草和众芳,象征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社会的贤才。(二)讲解1、伟大的诗人屈原:创楚辞主要作品: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或“诗”、“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政治抱负:对内: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对外:力图实现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 2、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2)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

9、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三、汉赋(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介绍汉赋的特点。2、西汉时期赋的成就如何?3、东汉又有什么发展?(二)讲解1、赋的艺术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两汉时期的赋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名家名作迭出。文辞华丽,用语夸张,气势恢宏是西汉时赋的特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东汉时期的赋篇幅较短,意境较为清新活泼。提问:两汉的赋为何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提示从两汉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去分析) 四、唐诗

10、(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唐诗繁荣的原因2、你能背诵李白、杜甫的哪些著名诗篇?他们的诗有什么主要特征? 3、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这样两个思路考虑:应当怎样看待逆境;应当怎样看待声名。 1、原因: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唐统治者采取了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知识2、“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五、宋词(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宋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1、?2、为什么会兴盛?3、完成表格。4、P36学习思考:查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 答案提示:人欲成就大事业,必然经过彷徨、执著、成功的三部曲。必须先有所思考确立方向,再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前二者是成功的基础。 (二)讲解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宋词兴盛的原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

12、民族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诗、词、曲的关系: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3、宋代著名词人: 词人 艺 术 成 就 名 篇 名 句六、元曲(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什么是散曲?什么是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元代会出现戏曲?3、P学习思考: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思考当今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前景。 (二)讲解1、散曲(1)兴起: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篇

13、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主要形式。(2)特点: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3)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1)艺术特点: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2)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3)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七、明清小说(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完成表格。2

14、、分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二)讲解补充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过程:最早兴起于魏晋时期,出现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唐代出现了适合市民欣赏、情节曲折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瓦子勾栏的兴起,说话艺术的盛行,出现了许多话本,将中国小说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成就: 作品 作者成书时间 内容特点 体裁特点和价值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经济: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通俗文学在这种环境中获得蓬勃发展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小结 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宋词和元曲的内容各有什么影响?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曲内容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充满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游荡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和杂剧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