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会计学考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320399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BA会计学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MBA会计学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MBA会计学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MBA会计学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MBA会计学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BA会计学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A会计学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所有案例分析都在课件中,简答也参考课件相关内容即可。一、简答或者概念辨析。1、简要介绍一下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应记入账户的方向。 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发生额和余额平衡法。2、简要介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盈利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它是以权力和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非盈利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

2、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即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3、简要介绍一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4、单式簿记与复式簿记(概念、区别和联系)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是以会计等式所揭示的有关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为理论依据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复式记账是会计等式不断实现新平衡的保证。5、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概念、区别和联系)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主要用途: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

3、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指明应记账户名称、方向、金额,并直接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主要用途: 登记账簿依据6、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概念、区别和联系)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会计科目可以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在明细科目中,可以根据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会计是按照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会计账户名称就是会计科目,规定账户的核算内容。会计科

4、目和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会计科目和账户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就是会计账户核算的内容。区别:会计科目没有结构,不能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账户具有结构,可分类、连续地记录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 7、简要介绍一下会计循环的概念及步骤。第一步,分析经济业务。就是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从而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第二步,编制会计分录。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对经济业务加以记录。第三步,账簿登记。将会计分录所记载的内容过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簿上。第四步,调整前试算。在会计期末终了

5、,当全部会计分录过到分类帐后,为了检查过账是否正确,要编制试算平衡表。第五步,编制调整分录。每个会计期的期末,将应该按权责发生制予以调整,以便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第六步,调整后试算。将调整分录登记入账,为了检查登账是否正确无误,需要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第七步,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调整后试算表,编制基本财务报表。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假设)包括的内容及相关案例。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为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立场。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使会计核算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

6、时提供会计信息。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条件为会计核算指定了计量单位。9、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10、利润的计算公式及步骤。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案例分析1、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课件中相关的案例)现金收支的规定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收入,应及时送存银行,即不得“坐支现金”。企业不得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不得“白条顶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

7、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用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不准保留账外公款,即不得“公款私存”,不得设置“小金库”等;银行存款的规定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2、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相关案例,包括与之有关的理论。n 有确凿证据表明(如:撤消、破产、资不抵债、现流严重不足等)应收款项确实无法收回时,经股东大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比如: 债务人单位撤销 债务人死亡 债务人逾期三年未履行还款义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款项不能或收回可能

8、性不大外,以下情况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A、当年发生的B、计划债务重组的C、与关联方发生的(可以提,但不能全提)D、其它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在未转入“应收账款”或者“其他应收款”之前的,不能提(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期末按应收账款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2)账龄分析法:其原理与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一致,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具体化。 将应收账款拖欠时间(即账龄)的长短分为若干区间,计列各个区间上应收账款的金额,并为每一个区间估计一个坏账损失百分比 (3)赊销百分比法:按本期赊销金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计提数。3、存货发

9、出(领用)计价的方法,与之有关的案例和理论。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1)先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定先入库的财产物资先发出,因此,发出财产物资的单价要按账面上登记的最先入库的财产物资的单价计价。若发出数量超过第一批购进数量,超过部分应依次按下一批的入库价格计算。 (2)一次加权平均法。一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期末计算存货平均单位成本时,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以期初结存存货成本和本期收入存货成本之和除以权数,计算出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3)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

10、存货的结存量与每批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在每次收入存货时,只要收入存货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不一致,就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然后以此单位成本作为以后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依据。(4)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存货收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存货发出单价,期末按每批存货收入时的单价计算。这种方法要求存货在堆放时,不同批次的存货要区别开来,并分别做上标志。采用个别计价法,发出存货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存货的实物流动与成本流动完全一致,成本计算精确。但是存货保管工作较为复杂。它主要适合于那些存货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能分批保管的存货,如贵

11、金属、珠宝钻石、汽车等。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关案例,包括固定资产概念,为什么要计提折旧?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有哪些?如何计提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和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原始价值/使用年限/残值收入/清理费用(一)使用年限法。又称年限平均法和直线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按其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到各使用期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

12、旧额/12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计算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的百分比。(二)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以固定资产总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方法。此法中工作量的单位应视各种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产品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可按工作小时或产量等;如系运输工具可采用行驶里程、公里、吨公里等。工作量法有以下几种形式:(1)工作时数法,是按固定资产总工作时数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小时折旧数=(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预计工作的总时数 各期折旧额=单位工作小时折旧额各期实际工作时数(2)行驶里程法,是按运输设备行驶里程

13、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行驶里程=(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预计行驶总里程 各期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各期实际行驶里程 (3)产品产量法,又称生产数量法,是按固定资产总的预计产量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使用期内预计总产量 各期折旧额=单位产品折旧额各期实际产量(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双重余额递减法,是指企业不考虑固定资产的估计残值,直接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折旧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双倍余额折旧率=(1 / 使用年限)2 年折旧率=固定资产期初原价双倍余额折旧率在计算过

14、程中,当按双倍余额折旧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账面余值按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应从该期开始,改按直线法计算(一般为到期前两年),使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其账面价值与估计残值相等。(四)年数总和法。就是以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各年的年数比例为折旧率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数-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估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5、负债相关案例,包括什么是负债?现代企业为何一般都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好处和弊端有哪些?负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6、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15、,股东投入资金的相关案例。包括后进的股东是否必须多花钱?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后进股东投入与所占资本份额之间的差异?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也称剩余权益。7、收入确认有关的案例。包括收入的概念、收入确认的伎俩等。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条件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条件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条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条件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可能性大于50%小于等于95%)流入企业 条件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8、利润分配相关的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