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31882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 碘受热升华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B 端午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CO可以燃烧,CO2不能燃烧分子的构成不同AABBCCDD2化工厂储运浓硫酸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AB

2、CD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4海水电池是由铝-空气-海水构成的新型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3、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6学习化学需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化与守恒: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证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B模型与推理:依据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探究与创新: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可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丁B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丁溶液

4、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8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9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是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0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气球爆炸C蚕丝织布D铁生锈11世界无烟日对青少年吸烟说“不”,这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Cl2BCO2CHClDCO

5、12电解硫酸铜溶液制金属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 2Cu+2X+O2 则X的化学式为()ASO2 BH2S CH2SO4 DH2SO313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需要尾气处理B两个实验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两个实验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石灰水倒吸14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的“自述”,错误的是 ( )A按质量分数计算,我在空气中约占0.94%B我是几种气体的总称C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D我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15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反应的

6、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C分子数目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D为二氧化碳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下同)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_,

7、广口瓶中应盛入_。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取3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tst0t1t2t3t4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3027.524.720.420.4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克?(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_克?(3)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18(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

8、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足量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CO2气体)。(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_;(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在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填序号)。A 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

9、加到稀盐酸中(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碘受热升华,是因为温度升高,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B、端午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CO可以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10、”。2、A【详解】A、腐蚀品的标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A正确;B、易燃气体,浓硫酸为液体,故B错误;C、自燃物品,浓硫酸不自燃,故C错误;D、爆炸品,故D错误;故选A。【点睛】浓硫酸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液体。3、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4Al+3O2+6H2O4Al(OH)3,符合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特点,故属于化合反应。故选

11、A。5、D【详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就没有中子,A错误。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B错误。C、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是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有可能是碳酸盐,C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正确。故选:D。6、D【详解】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证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选项正确;B. 依据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选项正确;C.决定

12、物质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D. 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不符合控制变量原则,不可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选项错误。故选D。7、A【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丙溶液中存在没有溶解的溶质,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液是丙过滤所得,所以丙、丁溶液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丁,故A错误;B、乙溶液是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所得的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故B正确;C、蔗糖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丙溶

13、液中存在没有溶解的溶质,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液是丙过滤所得,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A。8、A【详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分子的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此说法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此选项说法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9、D【解析】试题分析: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

14、到着火点以下;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选D考点:灭火的原理10、D【详解】A、干冰升华时,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气球爆炸是气体膨胀引起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蚕丝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1、D【详解】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中毒或死亡。故选D。【点睛】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中毒或死亡。12、C【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u、2S、10O、4H,反应后(X除外)有2Cu、2O,所以2X中有2S、8O、4H,则X的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