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31602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唯一的听众.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观摩课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 刚才大家一一起听了一段小提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刚才大家都得如痴如醉,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2、文中的听众是谁?(爸、妹-很多的听众) 既然有那么多的听众,作者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呢? 这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二、感知课文1、作者为什么就写这位老妇人呢?自己读课文。(1)这

2、位老人对我的帮助。锯床腿-帮助-优美动听(2)说说对这位老人的了解。身份、外貌、为人个别连起来说说。三、研读课文1、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人呢?读文中的1-2小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他是一个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你从哪儿看出。(白痴 句子-读好) (2)、他也是非常喜欢拉小提琴的。 你从哪儿看出。(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出示:第二小节) 你是怎样感到的。(从神圣、伟大的事情、悠悠的小令、庄重、隆重等词体会。) 是啊!这样一个十分喜欢拉小提琴的人,拉出的小提琴却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在锯床腿, 尽管如此,但他还是一个人走出家门认真地拉。谁来读。2、老教授是怎样引导我走向成功之路的呢!

3、我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喜欢拉小提琴但又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而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管一个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那么,这位老人又是怎样引导我成为一个会拉小提琴的,而且拉得非常好的人的呢?下面我们就从文细细品味寻找答案。(1)、师引读:就在我拉小提琴,很快又沮丧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背后有人,-出示第3小节一起读。(2)、一位极瘦极瘦的人妇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在这之前老人一定看到了什么?(庄重、沮丧)(3)、此时,老人的内心可能在想什么?多善良的老人啊!(4)请你用第一人称,把老人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就更真切了。(小练笔训练)(一天清晨,我一个

4、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见一个小伙子-用心拉-但十分沮丧-我要想办法鼓励他,让他找回信心。)写好之后说给同学听。老师引读:当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时,老人叫住了我说-当我没有反应时-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她说-(1)读一读老人说的三句话,想一想老人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呢?把小提琴拉得更好些给我信心让小伙子不自卑不要有顾虑勇敢地拉(2)这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善解人意)让我们用我们的深情把老人的真情读出来。3、老人的三句在我听来是那样的温欣,而父亲和妹妹他们认为我拉的小提琴是在锯床腿,而这位老人却这样说,我被老人诗一样的语言打动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什么事?(

5、以后,每天清晨,我-)想一想老人是用什么办法让我恢复自信?(语言、眼神、行动)是啊!老人就是用她的语言、眼神、行动鼓励我,给我自信。在老人的称赞和鼓励“我”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四、结课老人的真情让我感动,我变得自信了,变得勇敢了。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作业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板书: 唯一的听众 锯床腿-帮助-优美动听缺乏信心-语言-眼神-行动-恢复自信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

6、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及神态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反思本课教学,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对比导入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采用对比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读开头和结尾段了解作者的变化。是什么使一位音乐白痴走向成功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师生对

7、比读,这七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男女同学分角色,适时追问促进理解。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特别是老师的引读把学生带入老教授的心灵。 三、 补白训练恰到好处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到老人平静的眼神仿佛在说什么。当我获得成功后,我忘不了老人的什么。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四、不足之处1.理解老人平静的眼神所包含的

8、不同含义,是课文的难点。学生在这里纠结了很久。如果在教学中先理解老人的语言,为理解“平静”做好充分的铺垫,我想学生就会比较顺利的理解“平静”了。课堂的节奏也就会把握得更准。2、整节课老师讲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是很多。惟一的听众 说课稿 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惟一的听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初学小提琴时,拉的琴声就像是锯床腿,后来,在一位耳聋老人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好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

9、”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一定拉得非常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时,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二、说教学设想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力争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联系广阔的生活,

10、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我首先由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重点:老人是怎么鼓励我,让我从一个音乐白痴到能够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想象练习,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学,同时也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说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学生重点要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搭

11、配词语;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10个新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体会老教授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情感,及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五、教学重点:品味老教授真诚鼓励的语言,体会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六、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七、教学思路:这篇课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不可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

12、,我从作者的巨大变化源于老人的”谎言”入手,将两条线索融合在“第一个清晨”和“以后的每个清晨”两个大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抓住描写老人语言和“我”心理、行动的句子,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比较阅读、多种形式朗读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努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八、教法设计:1、 问题切入。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内容;并且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2、理清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

13、课文的重要手段。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3、反复诵读。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要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美感。仔细品味,争取做到声情并茂。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并最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味句子的不同写法,提升认识层次。4.拓展延伸。阅读是学生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它是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理解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作为语文能力基石的阅读,如果仅仅靠有限

14、的课文,那只能是杯水车薪。学生单从课文获得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于分析问题及表达的需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设计】 六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故事性强的文本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独特的感知,但从大多数孩子的阅读、习作实践来看,他们还欠缺关注文本细节、体验蕴藏在语言文字深处的情感的能力,敏锐而丰富的语感仍需要进一步培养训练。因此教学本文,我不以过多的自我理解、激情诉说和琐碎的讲解来牵引学生,而针对六年级

15、学生的能力现状,将阅读的空间与时间及表达的权利充分放手交给学生。正因如此,我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法加以引导: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的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课时安排。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本课我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三、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学思路,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请学生欣赏。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有初步的感受,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被父亲和妹妹称为音乐白痴的小提琴手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