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反思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31454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学反思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反思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反思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教学反思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反思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反思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教学反思库尔勒市第二小学-李兰兰教了二十多年的学,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学习语文,很多老师、学生都很努力,但是,很多学生不会读书,阅读能力很是糟糕。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万事万物都有“根”,根是事物的决定因素。要紧的是从根本上采取救治措施,而不是舍本求末,为枝叶上喷洒营养液,往脸上涂抹胭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找到原因。 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

2、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 纵观我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小学六年时间里,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语文教科书,千多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冬复历春秋。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追根探源,主要还是丢失了读书这个教育的“根本”。或许有人要问: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地捧着书在读,怎么说是丢了“根”呢?难道教材不是“书”吗?“教科书”是不是“书”?两者能不能画等号?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是

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科书”是什么,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说,教科书只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指导读写的范本、“模本”。而古往今来人们所推崇的“书”,则是指那些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书(林语堂语)。这些“书”和“教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教科书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而其重要途径就是读书。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 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长期的教学

4、实践中,我发现平时爱阅读、阅读能力强、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多数学习很轻松,能力强;相反之的学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所以,学生的阅读与学生的成绩、能力是成正比的。下面谈谈我对“文学经典名著”的浅薄认识。 首先,关于“文学”。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应该以文学为主,兼顾其他方面的书籍。 传统文化精华方面,先后推荐弟子规论语以及古诗百首等,利用早读时间去读去背。让学生读书,并非为培养作家,而是着眼于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所以在给学生推荐的读物范围较广,不限于文学作品。 其次,关于“经典名著”。以“经典”为主,因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但还要兼顾其他优秀作品。

5、古今中外堪称经典名著的作品浩如烟海,有一些作品偏深偏难,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接受理解起来都有相当困难。如果上来就给孩子推荐这类作品,孩子很可能一下就会呛水,进而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从此拒绝读书。学生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的渐进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去给学生搭一个台阶,让孩子一步步走近名著。 推荐一本书之后,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 我觉得: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

6、日。但只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写结合是语文的一贯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随后,老师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选出范文,在讲评中真诚赞美,热情鼓励,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 本学期,我将进行了以下阅读教学尝试,具体做法如下:1、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朗读时丢字加字,长句子不会断句;看课外书,走马看花,只读不思考,读书时做不到批注。所以从低年级起,就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面有个良好的开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

7、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2、给学生创设多种形式读书的机会及自我展示机会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3、教会学生积累知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给我们说明了自觉学习、积累课外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4、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比如:(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3)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20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