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312685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以宝鸡地区为例摘要:建设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宝鸡民俗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理论框架、平台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了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构想。关键字:民俗文化,特色库,资源建设Title: The Researchof Constructing Folk-custom Cultur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A Case Study of Baoji RegionAbstract: Constructing of the folk custom cult

2、ur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is a part of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local univers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ever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Taking Baoji folk custom culture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this paper explore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the folk culture

3、characteristic database from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Key Words: Folk-Custom Culture,Characteristic Database,Resource Construction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是指图书馆依据本馆馆藏资源,结合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搜集整理各类型民俗文献资源建立的特色数据库。民俗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多样性和艺术性。随着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发展,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在高校特色

4、数据库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宝鸡民俗文化为例,对宝鸡地区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和后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 宝鸡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意义1.1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又有着“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宝鸡民俗文化形成于当地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环境,民俗文化自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宝鸡民俗文化包括物质生活民俗、节日民俗、信仰民俗、社交民俗、人生礼仪、民间文艺、民间游戏、民间技艺、民间艺人等。1从民俗文化的发展史(即日常生活演进的历史,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是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来看,宝鸡民俗的产生、发展、

5、演变过程,可以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史前民俗、古代民俗和近现代民俗。按照存在形态,宝鸡民俗可分为物态、动态、语态和心态资源四大部类。本文认为目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西府地域的民俗文化分类应为陶立璠的四分法: 一、物质民俗 (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交易 ) ;二、社会民俗 (家族、亲族、村落、各种社会职业集团、人生诸仪式、岁时习俗 ) ;三、语言民俗 (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民间艺术 ) ;四、精神民俗 (巫术、宗教、信仰、禁忌、道德、礼仪、民间游艺 ) 1笔者按照第三种民俗分类方法,总结“宝鸡民俗文化”(如图 1 所示)。1.2彰显地方文化价值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系统中重要的

6、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历史积淀和文化繁荣发展的见证,对研究地方区域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旅游文化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宝鸡地处关中平原,是一块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的宝地,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下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民俗文化包罗万象,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俗活动异彩纷呈, 民俗地域风格鲜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虽然宝鸡民俗文献分布范围广,载体形式多样,但是相关部门的资料收集单一、 缺乏系统性, 因此宝鸡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的建立对宝鸡地方文化整理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延

7、续传统文化精神的要求。2.宝鸡地区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可行性宝鸡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八千年文明熏陶使得宝鸡拥有众多美誉“炎帝故里、周秦祖基、石鼓原生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宝鸡的民俗文化艺术种类多样,包括皮影戏、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岐山饮食、锣鼓等特色民俗文化享誉已久;凤翔更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称谓。2其中凤翔木版年画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古朴自然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大胆夸张的造型在全国泥塑艺术中独树一帜;宝鸡民间社火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宏大气势而久负盛

8、名。它们现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社火脸谱绘制技艺、炎帝陵祭典、西凤酒酿造技艺等不胜枚举。3宝鸡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名片众多,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综合性博物馆,“平台五鼎”的独特造型成为“青铜器之乡”的永久标志。宝鸡民俗博物馆暨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展示刺绣剪纸、泥塑版画、民间社火、西府曲子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坐落于渭河之畔的宝鸡文理学院,是宝鸡近代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多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对宝鸡地方文化的整理、收集和研究工作,并先后成立了周秦伦理文化基地、关陇方

9、言与民俗研究中心、横渠书院和陕西文化研究所,将宝鸡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和科研工作的特色。因此,民俗文化专题资源库可以考虑由宝鸡文理学院牵头,以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联合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民俗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建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维护的专题数据库。3.宝鸡地区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的建设3.1特色资源库设计思路资源库的整体设计方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立一个具备现代化管理、开放的、易于扩展的平台,实现系统内集中统一的特色数据库平台,使得数据格式统一、信息展示统一。其次是达到系统内文献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安全可靠的存储和充分的共享利用,使数据访问权限得到安全控制、文献资源利用

10、方式更加简单方便。在网站栏目的设计上,要依据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宝鸡地方文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提供一站式的检索服务,注重各个专题资源之间的联系,全方面的向用户呈现形态多样的民俗文化。3.2特色资源库建设原则3.2.1地域性原则宝鸡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资源的建设一方面要切合宝鸡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然后确定主题,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服务对象,了解读者构成、知识结构和具体的文献需求,优先选择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3.2.2特色化原则 特色资源库的首要特点在于其特色独有的文献资源,宝鸡民俗文化资源库依托图书馆馆藏资

11、源,将文字、图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处理,突出展示的就是民俗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价值。3.2.3共享性原则数据库建设受到人力、物力、资金、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是促进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方面,宝鸡民俗文化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宝鸡文理学院牵头,宝鸡市图书馆、宝鸡民俗博物馆、宝鸡文化馆、青铜器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协助完成。在数据库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方面,采用国际、国内通用的数据著录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数据标引标准、 规范控制标准及协议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组织。资源库元数据应遵循CALIS 元数据标准规范 CALIS特色库

12、子项目描述元数据规范及相关规则和CALIS 特色库管理型元数据规范,4元数据扩展的子元素及其限定词必须与原有元素语义定义保持严格一致,不能超出元素固有的语义范围,对于自建元素也要进行严格的语义界定和说明,以保证著录的准确性。5 3.2.4持续性原则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图书馆应将特色库的建设纳入图书馆工作的长期规划中,安排专业馆员负责和管理数据库的运行,定期进行资源的补充、更新、备份,结合用户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发挥特色信息的特殊价值,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3.3特色资源库平台框架设计宝鸡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旅

13、游、生活、礼仪、宗教、社会组织等方面,结合宝鸡民俗文化资源发展的特点,宝鸡民俗文化又可以细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从生产、工商业到生活民俗中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从社会组织民俗、民风民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工艺;从游艺民俗、民俗观念到民俗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据馆藏纸质、电子资源、专家学者资料、民俗图片、民间艺人作品等资料来源,通过有效链接和信息资源整合,构建成宝鸡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框架体系,共分为八大板块,分别为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生活组织民俗、民俗工艺、民俗观念、民风民俗、游艺民俗和民俗研究。3.4特色资源库的平台建设功能强大的专业软件平台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强

14、力支撑。平台的构建涉及门户网站(资源检索 、导航浏览 、分类浏览、更新资源浏览)的设计、后台管理系统(系统配置 、分类管理 、文献模板管理 、权限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系统(自建特色库资源发布与管理)的建设。6应用平台框架计划分为四层:资源层、管理层、资源服务层和界面层。资源层主要功能是各类资源和数据的整合;管理层提供统一认证、数据转换、版权保护和后台日志统计等服务;资源服务层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加工、资源检索、参考咨询、网络采集、资源组织、内容管理和业务自动化;而界面层是直接面向读者的门户平台。整个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预先作好硬件、软件和管理借口,使系统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充与可延展性。特色资源库

15、平台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4.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1资源的征集和加工问题民俗文献载体形式多样,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格式等等,包括数字和非数字形式,各类型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存储媒介分散,缺少可供统一检索和查询的体系结构,有的存储于地方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民俗文化由于其特殊的文化传承特点,大部分的实物、图片资料、纸质文献都保存于私人收藏中,民俗文化资源由于其地域局限和地方保护,其资源类型多样,覆盖面广,资料零散,不利于收集整理,同时由于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对于经典作品、手艺传承的保护,使得某些资料很难获得。民俗文化资源是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资源的收集上应该

16、拓宽渠道,具体做法如下:一要争取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二是通过图书馆的服务推广和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民俗文化专家、学者和爱好民俗文化的人士捐赠相关特藏资源。三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走出去”,主动收集民俗地方文献。一方面借助人力、服务、技术、设备优势,整合优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多方资源。另一方面利用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平台增进共建共享意识,同时补充OA资源和网络原生资源。数字资源“扫描加工”是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的一个过程。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不同于一般的专题特色库,除了传统的文字说明,还有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具有极其鲜明的形态特征和专业特色。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对于文献数字化加工流程,图像的扫描、标引都得严格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执行,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