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31089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1(附答案详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软考-软件评测师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单选题软件测试的对象不包括( )。问题1选项A.代码B.软件测试文档C.相关文件数据D.开发人员【答案】D【解析】软件测试的对象为软件(软件相关程序、文档等)2. 单选题以下关于CPU与I/O设备交换数据所用控制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中断方式下,CPU与外设是串行工作的B.中断方式下,CPU需要主动查询和等待外设C.DMA方式下,CPU与外设可并行工作D.DMA方式下,需要CPU执行程序传送数据【答案】C【解析】中断方式下的数据传送是当I/O接口准备好接收数据或准备好向CPU传送数据时, 就发出中断信号通知C

2、PU。对中断信号进行确认后,CPU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 转而执行提前设置好的I/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一次数据传送的处理。这样,CPU就不需要主动查询外设的状态,在等待数据期间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从而提高了 CPU的利用率。采用中断方式管理I/O设备,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地工作。程序查询方式下,CPU通过执行程序查询外设的状态,判断外设是否准备好接收数 据或准备好了向CPU输入的数据。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 DMA)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硬件控制实现主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数据传送,数据的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DMAC)进行控制,不需要CPU的干预。在DMA

3、方式下,由CPU启动传送过程,即向设备发出“传送一块数据”的命令,在传送过程结束时,DMAC通过中断方式通知CPU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工作。综合来看由于DMA方式下数据的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DMAC)进行控制,不需要CPU的干预,CPU可以去做自己的事,这时是与外设并行工作的。3. 单选题函数main()、f()的定义如下所示。调用函数f()时,第一个参数采用传值(call by value) 方式,第二个参数采用传引用(call by reference)方式,main()执行后输出的值为( )。问题1选项A.2B.3C.8D.10【答案】C【解析】传值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值,形参的改变不

4、会导致调用点所传的实参的值发生改变。引用(传址)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地址,即相当于实参存储单元的地址引用,因此其值的改变同时就改变了实参的值。在函数执行的过程中,f(5,x)f(int x,int &a)可以得出第一个参数x的取值为5(第一个参数为传值调用);第二个参数a取得左边main()函数中x的地址(第二个参数为传址调用);当运行x=2*a-1后,f()函数中x的取值变为3(2*2-1);当运行a=x+5后,a对应地址的取值被修改为8,也就是将main()函数中的x值修改为8;当运行return后,f()函数结束。这时main()函数中的x取值为8;所以当main()函数答应x值时,应

5、该输出为8。4. 单选题CPU 执行指令时,先要根据程序计数器将指令从内存读取出并送入( ),然后 译码并执行。问题1选项A.数据寄存器B.累加寄存器C.地址寄存器D.指令寄存器【答案】D【解析】累加器寄存器是专门存放算术或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指令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存储器数据寄存器主要是用来保存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等信息的,其目的是为了节省读取操作数所需占用总线和访问存储器的时间。存储器地址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以方便对内存的读写操作。5. 单选题现欲开发某高校一卡通系统,用于替换一个已经存在的系统,则最适于采用( ) 过程模

6、型。问题1选项A.瀑布B.原型化C.增量D.螺旋【答案】A【解析】计、编码、测试、运行与维护。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以项目阶段评审和文档控制为手段有效地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指导;其优点是:容易理解,管理成本低;强调开发的阶段性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和产品测试;其缺点是:客户必须能够完整、正确、清晰地表达他们的需要;在开始的23个阶段中,很难评估真正的进度状态;当项目结束时,出现大量的集成和测试工作;直到项目结束之前,都不能演示系统的能力;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对项目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从而导致项目常常延期完成,开发费用超出预期。适用项目:需求明确、解决方案

7、明确的项目原型模型:开始于沟通,其目的是定义软件的总体目标,标识需求,然后快速制定原型开发的计划,定原型的目标和范围,采用快速设计方式对其进行建模,并构件原型。利用原型再通过与用户进行交互验证和进一步改进,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得到令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其优点是:利于增加软件人员和用户对系统需求的理解;原型的最终版本可作为产品或者最终系统的一部分;其缺点是:文档容易被忽略;建立原型的许多工作被浪费;项目难以规划和管理。适用项目:需求不明确,动态变化的项目(如界面的开发)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假设可以将需求分段为一系列增量产品,每一增量可以分别开发。其特点:第1个增量往

8、往是核心产品;客户对每个增量的使用和评估都作为下一个增量发布的新的特征和功能;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的产品;其优点是:具有瀑布模型的所有优点;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很少;开发由增量表示小的系统所承担的风险不大;由于很快发布第一个版本,因此可以减少用户需求的变更;运行增量投资,即在项目开始时,可以仅对一个或两个增量投资。其缺点是:如果没有对用户的变更要求进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增量可能会造成后来增量的不稳定;如果需求不像早期思考的那样稳定和完整,那么一些增量就可能需要重新开发,重新发布;管理发生的成本、进度和配置的复杂性可能会超出组织的能力。适用项目:需求大部分明确,

9、系统较为复杂,有一定技术风险螺旋模型: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结合原型方法和瀑布模型;每一周期都包括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评审4个阶段,进行迭代其优点是:客户始终参与,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强调风险分析,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对每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所了解。其缺点是: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适用项目: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本题是替换现有的系统,需求已经很明确,所以用瀑布模型最合适6. 单选题假设有6个进程共享一个互斥段N,如果最多允许3个进程同时访问互斥段N,

10、那么利用PV操作时,所用信号量S的变化范围为( ) ;若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1,则表示系统中有( )个正在等待该资源的进程。问题1选项A.06B.-15C.-24D.-33问题2选项A.0B.1C.2D.3【答案】第1题:D第2题:B【解析】第1题:PV操作:是实现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常用方法,P操作和V操作是低级通信原语,在执行期间不可分割;其中P操作表示申请一个资源,V操作表示释放一个资源。P操作的定义:S:=S-1,若S=0,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0,则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0表示某资源的可用数;S第2题:7. 单选题以下关于因果图法测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问题1

11、选项A.因果图法是从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中找出因和果B.因果图法不一定需要把因果图转成判定表C.为了去掉不可能出现的因果组合,需要标明约束条件D.如果设计阶段就采用了判定表,则不必再画因果图【答案】B【解析】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的步骤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原因和结果分析程序规格说明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标明约束条件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为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因果图法需要转换成判定表,然后再设计测试用例8. 单选题在C程序中,( )是合法的用户定义变量名。_123form-7shortform_7问题1选项A.B.C.D.【答案】D

12、【解析】在C语言中规定:用户在自定义标识符必须必须以字母az、 AZ或下划线开头,后面可跟任意个(可为0)字符,这些字符可以是字母、下划线和数字,其他字符不允许出现在标识符中。C语言中的关键字,有特殊意义,不能作为标识符;题中的short表示短整型数据的关键字,所以不能用作用户自定义标识符。9. 单选题以下对软件测试对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软件测试不只是程序测试B.开发中产生的各种文档也是软件测试的对象C.使用的开发工具也是软件测试的对象D.软件的相关数据也是软件测试的对象【答案】C【解析】根据软件的定义,软件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所以软件测试就不仅仅是对程序的测试,也包

13、括对文档、数据的测试等。选项C是干扰项10. 单选题关系数据库是表的集合。对视图进行查询,本质上就是查询从( )中获得的数据。问题1选项A.一个视图B.一个或若干个索引文件C.一个或若干个视图D.一个或若干个基本表【答案】D【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基本表存放的是各种信息。索引文件由数据文件组成,它是带索引的顺序文件。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表;其结构和数据是建立在对表的查询基础上;视图不是真实存在的基础表,而是一个虚拟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视图的数据是没有实际存放,视图的数据结构存储在数据库中。从本质上来看对视图进行查询,就是从一个或若干个基本表中进行数据查询。11. 单选题

14、以下不属于在需求分析阶段编写的文档是( )。问题1选项A.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B.概要设计文档C.测试计划D.用户手册【答案】B【解析】本题中需求分析阶段涉及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用户手册等;题中的概要设计文档属于软件设计中概要设计阶段需要编写的内容。12. 单选题通过设置基准(枢轴)元素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使得其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均不大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均不小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继续递归地进行相同思路的排序处理,这种排序方法称为( )。问题1选项A.快速排序B.冒泡排序C.简单选择排序D.归并排序【答案】A【解析】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轮的排序将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序列的关键字(这里主要用值来表示)均比另一部分关键字小。继续对长度较短的序列进行同样的分割,最后到达整体有序。在排序过程中,由于已经分开的两部分的元素不需要进行比较,故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