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遭遇冷场.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31083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课堂遭遇冷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课堂遭遇冷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课堂遭遇冷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课堂遭遇冷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课堂遭遇冷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课堂遭遇冷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课堂遭遇冷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类别当课堂遭遇冷场内容提要: 课堂中的“冷场”现象,由于其产生原因不同,课堂效果也不同,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对待。如有的是学生是学生在进行积极思维而出现的暂时“冷场”,这样冷场我们可以通过给足时间、延迟评价等教学策略积极促进其形成。有的是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阻碍或者没有进行,这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原因采取对应的策略。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学习倦怠时,调动感官 激发兴趣;思维受阻时,及时点拨 降低难度;方向不明时,改变提问 明确要求。从而给促使课堂“冷场”现象的迅速消失。关 键 字:课堂冷场;成因;对策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节奏,

2、似乎成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标志,也成为许多教师所渴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实际的教学中却又时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冷场”老师在“苦心经营”,学生却“毫不领情”。 所谓冷场,就是教学对话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衔接空白。造成冷场的原因可能很多: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妥当,造成学生的困惑;学生当时的知识技能不足以解答教师的提问;也可能是学生产生了思维惰性总而言之,冷场就是学生的表现出乎了教师的预设而呈现出的一种“沉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冷场都该一概否认?面对冷场,教师又该如何对待呢?静思课堂出现冷场的情况,从学生参与课堂的角度来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表面上看课堂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却是思潮暗

3、涌,学生在进行积极思维。这样“冷场”往往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留出时空,让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建构,课堂处于思维活跃的安静状态,即“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境界,这样的“冷场”,需要积极提倡。二、课堂上教学遇到挫折,学生的反应出乎了教师的预设,课堂气氛随即变得冷漠、沉寂的现象。这种冷场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的根本就是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阻碍或没有进行,这样的冷场,需要及时加温。我从自己实践教学出发,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控课堂冷场情况。一、这样的冷场,需要积极提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候”。的确,当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冷静的心理和足够

4、的时间。虽然,此时表面上课堂“冷”了,但只要观察一下孩子们的表情:那专注的神态,涨红的双颊,两眼闪烁着的智慧之光,就会感受到他们内部语言的“热”他们正在积极地思维。此刻的“冷”并不表示学生没有思考,或不会思考,而恰恰相反正是学生将把新材料与已经掌握知识溶于一体的过程,是“热”的蕴育过程。这样的“冷”正是我们要追求的学生的主动学习,这样的“冷场”应该积极提倡。那这样的“冷”又应该怎样营造呢? (一)给足时间 促成冷场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学生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的目标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抛出每个问题后,都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速

5、度不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使每个孩子的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案例1: 第十二册迎接美好未来在执教迎接美好未来一课时,为了达成“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一教学目标,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未来社会还会有哪些特征呢?”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从他满脸的自信,我们知道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其他的同学却依旧沉静在思索之中。上课教师并没有急着请他回答,而是用表情暗示他,耐心等待一下,再让其他同学思考思考。终于,两只、三只课堂又恢复了热闹。对于许多问题的研究,不是“脑子急转弯”,它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案例中,老师在课堂出现“冷场”后,并没有急于打破,这是因为老师从学生的表

6、情,能够判断出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所以教师选择了顺应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即便当个别同学先有了思考的结果时,教师仍旧按兵不动,保证其他学生的思考时间。这样的学习,不仅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延迟评价 冷却热场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们在进行热烈的讨论,但他们的回答却较多地表现为千篇一律,缺少深度或创意。这时,教师要控制自己不要过早地评价,因为过早的评价意味着讨论的结束,只需轻轻地提醒:“还有别的要说吗?”在教师的暗示下,学生们会安静下来,然后改变角度,继续思考,以寻求更多、更完美的答案。案例2: 第七册节日大观我集团开展教研活动,一位教师执教节

7、日大观一课,老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感悟了斗牛节给人的紧张和斗牛士的勇敢后,问学生:“通过刚才的了解,你对于斗牛节有什么感受?” 一个学生站起来,脸部表情似乎有点儿悲伤,她说:“我觉得这些公牛很可怜” 话音未落,第二个学生紧接着站起来了:“斗牛士很危险”第三个学生也马上说:“我觉得还是不要斗牛的好。”学生的回答已经大大出乎了老师的预料,但老师并没有以教师“至高无上”的身份告诉学生“你们不该这样理解这个节日”,而是继续静静地听着学生的发言。课堂上的发言的人渐渐少了下去。这时,老师说道:“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那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8、非洲的野牛已经很少了,再这样斗下去的话,估计要绝种了!”一个学生不无担忧地说。“我觉得斗牛节耗费的资金很大,因为养一头公牛要46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上次通过新闻了解到巴塞罗那已经停止斗牛。新闻上还说,尽管停止了斗牛,但是人们还是表示要继续学习西班牙斗牛士身上所具有的勇者之风。”案例中,当学生的思路都被限制在“为斗牛士和公牛的命运惋惜”之时,教师并没有过早地进行评价,而是只有一句不带评价色彩的点拨“除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那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暗示给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问题的机会。学生出于这样安静的

9、环境下,思维是活跃的,课堂是灵动的,所以才会有后面精彩的呈现。二、这样的冷场,需要及时加温应当承认,课堂上出现的某些冷场并不显得那么“美妙”,既非教师的主观安排,所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如果能运用“智慧”巧妙地灵活应对课堂冷场,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谈几种冷场出现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一)学习倦怠时,调动感官 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不定向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思维惰性。特别遇到某些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教师又未能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抑或是教学流程平淡无味,天气闷热等。于是乎,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惰性,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

10、发言。面对因学习倦怠情绪产生的冷场,教师如何激活他们的思维,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是打破冷场的关键。案例3:第七册 各种各样的传媒去年11月,我校沈老师送教下乡,在一所农村学校执教各种各样的传媒。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传媒的多样性,沈老师在带领孩子学习了电视、报纸后,问到:“杂志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传媒,同学们都爱看一些什么杂志呢?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教师又提高音量重复了一遍,结果还是一片沉寂。尴尬的沈老师只好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杂志,介绍说,我国现有杂志九千多种,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杂志,就能获得丰富的信息。案例中,学生的思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教师抛出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

11、设计一味地从自身出发。对于一个教室无网络,一个家庭无电脑,一个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家庭的孩子来说,他能通过什么途径来阅读杂志呢?教材内容距离孩子的生活实际甚远,又怎能期待他们精彩的发言呢?教师如能对课堂进行精心地预设,认真的准备,能够从“教室中的儿童出发”,尊重学生的地区差异,站在学生实际度去设计提问,安排教学环节,相信课堂肯定会获得自己的体验,从而避免课堂冷场,激活课堂气氛。(二)思维受阻时,及时点拨 降低难度有时候课堂冷场可能是由于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所造成的,即学生对所需要陈述内容的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等活动产生阻塞,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

12、生百思难得其解,即使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如果继续任由学生冷静地思考,学生就会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就会下降,甚至全班就会产生厌倦气氛。这时,教师就必须及时做出判断,把问题问得细一些,具体一些,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案例6: 第二册 我帮你 你帮我我在执教我帮你 你帮我这一课时,提问到“孩子们,我们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肯定能受到过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你能说说他是怎样帮助你的吗?”这本应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是课堂冷场却发生了。没有一只小手举起来,没有一个人主动站起来交流。短暂的沉默过后,我说道:“可能是哪一天你忘记带橡皮了,而你的同桌”学生似乎受到了启发,几个同学开始举手发言。“老师,我想起来了,上

13、次我忘记带铅笔盒,是吴帆主动借给我的。”“上次,我忘记了带吃饭的筷子,是生活委员王盈领我去食堂借的。”其他的学生也都受到了启发,教室里又是小手林立。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并不认为“借橡皮”之类的事情是帮助他人的一个表现。因此,尽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学生因为思维受到阻碍,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从而出现了课堂冷场。案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后,及时地通过语言为孩子进行了方向性的点拨,课堂也因此而变得重新热闹起来。(三)方向不明,改变提问 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提问的语言不够清晰明确,要求比较模糊、笼统,或者因学生对教师提问敏感性不够,或因为

14、学生自身水平不够而把不准关键点时,课堂就会出现冷场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防止走入思维误区。案例5 第十二册不平静的世界我校教研活动时,一位老师在教学不平静的世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给人带来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前出示了一尊雕塑的照片,画面是一把枪管被扭曲打结的手枪,接着问学生:“这尊雕塑表达了怎样一种含义?”犹豫雕塑设计的夸张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一度出现冷场,偶尔有学生举手发言,答案也非常离谱。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就及时引导:这尊雕塑的主体物是什么(枪)?枪管怎样了(扭转了,还打了个结)?这尊雕塑被安放在联合国

15、大厦前,联合国是一个怎样的组织?为什么要在联合国大厦前放置这样一尊雕塑?经过这样一层层的启发引导,“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这一主题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气氛又恢复了活跃案例中,当课堂遭遇冷场时,教师主动解围,通过一层又一层地提问,使学生渐渐明白了教师的要求,学生又重新投入到积极的课堂讨论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被重新建立起来。当预设的问题没有激起学生相应的反应时,我们是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呢?其实,有时候学生的表现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教师应该多“察颜观色”,及时诊断课堂冷场的原因后,对症下药。教无定法,处理课堂中的“冷场”现象是一种教育艺术,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实际上,冷场不仅不可怕,而且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参与教学对话的绝妙机会。教师要敏锐地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的资源,迅速地作出判断,及时地挖掘其中的有利成分,巧妙地加以利用和引导,就能把“冷场”化害为利,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参考文献:1 卢家楣.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2002(4).2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