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31069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伟大的悲剧主备:王敢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伟大悲剧”的深刻含义。 2.了解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并品味当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教学时数】 2课时 【学法指导】 1、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 2、在通读的基础上,按照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启示的思维顺序,认真思考。 3、阅读作品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

2、对其中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评价,感悟作品的内涵。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着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

3、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斯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南极简介: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但冬季极端气温很少低于-40,现在世界上最低的气温记录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前苏联的东方站测定的。 南极洲的风也是独具个性的。冷空气从大陆高原上沿着大

4、陆冰盖的斜坡急剧下滑,形成近地表的高速风。风向不变的下降风将冰面吹蚀成波状起伏的沟槽,风速超过15米/秒时,会形成暴风雪,伸手不见五指。 南极洲还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几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极地气旋从大陆以北顺时针旋转,以长弧形进入大陆,除西南极的低海拔地区以外,这些气流很难进入大陆内部。但是,在气旋经过的南极半岛末端(包括乔治王岛),年降水则特别丰富,可达900毫米。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

5、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极洲最具特色的是没有土着居民,也没有发现任何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直到现在,南极洲没有工厂、农田,靠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类无法在南极生存。 二、初读,扫除文字障碍,理解题目,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并读几遍。 拽( ) 无垠( )癫狂( ) 凛冽( ) 吞噬( )销蚀 ( )羸弱( ) 步履( )告 罄( )蹒跚( )( ) 遗孀( ) 厄运( ) 姗姗来迟( ) 怏怏不乐( ) 白雪皑皑( ) 忧心忡忡( ) 小心翼翼( ) 踉踉跄跄( )( ) 毛骨悚然( ) 2

6、.解词并造句: 语无伦次: 姗姗来迟: (3)用楷书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地书写三遍,力求美观。 拽 羸弱癫狂 吞噬 销蚀 步履告罄蹒跚 遗孀姗姗来迟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 忧心忡忡小心翼翼 洋洋得意风餐露宿精疲力竭 疲惫不堪 耀武扬威语无伦次鲁莽大胆2.阅读题目,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答: 3.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4、本文以时间为序,请填写情节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主动研讨 一、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细读,探究问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并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 2、学习细节描写,并指出哪些情节最令你激动难忘? 阅读指导:细节描

7、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也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它包括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 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如:三、味读: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表

8、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什么

9、作用? 四、悟读: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课文里找出相关的事例说明。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一、课堂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凛冽( )吞噬( )羸弱( )忧心忡忡( ) 毛骨悚然( )厄运( )蹒跚( ) 二、课外延伸阅读。 下面是张雪梅写的登上南极第一天中的两个片断,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经过5次转机、6次起落、飞行了两万千米之后,中国第17次南极科考队终于在当地时间12月12日上午10时30分抵达南极马尔什国际机场。 乘着俄罗斯站的两辆装甲车,沿着机场公路行驶。天空晴朗,丘陵上都是积雪,沿途路边筑起了雪坝。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几块蓝冰。海水翻着

10、白浪不断向岸边涌来。15分钟后车便到达中国长城站区。以前来过的老队员在车上就介绍说:红房子是发电栋,红白相间的是宿舍,绿房子是文体栋,医务室也设在那里。下了车一个老越冬队员敲鼓,一个敲锣,抬头看旗杆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在距离北京17500多千米的南极,我有种到家了的感觉。 来南极之前,有一些朋友说那很冷吧,你们住帐篷吗?其实科考队员住宿的生活栋是两层小楼,据说与周围的几个考察站相比,长城站的建设设施是一流的。这里的建筑全部架在半空中,当然用的是现代材料的现代建筑。我住2层,宿舍像宾馆的标准双人间。有桌椅、衣柜、卫生间,用电暖器取暖。电视在餐厅内,但是洗澡要去发电栋。窗外是呜呜的风声,室内暖融融的

11、。在房间内我能观赏到海景,看得见通往企鹅岛的路和远处的纳尔逊冰盖,近处总有几只贼鸥在水边,从事海洋动物研究的王自磐教授说它们就喜欢在有人的地方呆着。 (1)和斯科特相比,中国南极科考队到南极有什么不同之处? (2)和斯科特当年抵达南极所见到的景物相比,今天的南极有什么变化? (3)当年(1912年)斯科特仅比阿蒙森迟到了一个月就显得太晚太晚了,时隔近百年,中国科考队第十七次登上南极,不是更晚了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4)为什么在距离北京17500多千米的南极,“我”会有种到家了的感觉。这里的“家”应如何理解? (5)南极是一个冰雪覆盖荒无人迹的地方,现在为什么会窗外呜呜风声,室内暖融融? (6)为什么在房间内我能观赏到海景,还看得见通往企鹅岛的路和远处的纳尔逊冰盖? (7)从事海洋动物研究的王教授说:“它们就喜欢在有人的地方呆着”,“它们”指什么?为什么喜欢在有人的地方呆着?发挥想象力,为王教授的这段话找几个充足的理由。 (可由学生自由开放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