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财务核查的五大法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财务核查的五大法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核查的五大法宝一财务总监有多苦?上市成功那一刻,哭的最伤心的总是财务总监,有高兴有开心更有委屈。以前我们就说“上市就是上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PO的结果。而现在,在财务核查如此严苛的情况下,财务总监自然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从IPO决定开始的那一刻起,财务总监以及财务部就开始了没黑没夜的岁月。有一个项目,从券商进场没过一个月,财务部从八个人就只剩下三个人。财务总监去跟老板解释,要求增加人手。老板总是不以为然,你们能增加销售额还是能降低采购价格,或者能开发出新产品改进新流程也可以,都不行是吧,那你们财务部有什么理由要加人?我们财务部是企业的中枢和大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全部
2、信息都要在财务部留痕和汇总分析,上市过程中财务部要负责与各家中介协调,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老板,你能不能先把手机放下听我说一句?就说一句也行啊。二现场检查什么鬼?不论对于IPO发行人还是对于中介机构,现场检查都是一件很吓人的事情,到底有多吓人好像怎么说都不为过。有的发行人一听见现场检查第二天就撤回来申请材料,有的发行人经过现场检查检查出一堆问题最终的IPO结果也不理想,有的中介机构为了应付现场检查通宵达旦整整准备了半年的时间。鬼才知道,这半年大伙是怎么度过的。因而,对于IPO的所有相关人员来说,对于现场检查都是抗拒的、甚至是绝望的,至于说有的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主动申请现场检查的,更多地
3、是一种玩笑和无奈。不过,实践中有的农业企业确实为了向监管机构证明其实农业企业也有财务规范的企业,打消对农业企业的偏见,愿意让监管机构现场检查,不过谁也不能保证就一定检查不出问题。所谓现场检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以前中介机构的检查是你穿着衣服、项目组打着仪器像模像样的扫来扫去,尽管可能要扫很多次,不过你要想隐瞒点什么事情就那些破铜烂铁也奈何不得。如果是监管机构现场检查,那就是要把你全身扒光了,还要把你从小到大的所有记录都拿来看,不止看你的还看你家亲戚的,就问你怕不怕。你摸着你自己的一块腹肌问问自己果真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怕不怕?什么样的IPO发行人才会成为倒霉蛋、不得不接受现场检查的悲惨
4、命运呢?最主要的情况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抽签,每个月找个大圆盘抽出十家企业接受现场检查。此外,审核人员审核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时将一些企业认定为现场检查对象,同时其他一些情形也会触发现场检查的程序。对于抽签的来说,一般都采取交叉检查的方式,由异地证监局派人然后再抽调一些资深的会计师然后一起核查,核查人员怎么也要十几个人了,队伍还是比较浩大的。至于其他情形的现场检查,那么也有可能是证监会的稽查人员或者交易所人员直接去现场进行检查。为什么我们把现场检查和现场财务核查往往会混为一谈,原因不过就是在于现场检查确实主要就是检查财务内容,一般会有六七个小组,其中只有一个小组是负责综合问题检查的,而其他小
5、组会根据收入、成本、资产等科目分类,对IPO发行人进行全面的财务核查。现场检查需要几周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项目组主要成员应该随时待命,随时接受检查组相关问题的问询,同时检查组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独立进行银行流水的核查,以及上下游的走访等核心的调查程序。三财务调查的主要内容财务核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证明发行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而财务核查的主要内容不过就是将跟财务数据相关的因素进行详细的拆分,然后逐一进行核查对照,从而保证最终结果是正确的。说白了,审计报告的数据是发行人生产经营的最终结果,而财务核查就是要对实现这个结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核查。关于如何对财务核查的体系进行拆分?这个做过审计工
6、作的应该都是很熟悉,基本上都是根据具体的科目进行核查,同时要对财务资料、银行流水、相关合同等主要财务证据资料进行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说的直接一些,财务核查就是要证明IPO发行人:发行人不仅是挣钱的,而且挣的钱都是真实的,并且可以值得相信的。当然,财务核查很重要,不过财务核查并不是尽职调查的全部,很多综合的法律性问题自然也是我们调查过程中不应该忽略的内容。说实话,最终要对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的时候,根据和依据都是法律内容。法律内容包括:股份代持、股权转让、国有资产量化、诉讼和仲裁、行政处罚、债权债务、刑事处罚、行业资质、客户来源四财务核查的主要方法小兵这里也主要是给大家总结了几种比较重要的财务核查
7、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肯定不是全部的手段,我们在具体项目组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论是什么方式,只要能帮助调查就是好的方式。1函证最常见的一种调查方式,是会计师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调查方式,目前基本上都会券商和会计师一起发函证,然后分开回收函证。这里一定要注意:函证回收一定要回收到各自的机构地址,不能回到一个地址,更不能回到发行人地址,甚至有的还是销售员帮着将函证带到客户那里然后再统一带回来。关注函证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回函的地址和时间,实践中甚至出现过不同的客户采用同一个快递回函的情形。关注回函差异的具体情况,实践中存在只关注回函率而不对回函进行
8、详细分析的情形,对于回函有差异的应要详细分析原因以及合理性,并且对差异要与对方进行二次确认。目前实践中对于函证的发函率一般都要求很高,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一般都是全部发函的,回函率一般也是越高越好,一般也不得低于70%。对于境外的供应商或者客户,很可能会存在对方不配合函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采取合同对照、现场走访、对账单核对等替代程序进行弥补。函证在程序上一定要保留好快递单据,这是函证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然函证到底是中介机构独立发的、还是员工带过来的、还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没法说清楚了。2访谈最笨拙也是最有效的核查方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访谈的范围很广,有对主管部门的访谈,也有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
9、访谈,甚至有对某些特定人员(比如前员工、股东、高管等)的访谈。当然,实践中我们提到的最多的访谈都是指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访谈,因为这个访谈工作量最大。访谈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电话访谈、书面访谈、视频访谈、实地走访,当然实践中我们谈到的主要还是实地走访。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走访肯定是效果最好的,其他的方式都算是实地走访的替代程序。对客户和供应商的访谈比例一般要求要达到70%以上,特殊情况下也要达到50%。对于供应商来说容易达到,但是对于客户来说有时候确实很难做到,尤其是存在经销、加盟、个人消费者的情况下。实地走访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保留跟走访有关的所有单据凭证,比如机票行程单、住宿发票、走
10、访的相关照片和文件等。很多券商同行都抱怨做访谈的时候根本就不觉得自己是做投行的,更像是一个民工,每天坐着三轮车、牛车翻山越岭。但是,对于目前中介机构核查手段有限的现实来说,实地走访确实是无奈而又唯一的选择。3银行流水其实是最具杀伤力的手段,只是条件有限只能辅助使用。在目前财务核算要求下,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流转必须要通过银行转账,这种情况下银行流水理应是最便捷有效的财务核查手段,只要是将相关的银行流水都打印出来,基本上什么问题都没法隐藏(监管机构发现问题,也基本上都是通过银行流水找到线索的)。银行流水对于财务核查来说很有效,但是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银行流水一定要完整,而这个实践中又很难做到。发行人
11、的银行流水可以保证完整,但是对于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关联方、董监高的银行流水如何保证完整,中介机构是无能为力了,最后只能是让相关人员出具承诺函保证是全部提供了。我们无法保证银行流水的完整性,那么对于核查问题的有效性自然也就无法保证了。如何选择与银行流水的重要性水平,一般情况下应该以保证能核查到50%以上的银行流水作为基本判断依据,不能简单粗暴的划定五十万还是一百万作为重要性标准。如果流水极度分散,那么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有些银行的交易流水是没有交易内容甚至没有交易对手方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对于项目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就是工作量的要求,需要将每一条银行流水与相关的财务凭证进行核对,保证统一且
12、直接对应。目前监管机构对于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人员的银行流水是否需要核查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个目前还是由项目组自己把握,不过在反馈意见中已经出现明确要求对某些人员的银行流水进行核查。是否对个人的银行流水进行核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组对于IPO项目本身风险因素和严重程度的一种把握。4存货盘点扇贝游来游去,我们才知道存货盘点是如此重要。对于会计师来说,存货盘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核查手段,每年的年度存货全面盘点跟过年差不多,如何保证存货的账实相符,不止反映了发行人财务核算的规范性,也会反映发行人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的隐忧。存货盘点是帮助发行人理清进销存情况的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步骤。存货盘点一般是每年进行一
13、次全面盘点,其他时间可以不定期进行抽盘,会计师主要负责盘点,券商会负责监盘。存货盘点会形成正式的文件,相关人员要签字,并且作为重要的工作底稿留存,必要时需要提交监管机构申请审查。由于存货的形态各异,因而存货盘点也确实给会计师带来了很多挑战,不过目前基本上存货盘点的方式都已经成熟,除了农业类项目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不听话的扇贝之外,存货盘点问题只要尽职尽责一般不会出现的疏漏。在IPO发行人中,一般很少会出现金额比较大的盘盈或者盘亏,如果存在,一般也是影响甚微的情形,不然肯定就会怀疑财务核算规范的问题了。5其他方式上面我们提到了重要的财务核查方式,此外我们也会关注财务日记台账、不同科目的明细表,甚至我们还会关注发行人财务软件的有效性和会计处理环境的真实性,并且要对财务相关人员进行访谈。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财务核查,主要是要通过不同的手段从不同的维度去寻找财务数据无处不在的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并且关注逻辑关系的断裂以及重构是否合理,因为如果没有逻辑关系的对应,那么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