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说课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30555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质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质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质量》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质量》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质量。下面我从教材、教学,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而这些知识将在高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的很浅显,只给出了初步概念。就顺序来讲,它前一节是宇宙和微观世界,后一节是密度,在十一章中上承物质下启密度,起承上启下作用。就内容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

2、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使用操作的兴趣。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3、态度与协作精神及良好的习惯。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单位;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天平的正确使用。(原因:质量的单位和天平的使用学生在解题时常会碰到,也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2、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天平的正确使用。(原因: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学生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即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很难理解。)二、说教法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采用以下教法:1、对于“质量的概念”采用学生对我出示的物体(如:一块冰和一桶水、一枚铁钉和一把铁锤、木制米尺和一块木板)进行观察,分类,归纳的方法。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质量的单位”采用学生阅读课文,以课堂练习方式加于训练。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对于“质量的测量”采用学生对照图片和实验桌上的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通过观察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对于“天平的使用”采用学生阅读课文天平的使用步骤,我引领学生操作,边讨论边学习的方法。既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三 说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本章第一节“宇宙与微观世界”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可以对k

5、g和g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了解“小数据”中列举的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并学会估测一些常见小物体的质量。而学习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则采用学生分组合作称量身边物体的质量,边讨论边操作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所以在细致设计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实验动手能力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严谨态度的重要手段。质量的测量更要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亲自动手实践,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四、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我向学生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物体:一块冰和一桶水、一枚铁钉和一把铁锤、木制米尺和一块木板。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交

6、流、总结:所含的物质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抓住“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导出质量的初步概念。目的:让学生回顾本章第一节所学习过的内容(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得出质量的概念。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学习1、质量从学生对刚才“导入新课”的讨论、交流、总结的基础上,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提问:平时在市场上买水果、蔬菜或自己称体重时,遇到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活动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质量的单位和符号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体现从

7、生活走向物理。活动2:让学生观察课文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使他们了解微观到宏观的一些物体质量,并懂得对生活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算。课文对质量的单位描述是非常详细,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阅读进行理解。我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质量单位的由来;我们生活中平时用的“一公斤”等于“两斤”,也等于一千克。防止有些学生对生活传统的质量单位与物理学质量单位产生疑问。3、质量的测量(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有哪些呢?那么实验室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又有哪些?)对于天平的认识,我采用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天平的测量原理活动3:(师生互动)观察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衡,被测物

8、体质量就等于砝码质量。为学生学习天平的读数作铺垫。、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活动4:学生对照实验桌上的托盘天平和屏幕,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时应注意向学生简要说明:平衡螺母的作用、指针和分度盘的作用、标尺和游码及砝码:指示所称量物体质量。为接下来学习的托盘天平使用作铺垫。、天平使用注意事项(提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注意哪些问题?)活动5:让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天平使用要求的内容,熟识三条要求,并分析讨论、交流如果不按照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意图:通过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9、,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4、天平的使用完成以上五个教学活动后,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的概念和托盘天平的结构,此时可以进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活动6:(学生实验)采用学生阅读课文天平的使用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操作,边讨论边学习的方法进行。引领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天平使用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回答天平使用步骤中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并突破教学重点。5、活动7:(学生分组实验)、一部分学生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另一部分学生

10、用天平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量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结果。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交换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实验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使学生懂得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粉状物体和液体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验证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并突破教学难点。实验结束后各实验组汇报得到的结论及出现的问题。探讨改进实验的措施。(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点评)(三)总结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克(g);毫克(mg);吨(t)。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 kg =g1 mg =g =kg1 t =kg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2.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注重学法指导。教学方式形式多样,。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