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299009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品德情理.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品德心理【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品德主要成分的概念以及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矫正与转化不良的品德【教学重点】 1. 学生品德的培养 2. 学生过错行为的矫正【教学难点】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白行车: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7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

2、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第一节 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与道德 (一)什么叫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品德是人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且一贯的表现。性格中既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一

3、个层面,也有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一个层面。对人对事的态度:诚实、正直、勤奋等,这是人们公认的好的品格;而虚伪、偏见、自私、懒惰等,则是人们认为不好的品格。这是人们性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此外,人的性格中还有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如内向,外向,乐观,悲观,活泼,沉默寡言等。前面这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性格特征也就是道德品质。 (2)品德表现在道德行为之中,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品德。青少年的品德具体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集体、勤奋学习、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方面。然而,并非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品德的表现。 (3)品德具有稳定的倾向或特征,偶尔的道德行为还不能称作品

4、德。例如,具有助人为乐品质的学生,在遇到好朋友、一般同学甚至不相识的人有困难或处于困境时,都能真诚相助,而且在学校、在回家路上、在老师在场或不在场等情况下,都以做好事为荣。如果帮助别人只限于特定的对象或特定的场合,说明尚未具备助人为乐的品质,只能说有助人的行为。 (4)品德有优劣、好坏之分。例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敬业奉献等是优秀的品德,而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目无尊长、损公肥私、好逸恶劳、违法乱纪等则是不良甚至是恶劣的品德。(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第一,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

5、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遵守这些规范和准则的行动便是道德的,就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同和赞许,否则就是不道德的,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所以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当“尊老爱幼”具体表现在某一个人身上时,“尊老爱幼”就是这个人的品德。第二,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是道德的,而在今天却不是道德的。一个两岁的幼儿和妈妈一起到商场,拿了商场的玩具,能说他品德坏吗?第三,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二者的联系是:第一,品

6、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第二,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品德面貌的变化,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前提。可以说,离开了社会道德,品德就无从谈起。第三,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风气。某些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品德可以作为社会道德的典范,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如雷锋)。二、品德的心理

7、结构研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有助于人们了解品德的心理实质,为有效地培养道德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一)品德的心理成分尽管至今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也可以把道德认识看作是对于行为中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成为道德信念。例如,学生对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公物和爱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都有了较好的了解和理解,就表明他们的道德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只有在道德认识的指导下,才会有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认知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有

8、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控制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支配道德行为。它是行动的先导,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包括: 道德观念(即道德表象)、道德概念、 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其中,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青少年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简称道德感,是人们运用自己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本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例如,我们对英雄模范人物产生敬佩之情,对损人利己的人产

9、生厌恶的情感,对自己的舍己为人的行为感到欣慰,对自己的过失言行感到羞愧等等。道德情感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道德感在内容上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自尊感等等。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有三类。(1)直觉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是指种情境直接引起迅速发生的道德情感。例如,由于某种情境而引起一种突如其来的羞耻感,抑制了自己的不正当的需要与行为,或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采取见义勇为的行为。这种道德情感的特点是:由具体的情境引起,产生迅速突然,对道德行为有着迅速定向的作用,在它的影响下,人可能做出高尚的道德行为,也可能做出卑劣的不道德的行为。(2)

10、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分为由直接感知的具体道德形象(如身边的榜样)所引起的情感体验;由想象某些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而激起的情感体验。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道德情感体验,在于这些形象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如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及其光辉事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心灵上的激荡,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例如,学生了解了屈原、岳飞、文天祥、黄继光、董存瑞等人物的形象,会产生对英雄的敬慕与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了雷锋、赖宁等人物事迹会唤起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是指意识到社会道德要求和意

11、义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们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紧密联系的,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它是在许多道德经验、情感体验和一定的道德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它不仅概括了许多具体的情感和经验,而且把个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伦理道德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到青年期才能形成这种情感水平。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伦理性情感是一种深厚、坚定有力的高级形态的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往往取决于道德意志。例如有的学生长年帮助走

12、路困难的同学上学就是意志支持的结果,又比如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这就是道德意志薄弱的表现。坚强的道德意志使人能够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坚定道德目标,并能够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最终达到目标。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道德行为经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在于他能说出多少动听的大道理,而在于他是否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看他的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品德是一个整体

13、的结构,品德结构中的各种成分是有机联系而不是分割的。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个体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道德动机,并引发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成为道德行为习惯。品德的形成正是这四个基本的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平衡发展的过程。(二)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品德心理结构的第一个特点,是各成分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同时它们的发展又有差异性。人的知、情、意、行不能截然分开,当个人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往往伴随着道德情感随之产生道德行为,而当道德行为遇到困难或不能实现

14、时,意志即进行调节,或改变行为方式,或调节自己的情感。品德的这几种成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相互独立。 品德的心理结构不但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而且它的发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差异。在儿童品德发展中,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水平各有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孩子知、情、意、行的发展往往会脱节或者只讲不干,或者盲目地干,或者情感胜过理智,或者言行不一致,或者明知自己有错就是不能改;他们缺乏意志力,既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又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同年龄和相同年级的孩子有差异,性别不同的儿童品德发展也有差异。例如,女生在品德上往往表现出懂事早、纪律好、有礼貌、自觉主动、肯

15、干,均早于男生或超过男生。2品德心理结构多层次性品德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如爱国主义思想可分爱亲人、爱家乡、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祖国几个层次。品德结构中心理成分的多层次性。道德认识可分为道德表象、道德概念、道德评价、道德信念几个层次;道德情感可分为道德直觉情感、道德形象情感、道德伦理情感、道德情操几个层次;道德意志行动可分为简单道德行动、道德模仿行动、初期道德意志行动(即不完全自觉)、自觉道德意志行动等;道德行为习惯可分为最初训练期、基本形成期、巩固形成期和概括迁移期。品德心理结构中各心理成分都是多层次的。国内外心理学家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的研究者认为,道德认识可分为道德知觉、道德表象、道德.3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有一定的循序性。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认识规律,即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片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深刻,由现象到本质。在道德判断上,由行为后果到根据动机和后果相结合进行判断。道德情感的发展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变到比较稳定。道德行为的发展,遵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而且学生任何一种道德的形成和整个道德水平的发展,都有一个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的趋势。4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品德心理结构四种成分的培养可以有不同的开端。既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好可以从培养道德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开始,还可以从激起学生的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