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假日最多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29879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假日最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朝假日最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唐朝假日最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朝假日最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假日最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长假刚过,一则“中国人每年有 115 天公共假期”的消息招致舆论热议,尤 其是消息中提到的“中国人公共假期每年已有 115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更是引发轩然大波。财新网随后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很有说服力地指出,所谓“115 天公共 假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年 52周的双休日即104天,另一部分是每 年 11 天的节日假期。由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施五天工作制,因此这 104 天的周末假日是普遍存在的。而一旦将公众节日及劳动者带薪假期合并比较,中 国在全球的排名则十分靠后。外,事实上,若论公共节日假期,当今世界上发展 中国家的节日假期平均反而多于发达国家。从这个意义看,中国的

2、 11天放假的 确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在法定带薪假期方面,中国不仅远低于发 达国家年均 20多天慷慨大方的水平,甚至在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中也位居倒 数之列。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在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无法真正享受到 这些假期。按照杨联陞的考证,早在汉代,朝廷就有明确的休息日制度,当时的官 员们每五天中有一个休息日。这个假日被称为“休沐”(意为休息和洗发的日 子)。这一作息惯例一直延续至隋朝,但它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发生了变化,延 长至每十天才有一次常规性假日。此后,这种被称为“旬假”或“旬休”的制度 从唐朝一直执行到元朝。明清以后,官员的假期进一步被削减,虽说“旬假”作 为惯例

3、可能仍有效地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但朝廷公开的典章制度中已经取消了官 员的休假。除了上述这种像现在的双休日一样的常规性假期外,历史上各个朝代的 朝廷都规定有节庆假日。在唐宋两朝,还有分别放假 1 天、3 天、5 天或 7 天的 大小节庆。例如,最重要的春节和冬至日都放 7天假。按照杨联陞的统计,中国 历史上官方节假日最多的应该是唐朝,当时一年中共有 53个节庆假日,包括天 子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的各 1天宋朝有54个“国定节日”, 但放假的只有 18天,称作“休务”,其他的节日里需要照常工作,这有点像元 宵、冬至之类节日在今日的地位。元朝官方认可的节庆假日锐减到只有 16个, 而到明清两

4、朝,它被进一步缩减至仅有 3 个,分别是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但 在民间,端午和中秋两个节日的重要性开始显著上升。不过,明清时期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第一次出现了长约一个月的 春节长假期(亦称“冬假”),一般从 12 月 20 日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一直到第二 年正月 20 日前后。它的日期必须由主司天象节气的钦天监选定,并经过专门的 “封印”和“开印”仪式。一般认为,“冬假”可以被视为对削减常规性节庆假 日的一种补偿。除了上述这些节假日,每个人还会因为自己或亲属的婚丧嫁娶、异地探亲等被准 许获得不少假期。杨联陞在这篇论文中列举了在这方面最慷慨宽松的唐朝的规 定,我将它大致抄录如下,它包括:1.

5、 父母在3000里以外者,每3年有30天(旅途时间不计在内)探亲假;父母在 500 里以外者,每 5年有15天假。2. 儿子的及冠礼有 3天假,亲戚的有1天假。3. 子女婚事有 9天假(旅途时间不计在内);其他近亲婚事有5天、3天或1天假。4. 父母丧事,文官强制性退职 3年,武馆退职100天,这便是现在我们经常能够 在电视宫廷剧中看到并熟知的所谓“丁忧”。5. 其他近亲的丧事,放假 30 天、20 天、15 天或 7 天;远亲的丧事放假 5 天、3 天或 1 天。6. 师尊的丧事,放假 3 天。7. 父母和祖父母的生辰和忌日,放假 1天。8. 每年的5月有15天的“田假”,9月有 15天的“

6、授衣假”。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根据上面的这些规定,一个在唐朝当官的人每年最 少应当有120天以上的假期。而假设他能够平平安安地从 30岁起当官,一直到 60岁告老还乡,平均下来,他在这 30年宦海生涯中,每年应当获得不少于 150 天的假期。这些规定中的绝大部分在宋朝依然有效,但到了明清,不是被完全废除,就是作为特例 必须得到皇帝的钦定恩准。惟有“丁忧”制度在明清两朝得到了更为严格的遵守,但实际假 期通常不满 3 年,而是 27 个月。与今天的情况非常不同的一点是,上述这些规定都只是针对官员和太学、国子监学生 这些吃朝廷俸禄者而言的。对于一般的士农工商,朝廷并不会规定什么节假日,而他们也自 会根

7、据各地风俗传统及各自营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假期作息。当然,这些民间作息安排也或多 或少会受到政府的管制和干涉。不过这已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另外可能还需要作一点说明,在唐以前,官员一般被要求住在所供职的衙门里,而不 是住在自己家中。因此,他们可以说无所谓固定的办公时间。从唐朝开始,京城的官员通常 在长安(或洛阳)都有了自己的府邸,白天上下班的惯例和时间也逐渐固定下来。这可能也 促使了以后几朝官方节假日的调整。但不管怎么说,总体来看,由唐及清,朝廷规定并实施的“国定假期”呈现的是一条明 显日趋萎缩的曲线。这大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过去 1000 多年里中国历史的一种长期趋势: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强化,天下人对以皇权为中心的朝廷的责任和义务与日俱增,而其 他社会关系则变得越来越松弛和不重要。即便是这样,在明清两朝的做官办差,实际上每年仍有 70余天的常规节假休息日。若 算上“丁忧”的27个月,则平均每年的休假天数多半会超过 100天,并不比官方媒体吹嘘 的如今的“115天公共假期”少几天;要是拿它同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双休日制度施行之前 相比,则更显得优厚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