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29528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小麦产量由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中,光、温主要依靠其适应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气、养虽然可以部分撷自自然,但主要依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给以供应或调节。实践证明,土、肥、水、种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小麦产量的高低。因此,改善小麦生产的这4项基本条件,是取得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与土壤耕作技术(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依赖于土壤供给其养分、水分、氧气、部分CO2等,所以,土壤对小麦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它对土壤的质地与结构、有机质和矿质营养的含量、酸碱度等仍有一定的要求:土壤容重在

2、1.2 g cm-3左右、孔隙度50%55%、有机质含量在10 g kg-1以上,土壤pH6.77,土壤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丰富,且有效供肥能力强。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农业土壤一般可分为4层,即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耕作层是指在溱栽培条件下所形成的一层厚度约30 cm左右、土壤熟化、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层土壤。“土层深厚”意味着耕作层要深,底土层要厚,1米以内无障碍层。据研究,小麦根系的90%主要分布在040 cm以内的土层内。耕层浅时,根系不发达,根量产,产量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耕层加深,小麦根系向下深扎,根量增加,地上部生育健壮,产量提高。沙土、壤土和粘土上均可种植小麦。但粘

3、性过重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性差,排水不良,整地困难,种子萌发出苗率低,根系下扎受阻,小麦长势较弱。沙性过大的土壤,结构松散,水、养不不足且易易失,也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生产上一般以壤土或粘壤土较为适宜,而尤以上轻下重的中壤土为最好。麦田耕层的土壤容量以1.11.3克 cm-3为宜,要求土壤总孔隙度为4957%,固、液、气三相比为50:30:20,且具有团粒结构。2.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土壤养分含量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无机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是残存于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内所含的有机成分,它所含的养分种类较多,是小麦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由于土壤属性和栽培技术不同,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亦不同

4、,沙土低于壤土和粘土。高产条件下,沙土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轻壤土、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1.3%,重壤土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5%左右,粘土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5%以上。土壤无机养分含量的高低常用全氮含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等来衡量。高产田全氮含量应为0.1%左右,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080 mg kg-1、30 mg kg-1和80150 mg kg-1。目前,河南省小麦生产中仍有一定比例的低产田,其土壤有机质仅为0.50.6%,速效磷510mg kg-1,速效氮、钾的含量亦较低,这直接限制着小麦产量的提高。此外,肥沃的麦田土壤还应具有大量的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等有益的微生物,

5、以促进有机质分解,加速土壤熟化过程。3.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适中 小麦虽可在微酸性(pH6.06.3)或微碱性(pH7.58.5)的土壤上生长发育,但以在中性(pH6.87.0)土壤上的发育状况为最好。土壤含盐量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含盐量高于0.25%,生长受到抑 ;抑高于0.4%,小麦逐渐死亡。一般氯盐比硫酸盐危害较重。当氯盐含量为0.1%时,生长受影响;含量高于0.25%时,不萌发出苗;高于0.35%时,植株逐渐2。逐渐而对硫酸盐来说,只有当其含量在0.40.5%时,植株生长才受到不良影响或死亡。小麦本身的耐盐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强,因此,盐碱地小麦前期受害重(不易捉全苗和培

6、育壮苗)而后期受害轻。4.土壤环境条件好 主要是指地面状况,一般要求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确保小麦丰产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保证耕作、播种、管理、收获等田间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地面不平,高处缺水受旱,低处水多气少,根系发育不良,麦苗孱弱,产量较低。除土地平整条件外,各地对土壤环境条件还另有不同的要求:平原区要求地下水埋深1.53.0米,井渠机械配套,畦平埂直;风沙区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或种植牧草以防风固土;岗坡丘陵区要求补豁打堰,整修梯田;盐碱区要求有良好的排灌系统,以排涝洗碱,降低含盐量;稻茬麦区要求起好“三沟:(厢沟、腰沟、地头沟),防渍排涝。(二)麦田土壤耕

7、作技术1.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相结合 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相结合是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率,避免掠夺式经营,使土地达到永续利用之目的的一项重要措施。生产上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地多且肥力差的地区采用“一麦一肥”(复种或套种)或“两粮(小麦、玉米)一肥(肥种)”的轮作方式,绿肥可选用田菁、柽麻、草木犀等;一般地区采用与豆科作物间、套作或轮作的方式,利用大豆、绿豆、豌豆、花生等豆科作物能固定大气中氮素的特性来养地,亦可采用单纯种植豆科牧草的方式,一来养地,二来发展畜牧业;稻茬麦区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来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从而以夺取稻麦双丰收。2.麦田整地技术(1)整地的目

8、的与标准 播前整地是创造良好土壤环境的基本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实现破除板结,耕层深厚,地面平整,匀墒保墒,土壤水、肥、气、热各因子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性能良好,为全苗、壮苗的形成以及以后各生育时期的正常生育创造出适宜的条件。整地的质量标准是“早”、“净”、“透”、“实”、“平”、“细”、“足”等8个字。“早”是指前作收获一块及早犁耙一块,早整地以保墒,并消灭杂草,减少肥少消耗,延长土壤风化时间,增加养分含量;“深”是指适当加深耕层,深度以2530 cm为宜(深耕可以加深耕作层,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协调水、肥、气、热,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分解,保

9、证播后正常生长);“净”是指及时灭茬,并拾净残存根茬;“透”是指犁深犁透犁到地边,不漏耕漏耙;“实”是指土壤上虚下实,即表层不板结,下层不翘空;“平”是指地面平坦,畦平埂直;“细”是指土垡翻平扣严,耙深耙细,无明、暗坷垃;“足”是指底墒充足,适于播种。(2)整地的方式与方法 整地包括灭茬耙耱保墒、保耕耙耱和平地筑畦等3项作业。其整地方式有机械化整地、机畜结合整地和人畜结合整地等多种。但其整地方法由于各地的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应以深耕为基础,以少耕为方向,简化耕作次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耕作费用。河南省不同地区麦田的整地方法如下:a.平原水肥地 河南两岸的

10、冲积或洪积平原,地势平,土层厚,多为壤土,耕性好,肥力高,整地作业中深耕是关键。在适深层内深耕,根量增加25%,产量提高1020%。深耕的后效一般为3年。该区另一整地要求是底墒和口墒要足。适墒指标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如果墒情不足,可在前茬收获前带棵浇水或整地前浇灌茬水或耕后浇灌踏墒水。播种时墒情不足,直接影响到幼苗长相和最后的产量,一般欠墒田比足墒田减产70公斤左右。平原区的整地作业顺序是,早茬地在前作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肥,早深耕;晚茬地力争早腾茬,随收随浅耕灭茬、施肥,后深耕、耙耱保墒。b.丘陵旱地 该区干旱缺墒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增加土壤水分贮备是整

11、地的关键。晒旱地(一年一熟)通过休闲期的耕作,充分接纳夏季雨水,以资冬、春利用。其方法是,6月中、下旬(伏前)深耕晒垡(不耙),7月中、下旬(伏内)耕后粗耙,遇雨再耙,9月上、中旬随耕随耙,多耕细耙,保好口墒。这一耕整措施一般可增产10%以上。回茬地(一年两熟)在晚秋作物生长季节采用“浅-深-浅”的中耕方法,秋作收后抓紧时间收获腾茬、施肥,随耕随耙,保好口墒。在干旱年份,为避免失墒,也可不耕翻而直接使用旋耕机旋耕1020 cm,然后再耙耱两遍。这一方法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c.粘土地 土壤质地粘重,通透性差,雨多易产生涝渍,雨少易形成干旱,适耕期短,耕性差,耕作阻力大,整地困难。因此,这种土壤的

12、整地关键就在于掌握好适耕期。在适耕期内进行深耕以破除耕层板结,每隔12年深耕一次,逐年加深到33 cm左右。此外,还应注意掌握播前少耕、早耕早耙、一耕多耙等,以保证下层不板结,上层无坷垃。这一整地措施一般也可增产10%以上。d.盐碱地 根据盐碱地表层集盐的特点,用机引犁耕翻土壤60 cm左右,把聚集在表层的盐分翻压在犁沟内,使下层淡化土或粘土夹层翻到地表,从而降低含盐量,提高麦苗成活率。在重盐碱地上,采用伏前犁地作垄的方法,并利用夏季雨水的淋溶作用,降低犁沟内的含盐量,结合增施有机肥和深锄保墒,提高小麦出苗率。e.稻茬地 淮南、沿黄和南阳盆地稻茬麦区土壤湿度大,土质粘重,耕性差,整地困难,往往

13、导致播种质量差,小麦缺苗断垄。因此,该区的整地关键是,在水稻黄熟期及时排水晾田,收稻后及时施肥、耕翻,待垡晾墒后耙平地面,并开沟作厢待播。此外,为了争取能在适播期内播种,稻茬地亦可不耕翻而只进行耙茬整地(1015 cm)作业或免耕播种。二、小麦对营养元素的要求与合理施肥技术(一)小麦对营养元素的要求1.小麦的必要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小麦活植株含水率为7075%,干物质含量为2023%,灰分为37%。组成植株有机体的元素在20种以上,其中有大量元素(含量在0.1%以上)和微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1)大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是指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植株体内含量较多的

14、元素。其中,碳、氢、氧的重量占植株总干重的90%以上,它们来自空中或水中,不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不足植株干重的10%,然而它们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却很大,必须通过补肥才可以满足小麦所需。在施足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中除氮、磷、钾外,其他元素并不缺乏。正是由于在其生育过程中,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且只有在补施肥料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小麦正常生育所需,因此,氮、磷、钾被称作小麦肥料三要素。磷、钾、钙、镁养育角度微量元素在植株燃烧时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存留于灰分中,故称之为灰分元素。a.氮 氮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叶绿

15、素、多种辅酶、多种维生素及植物激素的组成成分。适量的氮素利于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强度,促进营养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利于花、子粒等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量,并改进小麦品质。缺氮,植株黄瘦矮小,叶片黄而狭窄,根系生长不良,穗小粒少,产量较低;氮素过多,根系发育不良,茎叶徒长,分蘖过多,茎基部12节间较长,组织柔嫩,易发生倒伏、贪青晚熟或感染病虫害,减产严重。b.磷 磷是细胞原生质和细胞核的组成部分,是磷脂、核酸、核蛋白的组成成分。它直接参与呼吸和光合作用全过程,并在物质和能量的转移、传递和积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磷能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使小麦早分

16、蘖、早生根,保证顺利开花、受精,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改善品质。缺磷,根系发育受阻,分蘖减少,叶片暗绿无光泽或显紫色,光合强度降低,子粒小,成熟期延迟,品质差。c.钾 与氮、磷不同,钾不参与酶及重要有机物质的组成。它通常以离子状态进入根部,并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株体内,但也有部分钾被原生质所吸附。钾主要集中在植株生长最活跃的部分(如生长锥、幼叶等),且易转移。钾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它促进ATP的产生,促进氮的吸收及氮转化成蛋白质的过程,调节气孔开闭,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转运,增强植株抗御干旱、高温或低温的能力,促进维管束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缺钾,根系发育不良,茎秆低矮、脆弱,叶片蓝绿,老叶由黄色变为棕色,叶尖、叶缘干枯,下部叶片过早枯落,分蘖能力降低,抽穗和成熟期明显提早,灌浆不充分,穗小粒少,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