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287759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治疗中的应用作者:郭明清单位:032200山西省汾阳医院【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肝硬化腹水腹腔穿刺放液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167例,男105例,女62例;大量腹水患者89例,均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术(IUP),其中81例好转出现,8例因感染、出血或出现肝性脑病导致死亡。在腹腔放液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其乐观接受腹腔放液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疗效。治疗方法: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解腹穿时的体位、目的、注意事项,使其了解腹穿治疗全过程,帮

2、助患者消除负性心理。特别是第1次腹腔放液患者,应详细讲解腹穿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减轻紧张情绪,增加安全感,讲解成功实例,树立信心,解决思想负担,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术中健康教育:首先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2225,湿度55%左右,为患者创造温暖舒适环境,介绍腹穿医生,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安排体位,取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配合医生进行局部麻醉和一边交谈,一边操作,嘱患者放松,给予安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对存在有社会不适的患者(如:丧偶、失子等),感到特别忧伤、孤独、无助,要用理论知识开导使其减轻不适感。腹穿开始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注意观察面色、心率、血压及腹痛情况

3、1,如出现冷汗,面色苍白,就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注意控制放液的量与速度。放液不可过多过快,注意观察排出的液量,初次放液控制在2000ml以内,多次放腹水者,可适当放3000ml左右,每次持续放液2030分钟,同时输注白蛋白。放液过多,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蛋白质丢失,诱发肝性脑病。放液完毕拔针后,盖无菌纱布,用手按压片刻,立即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束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引起休克2。将这些理论知识边操作边宣教给患者,让他积极配合。本组未发现放液后发生不良反应,如休克、肝性脑病者。术后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配合治疗完后,给患者穿好衣服,平稳送回病房,嘱患者平卧4小时,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

4、理反应及有无不适。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因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痒等感染迹象。如有渗液,可用纱布加压或用蝶形胶布固定;本组3例出现渗液,经纱布加压固定后,效果良好。2例穿刺部位瘙痒,周围皮肤发红,告诉患者不要抓挠,给予络合碘局部消毒,无1例出现感染。继续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嘱患者注意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以达到消除腹水的最佳效果。 结 果 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98%,疾病知识知晓率985%。 讨 论 健康路径的应用培养了护士主动性和自律性,护理工作不在盲目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随意进行心理护士及康复指导。而是以患者为中心

5、的护患模式,如果发现病情与路径不一致,责任护士必须在全面评估病情的情况下,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培养护士指控意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促进护患沟通,由于健康路径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护理过程,责任护士要经常深入病房,和患者交谈,指导患者腹腔穿刺放液治疗全部护理内容,扎实的理论知识,热情周到的服务,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腹穿放液治疗了解程度对腹穿放液的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医生用在健康教育上的时间很多,自开展健康教育路径以来,患者的健康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大大减轻医生工作量,促进医护人员合作。【参考文献】 1 刘桂芬.腹水回输的护理现状.护士进修杂志,2003,3(15):166.2 张月花,刘庆利.健康教育路径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研究.护理研究,2009,3(3):789-790.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