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286894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酒泉市肃州区三墩中心小学 李生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打破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寻找一条适应科学学科学习的新路子,才能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此,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让“好奇”推开科学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2、“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与生俱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推开科学之门。 1 .呵护好奇心让好奇引领学生遨游于科学的海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会提出许许多多的“小眼睛看大世界”的有趣话题。有时候,在“大眼睛”的世界里,这些问题很“滑稽”。但是,从教者一定要有一颗童心,要和孩子们融洽在一起,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面对诸如“苹果为什么起初不叫桃子?小草为什么长不出木本来?”一类的问题,如果从教者不屑一

3、顾,会极大的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或许还会在无形中抹杀孩子们探求科学的欲望。有教学技巧的老师则会合理地诱导,会引导孩子们去探求“苹果的起源、草本和木本”的区别,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科学欲望,又呵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只要我们从教者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求知环境,就会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是无休止的。因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可以研究科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从细小的观察活动开始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觉察那些稍纵

4、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那就是“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教会学生观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要细致而全面。有些科学现象的观察,稍纵即逝,只有观察细致且全面才能为自己的科学探索打下基础;其次要善动脑,多提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观察和思考密不可分的,观察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只有多动脑筋,善于提出问题,观察才能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再次观察要讲究方法。观察要讲究点面结合,要注意顺序,条理,观察要选好角度,要注意方位等。观察时不只是要用眼睛看

5、,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口舌去尝,用脚或身体去触摸等,才能获得真知。 3. 激发兴趣和欲望引领学生走向创新的新天地,小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攀登知识高峰的平台,使学生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世界、探索未来的兴趣和欲望,以引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走向创新的天地。教给学生知识是我们从教者的责任,教会学生创新是我们的目的。有专家曾指出:“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从教者要教会学生善于发问,敢于联想,敢

6、于创造。 二在教学中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每一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情感与体验的参与,科学课也不例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1, 让激情涌动科学探究如果没有激情投入,学生身动而情未动,不以成功喜,不以失败悲,岂不与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相去甚远?有一次我观摩了两节同样以探究为主的课,由于师生情感投入的分量不同,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灯泡亮了”,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组装

7、电路的实验。第一节课,学生成功后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整个教室欢声雷动。第二节课,成功的学生只是小声地说了句:“咦,灯泡亮了!”虽是惊喜,却有更多的矜持。同样是实验成功,两班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第一节课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受到感染,也充满了对探究的渴望、对成功的期待。实验成功时,师生共欢呼;出现问题时,师生同着急。而第二节课的教师理智有余,激情不足,学生完全没有了上节课中的“放肆”,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半步,实验成功了也高兴,却仅仅是激起了“涟漪”。两节课,相同的成功带来的效果却不同的。 2. 让体验升华结束一节课。学生只要积极投入,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欢乐,失败的懊恼;探究的渴望,合作

8、的期待;甚至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恶等。这些体验连同所学知识,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总结知识,我们习以为常;把体验升华,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让这种体验推动学生今后的学习,则是教师的高明之举。在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好多老师在临近下课时,引导学生总结:“谈谈这节课你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感受。”教师的指向很明确,不谈学到了哪些知识,只谈合作交流的感受。还有的教师让学生“给自己打个分” 。这些教师的做法抛却了“我学会了”“我知道了”等知识性的总结,让学生在回味中反思哪些细节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本节课的表现优点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等等,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并能使这种体验升华,这对

9、今后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没有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活动,就没有创新性的发现。就是在这些创造活动中的“发明创造”,学生不仅获取了“金子”,还练就了能点石成金的指头。这种探索科学的实践活动,才是“科学”的最本质的内涵,有了这个本领,学生才能在搞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