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28344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__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根:痰伏于肺 发作期:寒哮射干麻黄汤 热哮定喘汤 缓解期: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病位在肺,心肝肾关系密切 中医病因病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闭心神,阴竭阳脱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营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四、肺结核(肺痨)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涉及心肝。 阴虚为主,导致气阴两虚,甚至阴损及阳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事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保真汤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肺积,息贲)病位在肺,晚期波及它脏,正虚为本,阴虚,气阴两虚多

2、,实则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痰湿毒蕴导痰汤 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气阴两虚证沙参麦冬汤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因慢性咳喘反复而成,病位在肺脾肾心,本虚标实,外邪侵袭,热毒,痰浊,淤血,水停为标 急性期 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汤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缓解期 肺脾气虚补肺汤 气虚血瘀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 七,慢性呼吸衰竭(肺衰,喘脱)病位在肺,累计脾肾心,本虚标实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肾气虚补肺汤合参蛤散 脾肾阳虚真武汤合五苓散 痰蒙神窍涤痰汤合安宫或至宝丹 阳微欲脱独参汤加参麦

3、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滴 二 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功能不全()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 心肺气虚养心汤合补肺汤气阴亏虚生脉散 心肾阳虚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 气虚血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 阳虚水泛真武汤 痰饮阻肺葶苈大枣泻肺汤 2心律失常(心悸)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神不宁安神定志丸 气血不足证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 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心脉淤阻证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阳不足证人参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真武汤 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 痰浊阻滞证涤痰汤心脉淤阻证血府逐瘀汤 3原发性高血压(眩晕) 主要病理环节风,火,痰,虚,淤

4、,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 痰湿内盛证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内停证血府逐瘀汤 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肾阳虚衰证济生肾气丸 4 心绞痛(胸痹,心痛)病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痰浊内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阴寒凝滞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 气阴两虚证生麦散合炙甘草汤 心肾阴虚证左归丸 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丸 5,心肌梗死(真心痛) 心脉痹阻,心失所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相关 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 寒凝心脉证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 痰瘀互结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左归饮 阳虚水泛证真武

5、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心阳欲脱证参附龙牡汤 6,风湿性心瓣膜病(心痹)正虚邪入,痹阻心脉,本虚标实 风,寒,湿,热侵袭人体,阻痹经气,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气虚血瘀证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 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五苓散 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心阳虚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三 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 (胃痛) 饮食,情志所伤,脾胃虚弱多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肝胃不和证柴胡疏肝散 脾胃虚弱证四君子汤脾胃湿热证三仁汤胃阴不足证益胃汤 胃络淤血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消化性溃疡(胃脘痛,反酸)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肝胃不和证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

6、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 胃阴不足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肝胃郁热证化肝煎合左金丸 胃络淤阻证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 3胃癌(胃痛,积聚)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亏虚。 痰气交阻证海藻玉壶汤 肝胃不和证柴胡疏肝散 脾胃虚寒证理中汤合四君子堂 胃热伤阴证玉女煎 淤毒内阻证膈下逐淤汤 痰湿阻胃证开郁二陈汤 气血两虚证八珍汤 4 肝硬化(单腹胀,鼓胀)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 酒食不节,情志失调,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聚日久转化 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寒湿困脾证实脾饮 湿热蕴脾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肝脾血瘀证调营饮 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肝肾阴虚证一贯煎合膈下逐淤汤

7、5原发性肝癌(肝积)病位在肝,损及脾土,正气亏虚邪毒蕴结 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湿热淤毒证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 肝肾阴虚证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 6 急性胰腺炎(胰瘅,腹痛)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 暴饮暴食,酗酒过度,情志失调,蛔虫窜扰等导致气机郁滞 肝郁气滞证小柴胡汤 肝胆湿热证清胰汤合龙胆泻肝丸肠胃热结证大承气汤 7 上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病位在胃,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 胃中积热证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 脾不统血证归脾汤 气随血脱证独参汤合四味回阳饮 四,泌尿系统疾病 1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 初期标实邪盛病在肺脾,恢复期虚实夹杂,

8、病在脾肾 急性期 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麻黄汤合五苓散 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越婢加术汤汤 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脾肾亏虚水汽泛溢证五皮饮合五苓散 脾肾不足水湿停滞证防己黄芪汤 恢复期 脾气虚弱证参苓白术散 脾肾气阴两虚证参芪地黄汤 2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病位在肾,脏腑虚损为病理基础 本证脾肾气虚证异功散 肺肾气虚证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 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 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 气阴两虚证参芪地黄汤 标证 水湿证五苓散合五皮饮 湿热证三仁汤 血瘀证血府逐瘀汤 湿浊证胃苓汤 3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肺脾肾三脏失调为主,阴阳气血不足,特别是阳气不

9、足为本 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内蕴证疏凿饮子 脾虚湿困证实脾饮 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肾阴亏虚证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 4 尿路感染(淋证)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与肝脾密切相关 膀胱湿热证八正散 气滞血瘀证丹栀逍遥散 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无比山药丸 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知柏地黄丸 5 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溺毒) 肾元虚衰,湿浊内蕴。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 本虚证 脾肾气虚证六君子汤 脾肾阳虚证济生肾气丸 气阴两虚证参芪地黄汤 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 阴阳两虚证全鹿丸 标实证 湿浊证小半夏加茯苓汤 湿热证中焦

10、者黄连温胆汤,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 水气证五皮饮或五苓散 血瘀证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 肝风证天麻钩藤饮 五,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1缺铁性贫血(血劳,萎黄)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 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 心脾两虚证归脾汤或八珍汤 脾肾阳虚证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 虫积证化虫丸合八珍汤 2 再生障碍性贫血(髓劳,血虚) 病在骨髓,脏腑为心,肝,脾,肾,肾为根本 肾阴虚证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肾阳亏虚证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 肾阴阳两虚证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 肾虚血瘀证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 气血两虚证八珍汤 热毒壅盛证清瘟败毒饮 3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虚劳病位在骨髓,与

11、肝脾肾相关 气血两虚证归脾汤 脾肾亏虚证黄芪建中汤合右归丸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 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 外感温热证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 4 白血病(急劳,血证,癥积) 病位在骨髓,表现在营血,与肝脾肾有关 急性白血病 热毒炽盛证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 痰热淤阻证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阴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气阴两虚证五阴煎 湿热内蕴证葛根芩连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阴虚内热证青蒿鳖甲汤 瘀血内阻证膈下逐淤汤 气血两虚证八珍汤 热毒壅盛证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阴毒,肌衄) 病位在血脉,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血热妄行证犀角地黄汤 阴虚火旺证茜根散或玉女煎 气不摄血证归脾汤

12、瘀血内阻证桃红四物汤 六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甲亢(瘿气) 诱因,情志失调,病机:气滞痰凝,气郁化火,耗气伤阴 气滞痰凝证逍遥散合二陈汤 肝火旺盛证龙胆泻肝汤 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 2糖尿病(消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在肺胃肾,肾为本 无症状期 麦味地黄汤 有症状期阴虚燥热期 上消(肺热津伤证)消渴方 中消(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下消(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 气阴两虚证七味白术散 阴阳两虚证肾气丸 痰瘀互结证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 脉络淤阻证血府逐瘀汤 并发症 疮痈 五味消毒饮合参芪六一散 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杞菊地黄丸,羊肝丸,磁朱丸 七风湿性疾病 1 风湿热(痹症)

13、湿热合邪痹阻经络,久病及心 风寒湿阻证 蠲痹汤 热邪痹阻证白虎加桂枝汤 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独活寄生汤 气阴两虚证五阴煎2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 活动期:湿热痹阻四妙丸 阴虚内热丁氏清络饮 寒热错杂桂枝芍药知母汤 缓解期: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 肝肾亏损,邪痹筋骨独活寄生汤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SLE) 病位在经络血脉,与心脾肾相关,可累及肝,肺,脑,皮肤,肌肉,关节(素体虚弱,真阴不足,热毒内盛,痹阻经络,内侵脏腑) 气营热盛清瘟败毒饮 阴虚内热玉女煎合增液汤 热郁积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 瘀热痹阻犀角地黄汤 脾肾两虚济生肾气丸气血两亏八珍汤 脑虚瘀热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瘀热伤肝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 八神经系统疾病 1癫痫(痫证)病位在脑 脏腑失调,风痰,淤血蒙蔽清窍,扰乱神明 风痰上扰证定痫丸 痰热内扰证黄连温胆汤 肝郁痰火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瘀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