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现的故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28288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发现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药物发现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药物发现的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药物发现的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药物发现的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发现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发现的故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受体阻断剂时,首先举出以下病例:患者,女,22岁,1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最近一段时间因心动过速,服用普萘洛尔,翌日上午,患者突然昏迷,诊断为低血糖,静滴葡萄糖后清醒,患者自感奇怪,以前也发生过低血糖,但发生低血糖时一般都有明显心慌、心悸等症状,立即喝一点糖水或吃一点饼干就可缓解,但这一次只是觉得有点头晕,没有出现心慌症状,却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这是怎么回事呢?普萘洛尔为什么能掩盖低血糖的种种临床表现呢?通过病例描述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为展开受体阻断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

2、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 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简介:阿司匹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最便宜的、也是最好的药。家喻户晓的常用药阿司匹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明的。在这100年间,全世界的人大约服用了10亿片。它被用来治疗头痛、发烧,近年来又在治疗风湿病上大显身手。 诞生 1899年3月6日背负发明者的辛酸史 18世纪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可治疗发热,

3、后证明柳树皮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苷,1838年从水杨酸苷中得到水杨酸,1860年人工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发表了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报告,德国拜耳公司以“Aspirin”的药名注册。从此阿司匹林传遍全球,100多年来阿司匹林成了世界上妇孺皆知的一种药物。虽然,阿司匹林对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它的一位发明者的辛酸史却鲜为人知。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详细 100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29岁时来到拜耳公司工作,此时的他

4、怀着一个强烈的心愿:找到一种新药,使每天必须忍受关节炎疼痛的父亲免于煎熬。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老霍夫曼成为儿子研制的新药的第一个试验者,结果表明效果非常令人满意。这一天是推荐精选1897年8月10日。1899年3月6日,霍夫曼所在的拜耳公司向柏林皇家机构申报了这一发明专利。3年之后,这种新药的第一片片剂在世界上诞生了,随后迅速推向了全球市场应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斯匹林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以及感冒、退热都是很明显的,并且副作用少。【爱是妥协】硝酸甘油与伟哥是不能一起吃的。关注度:关注理由:一个长期的冠心病患者,兜里总是揣着“保健盒”,盒中无一例外地包括几片“

5、救命药”-硝酸甘油。简介:治病救人还是毁人于无形?由University of Torino的化学家Ascanio Sobrero发明,是防治心绞痛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问世100多年来,它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而诺贝尔发明了一种使硝酸甘油稳定的方法,从而制造出震惊世界的炸药。诞生:1846年 19世纪70年代用于心绞痛戏剧性的开场 早在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阿斯卡尼欧索巴里欧合成了硝酸甘油,但极不稳定,易引起爆炸。到了1867年,青年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在建筑工程中安全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解决了炸药的安全储存和运输的问题,使得炸药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这时人们还不知道硝酸甘油会

6、在心绞痛的治疗中起到什么作用,直到英国医生布伦顿发现了一种名为亚硝酸异戊酯的物质,它可以缓解心绞痛,但不能长时间保存,为了寻找更持续稳定的治疗药物,科学家们筛选出了硝酸甘油。自从冷战结束后,军火商叶二心因生意一落千丈而火冒三丈,将制造炸药的原料硝基甘油揣落满地,引出突发心脏病栽倒地上。但没多久叶二心竟不可思议的飞起来狂呼野叫地跳起俄罗斯方块舞,原来是叶二心刚好一头窜流满地的硝基甘油,舌头舔了口硝基甘油,就这发现了硝酸甘油不仅可以治疗心脏病,还可以一举扭转难看的经济。推荐精选诺贝尔患有严重心绞痛,当医生让他服用含“硝酸甘油”的药,却遭到他的激烈反对,因为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吸入硝酸甘油蒸气会引起

7、剧烈的血管性头痛!因此在弥留之际,他曾这样说:“医生给我开的药竟是硝酸甘油,这难道不是对我一生巨大的讽刺吗?” 详细 应用硝酸甘油是防治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发作的常备救急药,也可以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无极】看似偶然的东西,都是必然发生的!除非时间倒流,人死复生。关注度:关注理由: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武器。简介:青霉素的发明,西医才走上了光明大道。青霉素G尤如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常用不衰。它好比菜篮子里的大白菜,酒桌上的二锅头,成了百姓抗菌消炎的当家药。据统计,青霉素G的用量相当其他抗生素的总合。我国是青霉素原料生产的大国,年产量逾万吨,除了半合成青霉素外,更多的还是青霉素G,以

8、此看,青霉素G仍是抗菌消炎的主力军。 诞生:1928年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如果1928年的夏天不是凉快潮湿的天气,如果某个青霉孢子没有幸运地落在弗莱明的培养皿上,如果弗莱明对这个意外事件漠然置之,青霉素能否发现或者能否在20世纪40年代就造福人类,我们都无法假设。但青霉素走向临床又有一定的必然性:社会对抗生素的迫切需求,微生物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多学科的配合等都加快了青霉素的开发应用过程。所以说,一个药物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存在很多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缺了哪一个都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推荐精选详细 应用杀毒消炎,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氏菌感染,疗效好,目前仍是

9、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 【爱在哈佛】你是我的维生素,也要我是你的维生素吧。关注度:关注理由:最为常见和普通,缺少时却足以致命。简介:从坏血病认识到维生素C。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直到1928年成功分离出维生素C,从此便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诞生:1928年 航海中的医学坏血病是几百年前就知道的疾病,但是一直到1911年才确定它是因为缺乏营养而产生的。在18世纪坏血病在远洋航行的水手中非常普遍,但也流行在长期困战的陆军士兵中,以及长期缺乏食物的社区,被围困的城市,监狱犯人,和劳工营中。著名探险家库克船长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控制了可怕的坏血病,从此人们才认识到维生素C的缺乏才是坏血

10、病真正的病因。详细 应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抑癌作用,并且可治疗牙龈萎缩、出血、坏血病。推荐精选【阿甘正传】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关注度:关注理由:人类第一种抑菌药物。简介: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家族。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种类可达数千种,其中应用较广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就有几十种。诞生:1932年始于染料德国人格哈德多马克实验室的同事们先后合成了1000多种偶氮化合物,屡试屡败。他并不放弃,1932年圣诞节,当他把一种在试管试验中没有抗菌作用的一种桔红色化合物灌给已感染的小白鼠之后,这些

11、小白鼠不但没死,反而日渐康复。这种桔红色的化合物由一种偶氮染料和一个磺胺基结合而成。1908年就能人工合成了,是一种染料,使纺织品虽经洗晒而并不褪色,商品名“百浪多息”。多马克并将百浪多息注射给自己垂死的女儿,从而挽救了她的生命,现在,磺胺药已经成了一个系列。 详细 应用抗菌消炎,最大的特点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对脑部感染有治疗作用。其抗菌范围广,应用广泛。发现神经递质的故事1920年3月德国科学家奥托洛维(Otto Loewi)做了一个极为巧妙的实验,第一次在历史上证明: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可抑制心脏的活动;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另一种化学物质可加速心脏的活动。从而奠定了神经冲动化学

12、传递学说的基础。这个实验的设计和完成具有神秘色彩,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在1921年以前,一般认为,神经末梢向其所支配的器官传递信息是由伴随着神经冲动的电波直接传导的。但电波的性质在各处是一样的,因此难以解释下列现象:刺激某神经可增进某一器官的功能但却降低另一器官的功能。这就使人猜疑,是否有不同传递方式的可能性。推荐精选梦中的设计洛维曾对上述问题思索过多年,但总没有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忽一天在梦中获得了实验设计,欣喜万分。这里根据他本人在自传中的描述,摘录如下:开亮了灯,在一片小纸上匆匆记录下梦中所想到的,一躺下又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晨6点钟起床后,想起晚间曾写下一些很重要

13、的东西,但由于写得太潦草,无法辨认。第二晚3点钟,这个想法又在梦中出现。这是一个实验设计,目的是验证我于17年前所设想的那个化学传递假说是否正确。醒后,我立即起床,奔赴实验室,按照梦中的设计用蛙心完成了这个简单的实验。将两个蛙心分离出来,第一个带有神经,第二个没带。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刺激第一个心脏的迷走神经几分钟,心跳减慢;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心脏内,后者的跳动也慢了下来,正如刺激了它的迷走神经一样。同样地,刺激心脏的加速(交感)神经,而将其中的任氏液转移至第二心脏,后者的跳动也加速起来。这些结果无疑地证明神经并不直接影响心脏,而是在其末梢释放出

14、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产生众所周知的刺激神经所特有的心脏功能的改变”。洛维回忆:如果他在白天经过深思熟虑,想到这种梦中的设计,他肯定不会动手去做它,因为从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数量一定很少,也许仅仅够影响它的效应器官,不会有多余的量溢出到心腔的液体中,而且还要被任氏液所稀释。但事实上这个被稀释的物质居然能抑制另一个心脏的跳动,这实在是没有想到的。但他又说:“幸运的是:在梦中预感到的东西,我没有去思考它,而是立即动手去做了”17年的思索洛维对上述问题的思索可追溯到17年前,即l903年。当时他在英国伦敦的斯他林(Starling)实验室留学,遇到过几位著名生理学家,了解了他们的工作,还遇到当时年轻的

15、生理学家伊利奥特(TRElliott),后者发现刺激交感神经的作用与注射肾上腺素的作用相似。洛维深受启发,忽然想到:刺激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或许在其末梢释放化学物质以传递其神经冲动于各自的效应器官。这个想法在回国后渐渐淡忘了,直到在梦中设计出现,前几年的想法才又在他脑中复活起来,使他经常陷于沉思。洛维在其自传中也曾这样说:“一个新思想可以沉睡几十年,但会在无意中突然出现”。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直觉”。诚然,在科学思维中,直觉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最突出的是:当人们不自觉地想着某一问题时,突然戏剧般地出现某一想法。这种情况有时称为“灵感”或“预感”,但这几个词常常还有别的意思。这种突然的思想,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晨,或心情闲散之时。但像洛维这种在梦中重复出现的例子,似还很少。推荐精选洛维于1873年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为犹太人。在德国受医学教育,1896年毕业,开始研究药理学。1909年被奥地利格拉茨(Graz)大学聘为药理学教授。主要进行药物对心脏作用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