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水东方案说明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27980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龙水东方案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龙水东方案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龙水东方案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龙水东方案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龙水东方案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龙水东方案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龙水东方案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7、住宅设计规范8、住宅建筑规范9、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基础资料二、负荷估算:用电负荷:采用单位指标法S30=K*N/1000S30计算功率K 单位指标N 建筑面积负荷计算:各建筑物的负荷按照单位面积法计算;计算结果列表如下:序面积号名 称负荷指标负荷备 注(/户 )1住宅6.0kw21605184需要系数取 0.42物业、商业100w/ m24304.44313幼儿园40 w/ m23503.11404地下室20w

2、/65946.113195室外1506合计7224在地下室设应急备用发电机供给二级负荷及消防用电。2. 负荷等级:本工程多层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地下室配电、二类高层住宅公共照明、电梯、生活水泵、消防设备及应急照明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消防用电设备末端自动切换。本工程 A区引一路 10KV高压线供电至北区各箱变,另在 A 区地下室设发电机房供 A区二级负荷及消防用电 , 消防用电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 B区另引一路 10KV高压线供电至 B 区各箱变,同样在 B区地下室设发电机房供 B 区二级负荷及消防用电 , 消防用电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1)变电站:本小区 10 千伏变配电按照供电半径不超过 2

3、00 米的原则布置,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并应设置应急备用发电机。在室外适当位置设800kvA 箱式变压器 12 台,630kvA箱式变压器 2 台,另( 2)配电线路:小区内 10 千伏配电线路全部采用高压电力电缆,电缆输电能力按 1000-5000 千瓦考虑。配电电缆采用电缆管沟与直埋敷设相结合的方式布设。3. 路灯供电:院内道路路灯采用6 米高路灯及 3 米高圆柱形庭院路灯,低压线路采用电缆直埋。三、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一)建筑物防雷:1、本工程防雷等级多层为三类,高层为二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位联结。2、接闪器:在屋顶采用

4、避雷小针和避雷带相结合的方式。3、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内两根直径16 以上主筋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三类不大于25 米,二类不大于 18 米。所有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 1 米处引出一根 404 热镀锌扁钢,扁钢伸出室外,距外墙皮皮的距离不小于 1 米。4、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5、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建筑物四角的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上0.5 米外设测试卡子。6、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通风管、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7、均压环(防侧击雷):建筑高度大于等于30 米时,每

5、隔一层利用圈梁2 根水平钢筋焊接成通路作均压环,并与引线焊通。所有外墙侧金属门、窗、栏杆、预埋件及其它金属部件均与均压环可靠焊接。8、室外接地凡焊接外均应刷沥青防腐。(二)接地及安全措施:1、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等的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 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2、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制成,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等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BVR -125 平方毫米 PC32,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等电位卡子,禁止在金属管道上焊接。

6、有淋浴室的卫生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地方引出两根大于直径16 结构钢筋至局部等电位箱( LEB ),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边距地 0.3 米。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联结。4、过电压保护:在电源总配电柜内装第一级电涌保护器(SPD)。5、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电话引入端等处设过电压保护装置。6、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 -C-S 系统,电源在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的规定见下表:相线的截面积保护导体的最小截相线的截面积保护导体的最小截2面积 S( 2)2)面积 S( 2)S( )S( 16 800200400800/416400/235消防电气设计一

7、、(1)高层及地下车库采用控制中心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设计。( 2)探测器:温度敏感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其他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 3)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 0.2m;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应大于 1.5m;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或条形送风口的水平净距应大于 0.5m;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应大于 0.1m;与自动喷水头的净距应大于 0.3m;与墙及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 0.5m。( 4)在地下室适当位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孔底距地 1.4m。( 5)在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报警按钮。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距地 1.8m。二、消防联动

8、控制: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应根据火灾情况控制相关的排烟阀、电动防火阀、并启动相应送风机、排烟风机,排烟阀2800C 熔断关闭,防火阀 700C 熔断关闭,阀、风机的动作信号要反馈至消防控制室。在消防控制室,对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即可通过现场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硬线手动控制,并接收其反馈信号。1、消火栓泵控制:(1)平时由压力开关自动控制增压泵维持管网压力,管网压力过低时,直接起动主泵。(2)消火栓按钮动作后,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报警部位并接收其反馈信号。(3)消防控制室可通过控制模块编程,自动启动消火栓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4)在消防

9、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可通过硬线手动控制消火栓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5)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泵电源状况。(6)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消火栓泵。2、自动喷洒泵控制:1)自动喷洒湿式系统;平时由气压罐及压力开关自动控制增压泵维持管网压力,管网压力过低时,直接起动主泵。2)火灾时,喷头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并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同时,报警阀动作,击响水力警铃,启动喷洒水泵,消防控制室能接收其反馈信号。3)消防控制室可通过控制模块编程,自动启动喷水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4)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可通过硬线手动控制喷水泵,并接收其反馈信号。5)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水泵电源状况。6)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喷水泵。

10、3、专用排烟风机的控制: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根据火灾情况打开相关的排烟阀(平时关闭),同时连锁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当火灾温度达到2800C 时,排烟阀熔丝熔断,排烟阀关闭,排烟风机吸入口处的2800C 防火阀关闭后,联锁停止相关应的排烟风机。4、排风及排烟风机的控制:本工程设排风兼排烟风机,正常情况下为通风换气使用,火灾时则作为排烟风机使用。正常时为就地手动控制及DDC 控制,当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室控制,消防控制室具有控制优先权,其控制方式与专用排烟风机相同。5、防火卷帘门的控制:用于防火分隔的卷帘门为一步落下,在通道上的卷帘门分两步落下。一步落下卷帘门,由其两侧的烟感探测器自动控制,两

11、步落下的卷帘门由其两侧的烟、温感组合探测器自动控制。卷帘门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卷帘门两侧设就地控制按钮,底距地1.4m,并设玻璃门保护。卷帘门下降时,在门两侧顶部应有声、光报警装置。施工单位应配合厂家预留管。卷帘门应设熔片装置及断电后的手动装置。6、常开防火门的控制:由消防自动控制室吸合器释放,使防火门自动关闭。防火门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7、非消防电源控制:地下室部分低压出线回路及所有各层插接箱内设有分励脱扣器,由消防控制室在火灾确认后断开相关电源。8、消防控制室可在报警后根据需要停止相关系统。9、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或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统一管理,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点亮

12、应急照明灯。10、风机所接风管上的防火阀关闭后,联锁停止空调机及风机并报警。11、与燃气有关的,如燃气关断阀等的控制,需与燃气公司配合。燃气管道敷设完成后,在燃气阀门处、管道分支处、拐弯处、直线段每10 m20 m 左右,设置燃气探测器;燃气管与电气设备的距离应大于0.3m。12、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与音响广播合用)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火灾应急广播按层数分路,每层一路。当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可根据火灾发生的区域,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13、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除在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插孔外,在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防排烟机房、安防中心、灭火控制系统操作处、建筑设备监控中心、管理值班室、总调度站等处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专用对讲电话分机底距地 1.4m。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14、在各单体建筑内设置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四、弱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