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三面镜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276387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需要三面镜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需要三面镜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需要三面镜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需要三面镜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需要三面镜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需要的三面镜优质课评比活动体会塘汇实验学校 严旻媖一轮又一轮的优质课推选活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像一面清澈的镜子,把我各方面的不足映照得清清楚楚。也所幸有了这面清澈的镜子,“铁面无私”得揪出我的缺点,才“迫使”我不停地思考,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感谢这面“镜子”,同时我也希望在我日后的课堂中,能有更多更多的镜子!我希望我的课堂还有一面凸透镜!我希望这面凸透镜能“帮我”放大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督促我彻底、扎实的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我选上了第5册第7课中的一首6/8拍双声部合唱歌曲钟声叮叮当。在经过几次修改后,我自认为教学流程已经设计得非常到位了。我把两个声部角色化,创设了“调皮的小

2、钟”“沉稳的大钟”形象,并配上不同得音色以帮助学生区分高声部和低声部、保持各声部的音准。在区分音色的环节又一剑三雕得解决了“6/8拍”和练声的问题,为之后的歌曲学习作好准备。但是在试教时,问题就出现了!对于这三个目的,我没能扎实的落实下去。6/8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的律动感没有落实到位;大钟低沉悠长、小钟明亮清脆的音色没有落实到位。这些铺垫环节学生掌握的就不够扎实,之后的双声部合唱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在课后我用“凸透镜”放大了铺垫处的每一个细节,细致的分析问题的所在。我在大小钟的练声曲谱的强拍和次强拍处加了重音记号,增加了律动感,6/8的节拍感觉就清晰了许多。区分音色时,我为大小钟编创了不同的

3、律动(小钟活泼的敲击手掌,大钟沉稳的左右摆动)来帮助学生区分音色。我又编创了一组音乐接龙游戏。在游戏中,由我用歌唱的方式点名,学生接唱,以巩固大小钟的音色、律动,并且巧妙地预习了大钟旋律的两个音高:师:小钟 唱, 小钟 唱。生:叮叮当 叮叮当 叮叮当 叮叮当。(律动)师:小钟 唱, 小钟 唱。生:叮叮当 叮叮当 叮叮当 叮叮当。(律动)师:大 钟 大 钟 唱。 生:叮 当, 叮 当。(律动)师;大 钟 大 钟 唱。 生:叮 当, 叮 当。(律动)在之后大小钟旋律的学习环节、双声部合唱环节,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使用这面“凸透镜”,希望在接下去的试教中,我能借着它的神奇放大功能,细化每个环节,将双声

4、部的效果呈现的更加完整。我希望我的课堂还有一面凹透镜。我希望这面凹透镜能把我变成近视眼,“缩小”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在一次试教中,模仿完大小钟的音色,我提问学生这两种音色有什么区别。三年级的孩子对“音色”不是很理解,于是有些孩子回答我说:大钟很严肃,小钟很活泼;大钟唱得是“叮当”,小钟唱得是“叮叮当”。虽然我没有给予否定,但同时我也没能及时的肯定他们。于是好几个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我“打趴”了,之后的学习都显得比较被动,所以歌曲的掌握程度也不理想了!这个细节引起了我的重视,整节课中我问了很多的问题,有多少学生得到了我的肯定,又有多少学生被我“无情”的一票否定了?于是在以后的几次试教中,我都特别注

5、意我的教学用语,当学生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时,我也总是先肯定,然后试着引导。在客观对错题上学生错了,我也会听听学生的想法,并安慰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例如关于音色的问题,我会对学生说:“你聆听的太仔细了!”“你说的很对!”等等,先给予肯定。然后再补充引导:“在音乐中,我们经常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音色”什么是从学生出发,我想最基本的就是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之后的几次试教中,我特别注意我的教学用语,尽量的多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角度出发,尽量从学生感受出发,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如果以后我的每一堂课中,都有一面凹透镜,帮我“缩小”对标准答案的追求,那么我的课堂一定会是最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了!在我以后的课堂上,希望能多几面清澈的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希望能多几面凸透镜,让我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微处!希望能多几面凹透镜,让我“缩小”对标准答案的追求,珍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