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27551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学森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钱学森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钱学森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钱学森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钱学森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学森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学森观后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学森观后感钱学森观后感钱学森观后感1 影片钱学森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触是,家庭的和睦是事业的根底!钱学森和蒋英真挚相爱、至诚相待,一同去美国,又一同选择回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与蒋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走向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

2、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假如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学森总能感到一种美妙的赐予。于是,他呼吁: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受到官场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当今中国一些本来做学问的人也向“裸官”们学习,将自己的亲属放在境外,这些人不可能有完美的家庭生活体验,也不可能有真诚的.信仰,更不可能对国家和民族实在担当责任,这些因素共同的影响是“裸学者”是难以做好学问

3、的。因此,每个真诚献身人民幸福事业的人,先要保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钱学森观后感2 人活着终究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已困扰我好久了,直到我看了影片钱学森后,我终于明白了活着就要“发光发热”!原来我并不熟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观看了这个影片后,钱学森先生才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我才理解到先生原来有这样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国拘禁了5年,只因为钱学森先生知道了_的成立,想回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他实在太有才华了。美国曾想用名利留住钱老聘请钱学森先生为终身教授。而钱学森先生只想着回到自己祖国的怀抱,直到通过多方努力,先生才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组国。“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

4、我非常感动,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自己的祖国人民效劳,就要为祖国出力!钱学森先生回国之后,更做出了_性的创举,第一颗原子弹的升起是意味着我国的进步,沙漠中的巨响让全国人民为之一震先生为我国科技做出了宏大的奉献。他不愧为我们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不知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看到这里,我思潮起伏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个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子;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一个精忠报国的将军;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一个心怀天下的诗人如今,我们亲爱的钱学森先生,决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声誉,

5、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来报效祖国!“钱学森”我们全中国的骄傲!先生的爱国之心不仅使我们全中国人民铭刻在心,连国外的许多科学家一听到他的名字,也都肃然起敬!是他引起了我们心灵深处最真最诚的爱国之心。是他给了我最深的震撼,更是他让我明白人生的真谛活着就要造福祖国人民!不管多么艰辛,也要为祖国人民“发光发热”!我因此也下定决心,做一个像钱学森先生这样的中国人!钱学森观后感3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的伟大人物,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妙生活。钱学森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我们一辈子思念的名字。今天中午,我们观看了钱学森这部影片,再次走进了这位伟人的峥嵘岁月。他是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学生,191

6、1年出生于上海,为了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留学美国。看完电影,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于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一生,震撼于_成立初期人们努力赶超的干劲。对国家的深沉爱意决定了钱学森一生的方向,也造就了钱学森伟大的一生。假假设钱学森没有坚持报效祖国的决心,而是留在美国,也许他仍旧会是一个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但他绝不会是这样一个伟大的钱学森报效祖国的行动却需要一个人的高尚的爱国之心作为支撑,这就是钱学森最让人敬仰的一点。钱学森在美国的导师曾经这样问过他:你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如今中国的航天业没有任何根底,你回去相当于回到了农耕时代。钱学森坚决的说:祖国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就算只是回去种

7、苹果!所以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_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着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根底。_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着科研人员克制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_第一枚核导弹!纵观影片,钱学森的脸上都带着自信和坚决的笑容,这一点让我为之动容。一个科学家不能只做好科学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他要用他的人格魅力,彰显着科学的魅力和人格之美。钱学森观后感4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假如我是钱学森,能否像他那样为了祖国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

8、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绝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傲慢地不予理会,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对于钱学森的决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精神,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如今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在和平与开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

9、由于不再有“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假如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缺乏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兴旺的环境和美妙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另外还要考虑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开展与国家的开展交融,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想到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假如我们意识到如今还算美妙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