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27454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常识——乐舞与戏剧.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乐舞与戏剧部分1、声乐、器乐的基本分类声乐:人声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按唱法可分为: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器乐:(1)无标题音乐 (2)标题音乐 (3)室内乐 (4)交响音乐 (5)复调音乐 (6)主调音乐 (7)歌剧音乐 声乐:演唱方式:独唱、重唱、合唱、齐唱、对唱、伴唱发音方式: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器乐:演奏方式:独奏、重奏、合奏、齐奏、伴奏乐器种类: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体裁形式:序曲、组曲、夜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狂想曲、随想曲、舞曲、协奏曲(1)无标题音乐 无标题音乐作品没有说明乐曲具体

2、内容的文字标题,而只是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赋格、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裁名称如:前奏曲、练习曲、小步舞曲等作为曲名。为了避免同名有所区别,就加上乐曲的开始调名,例如C大调奏鸣曲、e小调交响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创作此种体裁作品的编号,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号之二等。 许多音乐家在无标题音乐在创作时,只求通过音乐创作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体现音乐艺术本身的音响美、形式美及体裁风格特征,并不想用音乐去反映客观事物。有的作者不愿通过文字标题来使乐曲的内容一目了然,而只希望找到知音去体会真正的音乐精髓。所以只以曲式名称或音乐体裁的名称

3、作为曲名,而不设标题。 (2)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以文字或标题来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 十六世纪以前标题音乐出现,十九世纪上半叶标题音乐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标题音乐的名称也于此时产生。您熟悉的柏辽兹、李斯特是这一类音乐作品的代表人物。标题音乐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起无标题音乐来说它的表现力尖锐、音乐形象生动,更受广大群众喜爱。 (3)室内乐 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及歌剧音乐。 室内乐于十六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代表作有室内奏鸣曲、室内康塔塔等。十八世纪末叶以后,室内乐是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并为少数人所欣赏的音乐。现今,室内乐多指

4、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室内乐对于演奏者要求很高,不仅需具备独奏的技巧,同时要有同别人合作的能力。 (4)交响音乐 交响乐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管弦乐曲。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谱曲(通常是中大型结构的),而最典型的曲式结构则是交响曲。交响乐和交响曲是两个概念,交响曲是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大曲。代表人物有您熟悉的贝多芬等。 (5)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它是以若干个旋律同时进行并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横的关系上,各种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协调的和声关系。 复调音乐分为: (1) 因对比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对位音

5、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 (2) 以模仿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即轮唱或轮奏。 (3) 用衬托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支声复调。复调音乐以对位法为其主要创作技法 (6)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是复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中有一个声部(通常是高音部)旋律性最强,处于主要地位,其他声部则以和声等手法对主旋律进行烘托和陪衬的作用。 (7)歌剧音乐 歌剧音乐是欧洲十六世纪以来一种社会影响较大的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歌剧音乐一般包含有序曲及幕间曲、咏叹调及其它抒情性的独唱、宣叙调及咏叙调、合唱及重唱等。 A 序曲:它是当歌剧还未开幕前,由管弦乐队演奏

6、的音乐,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部歌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图。合唱常用于歌剧中的群众场面。 B 咏叹调:歌剧主角的独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它的任务是表现歌剧中主要人物各自的特性,描绘他们的肖像。咏叹调是歌剧中最精采的音乐,它有完整的结构形式和情感层次,可以单独演唱。 C 宣叙调:接近于咏叹调的一种短小的乐曲,它经常出现在咏叹调之后。宣叙调又名朗诵调,是一种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中的对白。2、旋律、调式、曲式、和声旋律: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

7、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调式:几个音按照特定的音程关系组合成一个体系,并以其中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调式的种类:分为大调式(Major)和小调式(Minor)两种。曲式: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和声:和声是一种由多声部或者多种乐器同时发声时产生的声音融合。它通常根据各个和弦所代表的感情色彩而编写,在音乐作品中起着润色、烘托、渲染的作用。3、美声唱法:歌剧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

8、,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宣叙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4、号子、山歌与小调号子:劳动歌的一种。又称吆号子。它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出来,伴随劳动的动作歌唱,节奏感很强

9、,具有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 山歌:各种山野民歌的统称。它是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的民间歌曲。其音乐具有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大多无规整的节拍,结构也比较简单自由,带有即兴性;演唱形式以独唱为多,也有对唱及领唱与和腔等形式,因唱法不同而有以假嗓为主的“高腔山歌”和以真嗓为主的“平腔山歌”的分别。山歌具有直畅而自由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的特点。小调:小调大体上可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和舞歌四类。吟唱调是出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哼唱的,实用性较强的民间小调。如:儿歌、摇儿歌、哭调、吟诵调、叫卖调和风格仪式中的吟唱调等等。5、“花儿”、“信天游”、“牧歌”、“舞歌”、“船歌”、“飞歌”、

10、“堆谢”、“十二木卡姆”“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说由元曲演变而来。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中。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骡、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其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

11、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牧歌”:牧歌是民歌的一个类别,流行于我国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内容多表现放牧生活、爱情生活、赞美家乡、歌唱牛羊等。一般具有音调开阔悠长、节奏自由的特点。歌唱声音也比较高亢,有的自弹乐器伴奏,有的无奏。“舞歌”:与舞蹈配合出现的民间音乐形式,是民

12、间舞蹈音乐的组成部分,简称“舞歌”。舞歌的体裁划分为小调、吟诵调、儿歌、多声部舞歌和戏腔五类。“船歌”: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19世纪成为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贡多拉船歌。 船歌除声乐曲外,还有器乐曲。器乐曲中的船歌,是一种抒情小品,和声乐曲的船歌一样,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摇晃动荡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写成。门德尔松的钢

13、琴曲无词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贡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调无词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写的。音乐清新流利,优美生动;婉转如歌的曲调和摇曳起伏的节奏贯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轻舟荡漾的音乐形象。“飞歌”:飞歌是苗族民歌的一种,苗语称“恰央”,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请出寨游方时唱的山歌体歌曲。曲调高亢,节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词五字一句,一首歌只有四、五句,台江地区的,曲调开朗,多为徵调式,由两人齐唱或独唱。 “堆谢”:堆谢是与宗教活动有关,且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演唱 “十二木卡姆”:“木卡姆”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

14、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有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 6、京韵大鼓、二人转、山东快书、评弹、快板、三句半、独角戏、双簧、相声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是天津曲艺中的一个主要曲种。京韵大鼓又名小口大鼓,该曲种前身原是怯大鼓,后经钟万起、于德逵等人的改革,将唱词改为京口上韵,腔调翻新,变为京音大鼓。后经不断改革,才最后定名为

15、京韵大鼓。二、三十年代以来,男女艺人如雨后春笋,进一步确立了京韵大鼓在曲艺中位居冠首的地位,并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二人转:二人转也叫“蹦蹦”,产生并盛行于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迄 今大约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而构成,高亢火爆,亲切动听。它的舞蹈是来自东北大秧歌,并吸收了民间舞蹈及武打成份,以及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总之,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山东快书:韵诵体说唱艺术。又称竹板快书、滑稽快书。产生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初流行于农村,20世纪30年代传入济南,40年代起,快书艺人汲取其他曲种的菁华,将传统曲目中的淫词秽语净化,改荤口为净口,提高了表演艺术。1949年,著名演员高元钧在上海灌制唱片时,根据快书的源流、语言、代表性书目内容等,正式将其定名为山东快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