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2735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一)一 山核桃枝枯病浙江省临安、淳安等县(市)的山核桃产区均有发生,为害山核桃树的大小枝条,造成枝条枯死,削弱树势,降低产量。症状:主要发生于秋季。一般无明显病斑,只见12年生枝条及其上的芽干缩枯死,偶尔可见小枝梢部或中间有黑褐色或红褐色病斑,染病枯死的大枝条,除枝上芽干缩枯死,用刀削之,可见皮层已变褐坏死;之后,大小病枯枝上产生多数小黑点,为病菌的分升孢子盘。这些病枯枝到第2年夏天,会遭受一中天牛蛀食,容易被误认为是小天牛为害所致。病原菌:为真菌中的椭圆黑盘孢菌,学名为(Melancinumoblongum)属半知菌亚门。病枯枝上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升孢子盘,初埋生于

2、皮层内,后突破皮层外露,内生多数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初无色,后变暗色,椭圆形,单细胞,两端钝圆,有一端稍弯,大小为(10.616.5)UM*3.3UM。病害发生规律:根据调查和连续两年共85株定株观察,山核桃枝枯病开始于8月中下旬,盛发于秋季打收山核桃之后的10月11月,冬季也有少数新的病枯枝出现(染病遭冻所致),在山核桃旺盛生长的上半年,不见有新的病枯枝出现,在上半年见到的都是上年遗留下来的老病枯枝,这些老病枯枝在夏季会遭受一种小天牛蛀食,容易被误认为是小天牛为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上过冬,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入侵。病菌孢子捕捉实验表明,45月和9月发病林内都有病菌孢子传播,可病

3、菌却要到8月上中旬才开始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病菌是一中弱寄生菌,可能侵害旺盛生长的山核桃枝条,或侵染了,但难以活动为害,即所谓“潜伏侵染”,到秋季山核桃树长势转弱,抗性降低,病菌才得以侵入,或从潜伏状态活动起来,使山核桃枝条发病枯死。防治方法:(1) 加强管理,增施栏肥,或复合肥,或专用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 冬春清除病枯枝并烧毁。(3) 据实验,在5月间往树上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1015天一次,连喷3次,效果良好。二 山核桃褐斑病褐斑病是山核桃树叶片上的一种常见病,山核桃产区均有发生,影响树势和产量,山核桃苗木尤易受此病危害。病症: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

4、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互相连接成较大的褐色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细小粒点和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坐和分生孢子,病叶易干枯脱落。病原菌;是一中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学名为(Cercospora juglandis Etswingle),分生孢子梗410根丛生与分生孢子座上,梗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鼠尾形,稍弯曲,有59个分隔,大小为(3051)UM*(3.14.2)UM。病菌主要在病落叶上过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在病落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为害。一般6月初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通常虫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管理粗放,树势年旺,以及多雨年份发病较

5、重。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晚秋及时清除病落叶并烧毁。 (3)发病初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1015天一次,连喷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三 山核桃苗木根腐病山核桃苗木根有时会因烂根而一簇簇死亡,烂根的原因是由于圃地潮湿,根系窒息腐烂,土壤中的病菌如镰刀菌类就会趁机侵染为害,使根系腐烂,导致苗木枯死。防治方法:(1) 及时排水,防止圃地积水;(2) 病区边缘开沟隔离,沟内撒石灰;(3) 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的500倍液浇灌病区。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二) 一 山核桃蚜虫(Kurisakia sinocarye

6、 Zheng)山核桃蚜虫又名“油虫”、“麦虱”。属同翅目,蚜总科,分布浙江、安徽各山核桃产区,危害山核桃树。危害情况:以小蚜刺吸嫩牙跟汁液方式为害。每年4月上中旬即“清明节”前后危害最重,此期13代小蚜重叠在一起争相刺吸,进入为害盛期。为害严重时,使雄花枯萎,雌花开不出,树势衰弱,产量下降。形态特征:第一代蚜(母蚜):赭色,无翅,体背有皱纹,具肉瘤,触角短,4节,缩于腹下,无父管,形似一只“小乌龟”。第二代蚜;体嫩黄色,无翅,扁平,椭圆形,触角5节,复眼红色,腹背有绿色斑带两条和不甚明显的瘤状腹管。第三代蚜:为有翅蚜,翅前缘有一黑色翅痣,触角5节,腹背有两条绿色斑带及明显的瘤状腹管。第四代蚜(

7、性蚜):体无翅,无腹管,触角4节。雌蚜黄绿色带黑,头前端中央微凹,尾端两侧各有一圆形泌蜡腺体,分泌白蜡,雄蚜体色较雌蚜深,头前端深凹,腹末无泌蜡腺。越夏型:体黄绿色,无翅,个体极小,体扁薄如纸。生物学特征;一年4代。10月下旬11月初卵在山核桃芽缝、叶痕以及枝条破损裂缝里越冬,一处一粒或十几粒,翌年1月中下旬2月上中旬孵化为第一带小蚜,初为黄色。后转为暗绿色,象小乌龟并慢慢地爬至山核桃树的芽缝里刺吸取食,至2月中下旬(雨水前后)开始从芽上陆续转移到芽下小枝上刺吸为害,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虫体发育增快,到山核桃开始萌动的3月下旬4月初(惊蛰以后,清明前)发育为成熟母蚜,开始进行孤雌卵胎生产第2代小

8、蚜。第2代小蚜一经产下便可爬至正在萌发中的山核桃芽叶上刺吸为害,到4月上中旬(清明节前后)又开始进行孤雌胎生,生产第3代小蚜,聚集于山核桃新叶上,刺吸为害,此时,第一,第二,第三代蚜虫都可以看到,竞相刺吸为害,进入为害盛期。到4月下旬,第3代小蚜的背肩两侧开始形成翅芽,继续成为有翅蚜。不久,有翅蚜产下非常微小的第4代小蚜于山核桃叶背上并于5月上中旬(立夏前后)开始休眠越下,称为越夏型。越夏型蚜体黄绿色扁薄如纸贴于叶背不吃不动,直到9月中下旬才开始慢慢苏醒过来恢复活动,同时体形增大,颜色由黄绿色转为黑绿色,在叶背刺吸为害。直到10月下旬11上旬发育分化为无翅的雌蚜和雄蚜,交配产卵,卵产于山核桃芽

9、上叶痕以及枝干破损裂缝里过冬,每雌蚜产卵1-5粒,卵产后,雌、雄蚜相继死亡。山核桃蚜虫在越夏期间,由于高温、干旱的影响,可引起大量干瘪发黑死亡。越夏后恢复活动已快到深秋,山核桃叶近于黄化,危害就不重。山核桃虫喜欢湿润凉爽、阴坡虫多,阳坡虫少,山坞虫多,山冈虫少。连续几天大雨并不能使虫口下降,但34月出现的严重“倒春寒”,则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选用40%氧化乐果按1:0或1:1浓度在树干周围打孔注药,方法是手拿快口1CM左右的小尖斧,以10CM的间距,45的倾斜在树干上环状打孔,孔深至木质部1CM左右,然后用小塑料壶挤滴氧化乐果药液12滴,以不流漏为度,防治效果90%以上。二 山核桃蝗虫主要有

10、摹螳秦蜢和绿腿复露蝗两种。(一) 摹螳秦蜢(China manfispoides Walker)属直翅目秦蜢亚科,秦蜢属。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与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为害的寄生主要有山核桃、山茱萸、馒头果、榆树等18种木本和草本植物,山核桃产区为害山核桃为主。为害情况:以跳蝻和成蝗直接吃山核桃叶子,严重为害时树叶被吃光,造成产量颗粒无收。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平均体长25.6MM,宽4.0MM,黄褐色和灰褐色两种,翅灰褐色长约21MM,伸达腹末。雄成虫平均体长17.8MM,宽3.0MM;黄褐色一种,翅灰褐色长约19MM,超出腹末6MM左右。雌雄成虫触角丝状,11节短而细,后足腿节有3个环

11、形褐斑。卵长椭圆形,略弯曲,褐色,长约8MM,宽约2MM,一 端圆钝,另一端略尖且有一圆环似的帽盖状,通常十几粒胶结成圆桶形。跳蝻有淡黄色和灰褐色两种,后足腿节有分布均匀的3个明显的棕褐色斑纹。生物学特征;一年一代,一卵在表土中过冬,翌年5月中旬卵孵化出跳蛹,孵化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常成堆地聚产在阳光充足,杂草较少的地方,10月下旬成虫死亡。跳蝻共5龄,平均历期为76.6天,一龄跳蝻在地表活动为害小灌木和杂草,2龄跳蝻上树为害山核桃叶子。新鲜人粪尿水对成虫有一种特殊的引诱力。成虫进入性成熟期纷纷下树到地面,交配产卵。摹螳秦蜢在避风向阳的坐北朝南地段发生重

12、,山脚比山冈发生重,林地灌木植物、柴草如金樱子、锦鸡头、馒头果丛中容易发生。防治方法:(1)二龄跳蝻前防治,该期跳蝻主要分布在山脚、地角、田边、路旁、杂草中,以取食地表杂灌(馒头果等)及禾木科杂草,且呈聚集分布,用20%杀灭速丁1:1500倍掖地面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2)成虫期防治,在有蝗虫活动的山核桃林地上对方浸透含有90%晶体敌百虫尿水药掖的稻草堆(90%晶体敌百虫2KG溶化后和25KG尿水混合),一般10M一堆,一亩67堆,每堆稻草12KG,短时间内成虫嗅到尿水气味就会很快飞来取食。会立即中毒死亡。(二) 绿腿复露蝗 (Fruhstorferiola viridifemorata

13、 Caud)属直翅目秃蝗亚科,复露蝗属。分布在浙江天目山区、临安昌化等地,寄主有山核桃、山茱萸、柑橘、馒头果、马铃薯、番薯藤、玉米、黄豆等植物。为害情况:初孵跳蝻以禾木本科、豆科等植物叶子为主食,随着虫龄增大逐渐转移到山核桃和山茱萸树上危害,严重危害时,树叶被吃光,产量当年欠收。形态特征:成虫体长雄虫2425MM,雌虫2830MM,绿褐色,前胸背板宽平,触角丝状,前翅褐色,后翅基部无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黄褐色,上侧具两个黑色横斑,后足胫节端青绿色,基部黑色。近腹部有两个黑色横斑,初孵跳蝻体绿褐色。头略棕红色。卵灰白色。长椭圆形,长约8.5MM,宽约2MM。生物学特征: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中越

14、冬。卵多成块成堆的产在山脚路边、杂草较少、土壤教疏松的地方。初孵跳蝻出现在4月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7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8月下旬成虫开始死亡。跳蝻共4龄,历期70天左右,初孵跳蝻以地表禾木本科和豆科等植物为食,二龄起上树危害山核桃叶子。新鲜人粪尿水对成虫有一种特殊引诱力。绿腿复露蝗在避风山凹、山湾易发生,山脚比山冈先发生,林内及附近旱地开垦地多,马铃薯、黄豆、玉米等蝗蝻食料丰富,土壤又松的林地发生重。防治方法:参考摹螳秦蜢防治技术。三 山核桃天社蛾山核桃天社蛾又名青胯白舟蛾和青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国内分布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国外分布于日本、越南。危害山核桃树叶。危害情况:大发生年代,幼

15、虫食叶,“上午一片青,下午一片黄”,仅留叶柄和枝干,山核桃提早落果,引起枝干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25MM,雄蛾略小。翅展雄3946MM,雌50MM左右;头和胸背灰白掺有褐色;腹背灰褐色;前翅暗红色褐色掺有灰白色和黄绿色鳞片,沿前缘到基部较灰色,内外线暗褐色很不清楚,后翅灰褐色,前缘较暗,有一模糊外带。触角羽状,端部死状。幼虫长2540MM,头部粉绿色,上有白色的小点粒,头胸间有黄色环一条。3龄前青绿色,4龄后黄绿色,并出现红色或紫色背线,两侧有白边,气门红色,肛上板红色。蛹长2030MM,黄褐色或黑褐色。卵圆形,油菜子大小,初产时黄色,孵化时黑色。生物学特征:一年4代,以蛹在地表下半寸左右在土中过冬,一般疏松潮湿的草丛植被,碎石片下较多。蛹于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产卵。幼虫共4龄,25天左右。4代幼虫为害期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上旬。初孵幼虫在卵块周围群集为害食叶成缺刻,3龄后食量增大。幼虫无论在晴天还是在阴雨天在上午810点左右都要从树顶爬至树基,然后又重新返回,在树干上上下下来回爬动。13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各代成虫出现分别在4月上旬,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