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未来.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27097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的未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哲学的未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哲学的未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哲学的未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哲学的未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的未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的未来.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哲学的未来本文由brank16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哲学的未来 中国哲学的中心是所谓儒、释、道三教。其中儒、道是土生的思想主流,佛教是来自印 度。而三教都是生命的学问 ,不是科学技术,而是道德宗教,重点落在人生的方向问题。 几千年来中国的才智之士的全部聪明几乎都放在这方面。 生命的学问讲人生的方向,是人 类最切身的问题, 所以客观一点说, 我们绝对不应忽略或者轻视这些学问的价值。 中国人 生 命的学问的中心就是心和性,因此可以称为心性之学。 三教的发展是源远而流长,根本未尝停滞。要说停滞也只可说在明亡以后的满清三百

2、年。 可惜西方的学者大都不明此点,以为先秦既是中国哲学发展至高峰的时代,那么这高峰下降 至两汉便是平地,即是说:中国哲学至汉代已停顿不前了。汉代哲学既无甚精采,以后更不 用说了。 西哲首先作如是观的德哲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 1880-1936) 。 在他震撼世界的名 著西方文化之衰颓(一九一八年出版) 中,以他首创的文化循环断灭论,说中国文化生命 的黄金时代只是春秋战国,至于秦汉以后,便以神魂全逝。(参看美人葛达德 F.H.Coddand 及 吉朋斯 P.A.Gbbons 二人合着的斯宾格勒之文化论) 。即不持斯宾格勒的文化观的,也大 都以为中国自秦汉以后,其文化生命已停滞

3、了,并无精采可言。文化生命既停滞,哲学思想 自亦无生气可说。若果真如此,则二千年来的历史完全是空白,非历史的历史。黑格尔即如 此说。他说东方文化是文化的儿童期他又说东方世界只知一人是自由的。他的论点,不专 指哲学言,当然黑格尔亦是不承认中国有哲学的。这是他的专横鄙陋。这且不言。他的论点 是综持以观,而重点是落在政治形态上说的,是就政体与法律说。从这方面总持以观,当然 黑格尔所说并非全无道理。但是从政治形态方面而作的总持与笼罩并不真能连其中的艺术、 文学、道德、宗教、哲学,一起压缩下去,而统统贬损到停滞无生气的境地。希腊文化,亦 没有发展到黑格尔所说的日耳曼世界的程度,他说它是青年时期,只代表美

4、的自由。然而希 腊哲学确有其高度的成就,有其永恒的价值。它永远是西方哲学之母。所以哲学自是哲学, 一般的政治、法律、社会、自是政治、法律、社会。两者并不必卷于一起而同其命运。哲学 可独自发展,道德宗教生命的学问亦可独自发展。佛教是与政治无关的,道家虽有关,然而 是消极的。只有儒家向以内圣外王并举,对于政治是有积极的。然而他的内圣之学仍有其独 立的问题与独立的发展:即在外王方面,中国二千年来的政治形态仍然是儒家所痛心疾首、 焦苦思虑的问题。虽未能得其畅通之道,然并非停滞混噩,无所用心。即在这方面,中国的 文化生命也总是在跳动酝酿的。那里是如一般人所想象:二千年来完全是停滞无生气? 关于 这方面的

5、症结,以及黑格尔的论点,我曾详言之于的历史哲学及政道与治道两书。 本讲辞不牵涉这方面,只就心性之学这生命的学问说。 我们应当严正地指出:明未以前二千多年来中国的三教所代表的文化生命,不但在发展 成长的过程中未有停顿,而且高潮迭起。不错,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中国哲学似无价值, 特别是两汉以后的哲学,因为中国文化没有开出科学与民主,似乎比先秦哲学更无价值,更 易被人忽视,被人诅咒,但是,这种论调是似是而非的,它的根源在于近人的偏鄙。他们一 睁开双眼,便彷佛除了科学和民主,甚么都看不见。一切的道德宗教,彷佛都变为隐形的了。 其实,科学技术、民/主/政/治的重要,是人所共知的,很少人会愚蠢到认为中国不

6、须要科学 与民主。然而,人类还有其它方面的文化与学问,比科学民主对人类更为切身的,那就是正 视生命的学问,即是上面说过的心性之学。中国人在先秦始创了儒、道两家的心性之学。两 汉之后,心性之学发展得精采层出。不但先后在魏晋和宋明两时代分别地把先秦的道家和儒 家大大地发展推进,而且在魏晋与宋明之间的南北朝隋唐时代复摄受并且发展了从印度传入 的佛教。三教一直在此起彼伏的状态中,或在沉静玄默的酝酿,或在有声有色的显扬着。整 个来说,是毫无间断的,可以说是一个大酝酿,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显扬。显扬是就当代说, 酝酿是就未来说。从大酝酿可以说中国哲学是晚成的大器。大器所以晚成,就是由于长期的 积蓄与考验。中国

7、哲学的积蓄是极丰富的,中国哲学所受的考验是极为频繁的。然而,中国 哲学长期的大酝酿使人不能不承认它具有一大本事 - 经得起任何的挫折与苦难。抗日时代 一个日本人曾说中国好此一个大海蜇,它的皮厚而韧,刺它一千锥子,它好像无反应。但见 它在怒海狂涛之中浮沉翻转,而它的生命始终未衰。不错,中国民族性的一方面,坚忍只在 抵抗侵略捱受灾难之时显出,是消极方面的事;而在积极的进取方面,中国民族具有独特的 优点,那就是消纳外来思想外来文化的高度融摄能力,从而我们亦可说中国是一个大海绵, 彷佛对甚么都能吸收接受。试看人类的历史,有那一民族真能如此? 中国二千年来的历史正 好比长江出三峡弯弯曲曲好像总在郁闷着。

8、然而实可说是大酝酿。一出三峡,便直通大海 了。 明白了中国哲学发展至明未才有停滞,现在让我们回顾两汉以后至明亡的中国哲学。首 见,魏晋名士的清谈,把道家思想发展至极高的境界。虽然魏晋时代政治腐败,然而在道家 玄理的发展史上,可谓黄金时代。名士谈玄所显的精采,为后世任何年代的人所不能企及。 平心而论,道家思想是生命的大智慧。近人向声背实,以近世功利主义的立场看它,便难免 误以为它无价值。其实一切人生智慧人生学问都有价值,只因人是人,人要生活,更要生活 的方向。魏晋以后的南北朝,在政治上确是糟透了。北朝统治者是胡人,为夷狄,南朝更为 糜烂。幸而此时期的文化生命并未断灭。因为印度传来了佛教。南北朝整

9、整数百年便是用于 对佛教的接受和酝酿,酝酿至隋唐才达到最高峰。从消纳佛教,最可看出中国人智慧的精采。 功利主义者的心目中,佛教的人生智慧当然无价值。这看法的错误,是不待多言的。 魏晋的道家玄理与南北朝隋唐的佛学玄理,是中国玄学中最精采的。魏晋玄学最具代表 性的是王弼、向秀、与郭象。王弼死年二十四,而他在玄学上的造诣,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极 难找得敌手。他所注解的老子道德经,最能切合原意。他所注解的易经,亦有划时代的价值。 他扫清了汉人的象数,独辟简洁精微的义理途径。向秀、郭象的注解庄子,亦独铸机轴,大 畅玄风。思理既精,文字亦美。南北朝隋唐的佛学玄理方面,首先有讲般若的僧肇,他也是 年青即逝的哲人

10、。他的杰作肇论为典雅的骈体文,谈佛理极为莹彻高圆。因此为它作疏 的人甚多。中国佛学的第二个大人物是竺道生。虽然他讲的是佛教,但是具有孟子的灵魂。 正如孟子在儒家人物中首先提出人人皆有四端之心,皆有良知良能,为人的成圣成贤发掘了 先天的超越的根据,竺道生亦孤明先发 ,在佛学人物中,道先大胆提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 性,皆可顿悟成佛,为一切众生成佛提供了先天的超越的根据,并提供了实现成佛的途径 -顿悟,大开中国佛学圆顿之教之门。僧肇讲般若,代表中国佛学般若一系,而竺道生讲涅盘, 又代表中国佛学涅盘一系。至隋唐,中国人自创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佛教宗派 - 天台、华 严、禅。天台宗的开山祖是慧思,而大成于智

11、顗,即隋炀帝所赐号曰智者的。智者大师真了 不起,在谈心性的智慧方面,在融会消化佛教方面,其学思的地位真是上上的高才大智。他 的摩诃此观真是皇矣大哉的警策伟构。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古的圣奥古 斯丁、圣多玛,与及近世的康德、黑格尔之流,在其学术传统中,都未必能有他这样的地位 与造诣。而且,在修持践履方面,智者大师又是安禅而化,位居五品 。当时称之为东土小 释迦。可见其境界之高与声望之隆。西方哲人往往智思精严卓特而品德卑陋庸俗。此亦足见 东西哲学之不同。华严宗的贤首,地位正如天台宗的智顗。他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 言十玄门。即从哲学上讲,亦是最高的玄思玄理。这是中国和尚从消化佛经而展开的

12、玄理, 并不是印度原有的。这岂不是上上的哲学? 至禅宗,中国佛学发展至最高峰。禅宗的六祖慧 能,便是辉煌奇特的人物。重要的,是他特别着重本心真切的顿悟。轻视本心以外的文字、 偶像与仪式。其直指本心的独到之处,甚似孟子。因此我们可以说:孟子的灵魂,在中国佛 学人物中,先后得到两次的复苏或再现。第一次是竺道生,第二次就在禅宗的六祖慧能。换 而慧能是孟子灵魂在后世的第二步(次) 句话说: 竺道生是孟子灵魂在后世的第一步(次) 化身, 化身。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隋唐是中国玄理佛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种学问与科学民主均 无关,而且在西方亦找不出这种学问,难怪西方人忽视或蔑视它。然而不管它的价值如何, 起码

13、我们不能赞同斯宾格勒的说法,因为东汉末至唐一直是道、佛两种玄理先后相继大显扬 的时代,那里有文化生命停之说呢? 佛学发展至唐代的禅宗六祖,已经酝酿烂熟到无可再发展的阶段,加上复杂的因素,宋初 便有理学的出现。理学被后人称为新儒家(Neo-Confucianism) 。这是由于它是先秦儒家思想 的新阐发之故。理学大家周、张、程、朱、陆、王等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与西方的大哲学 家相比是毫无逊色的。而且,他们的成就,是超越哲学家的,哲学家的成就只在逻辑的思辨、 理智的游戏(Intellectual play) 上显精采露头角便够了。 西方哲人大多如此。 所以罗素在西方哲 学史论叔本华一章里亦 不免衷

14、心一叹: 除了对动物仁慈之外,很难在他(指叔本华) 的生 活里找出任何具有素德的证据。在其它一切方面,他是完全自私的。一个深切地相信制 欲与放弃这种美德的人,竟然从来未有尝试把自己的信念附诸实行,那是难以相信的事。 (It is hard to find in his life evidences of any virtue except kindness to animals. In all other respects he was completely selfish. I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that a man who was profoundly co

15、nvinced of the virtue of asceticm and resignation would never have made any attempt to embody his convictions in his practice.) 叔本华的确如此。许多西方哲人私生活的庸俗不下于叔氏。即罗素本人亦不能 自外。罗素这话点出了西方哲人品德上的弱点,从而亦可从反面映照出中国圣哲既哲且圣或 者中国贤哲既哲且贤的优点。我们可以套用罗素的语言,说:典型的中国哲人,就是毕生尝 试把自己的深切信念贯注入全部行为的哲人。(All typical Chinese philosophers a

16、re philosophers who have been through out their lives attempting to embody their profound convictions in the whole practice.) 理学家可敬可爱之处在此。理学家都具圣贤型的人格,他们除了智能高之外, 还有极为强烈的道德意识。程朱一系的人物如此,陆王一系的人物如此。陆王一系最后一个 代表人物刘宗周(蕺山) ,便是当明亡之际绝食而死的,从而亦可见他们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 任感。 以上是中国自魏晋至明末学术生命的大概,从此可见三教此起彼伏式的发展使二千多年 的文化生绵延不断。可惜清代三百年,由于满族的高压,学者被迫研究没有生命没有血肉的 考据学。民族的慧命窒息了,文化的生命随之衰歇了,二千多年的学统亦亡了。所以清代三 百年是中国民族最没出息的时代。在明亡之时,中国文化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