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26886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好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谈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陈安平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家长在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弊病。如选学校选老师,过分的把子女成才教育依靠学校、依靠老师,而忽略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对孩子如何成才,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得不到发挥,结果使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虽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但收获很少,造成失望大于期望。因此,每位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如何按教育规律办事,真正明确非智力因素培养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意义,采取科学的方法,搞好

2、家庭教育,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关键词:择校 非智力因素 智力 学校习惯近几年,在我们油田内部部分家长中,择校之风和送孩子到大城市读书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部分家长从小学起就不断的给孩子选择学校,还有部分家长不惜重金托门子找关系将孩子送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甚至到国外读初中、高中,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如何才能成才,孩子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家长知之甚少。这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成才过分地依赖学校,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忽视了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果造成事与愿违,使家长失望大于期望。从2004年开始,我对到外地上学的12名孩子进行

3、跟踪调查,在调查的这12名学生中有4名到上海读书,有6名到天津读高中,有2人去北京,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有8人是处级以上干部家庭,有3名是公司老板,有1人是通过亲戚关系。他们的家长平日比较忙,对孩子教育顾不上,这12名同学中有7人学习中上等,有5人学习较差。结果发现,去这些城市上学的孩子80%以上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在生活上讲吃讲穿,一味模仿大城市的一些不良的生活做法,几年学习后,有7人参加高考,只有2人当年考上大学,3人回油田复读,2人花高价继续送到国外,其余5人没有毕业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这12名学生和原先班内相同成绩的同学相比,不但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整体有所

4、降低,并且学习的非智力和习惯普遍较差。综上所述,我认为孩子盲目择校,忽略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因此,我认为盲目地为孩子选择学校,还不如抓好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一、何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常常发现,在同一起听课的学生中,其表现并不相同,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的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有的情绪焦躁、坐力不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表现呢?这就在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同造成的。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紧密的联系,学习的兴趣则是

5、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为什么有的人做某一项事情能做到废寝忘食,像入迷着魔一样,一分钟也不舍得耽误呢?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心烦意乱,产生不满、烦恼、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这时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事情,无法安心学习。而当我们处于欢乐喜悦、满意等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不仅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头脑也显得格外灵活,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会自然的提高,这就是通常谈的情感的作用。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失败了1000次,终于提炼出了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演算的纸摞起来几人高,最后终于成功。他们的成功重要的因素就是一种意志的力量,意志是被

6、称为是一种与困难作斗争的能力。实验证明,凡是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都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坚强的毅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周围事物,凡事不轻信、有主见、肯努力,不虚度一生,工作学习充满热情,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的成败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寻常。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进行30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心,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我国曾对115名在市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同学进行过一次详细的调查,发现他们中间智力超群者并不多,家庭的

7、物质文化条件也不优越,然而,大多数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意志坚强,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上述材料和研究证明,任何卓越的智力活动成果,既包含了一个人的智力因素,也包含了积极的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非智力因素。当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们对非智力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没有像重视开发智力那样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正确的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呢?当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了解智力因素的作用,不知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过分的依赖学习环境和条件,其实是一种逃避家庭教育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作用。因此,当家长了解了什么是非智力因

8、素的时候,我们还要深入了解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关系,提高我们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培育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操作系统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技能的加工和处理工作,如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巩固习得的知识技能等。动力系统表现为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过程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

9、的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也就形成他性格的理智属性;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性格属性,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智力也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提高。非智力因素可以对智力因素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如两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同,但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学习目的明确,有“我要学”的兴趣,勤

10、奋、自信心强等;后者学习目的模糊,存在“要我学”的应付态度,懒惰、松懈、自卑等。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前者优良,后者低劣;推测他们未来的事业,前者将较有作为,后者可能一事无成。近几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曾对初四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智力因素中等的学生进入到优秀行列。例:有一个男生,智力中等,非智力因素良好,他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意识到自己思维不灵活,于是就十分用功,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二名。由此可见,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家长是重视智力投资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看到孩子学习成绩

11、不好,便归咎于孩子脑子笨,归咎于老师教不好。于是,听之任之者有之,服用“脑复康”、“记忆灵”等补药者有之,打骂者有之。还有一些家长则用请“家教”的办法来弥补,强迫孩子增加学习时间和作业量。更有甚的是为孩子转学、择校等等。这些家长尽管用了不少办法,付出了很大的技术和经济代价去督促孩子的学习,但是由于没有去探究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可能存在的“病因”,所以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使这些孩子因受挫而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或因厌学而误入歧途。2006年我校曾对初二、初三500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有36.5%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因担心考试而害怕学习,有46.4%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意

12、志、主动性和自觉性,有10.3%的学生厌学。从这里可以看到,缺乏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成为开发中学生智力的一大障碍。同时,由于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少数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势态,幼稚、脆弱的心理常常会使他们初登社会舞台就扮演了悲剧角色,实在令人惋惜。三、家长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方法1、家长要对子女的心理全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全过程是由认识情感意志三部分组成的。因此,在重视对孩子进行属于认识过程的智力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孩子逐步确立一个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学习目标,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感情,磨练孩子的学习意志,这样才能保

13、证智力训练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2、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立自主、知难而进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让孩子每天跑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都坚持不懈;让孩子天天写日记,无论多么忙碌,都不忘记;让孩子天天读报,从不间断。这些做法都对帮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获得可贵的坚持精神大有益处。家长也可用杰出人物的伟大人格熏陶孩子,如布鲁诺为真理不怕火刑的事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的毅力,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张海迪知难而进的精神等,都是孩子人格健康的精神营养。当孩子做事或学习碰到困难求助与家长时,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处处保驾,而应启发诱导,鼓励孩子开动脑筋独立完成。3、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从小就给孩子安排

14、合理的生活制度,让孩子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要求按时起床就寝,不让孩子睡懒觉,也不因看电视或来客人而影响孩子按时睡眠。在学习上可要求孩子先复习再做作业,先预习再上课,先构思再下笔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开始执行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但要坚持,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孩子在遵守生活制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自制能力。4、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在温室中培养不出松柏的性格。我们的孩子是糖水中长大的,可以说要什么家长满足什么,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差,吃不起苦,经不起挫折,受不起批评。但是将来的生活现实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学习本身说,想取得良好的成绩,没有一点拼劲也是不可能的。孩子到校读书,应让孩子自己走路,

15、家长不必用车子接送。在家里让孩子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学校要求孩子在暑假开展“当一天家”活动,有的家长在暑假期间送孩子下乡到亲属家里去开开眼界,有的家长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人格因素往往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家长要事事处处注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家长以身作则,做事不马虎,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本人的事业心和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可以对孩子的毅力、意志产生良好的影响;家长本人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尊敬老人,友好邻居,助人为乐,有助于对孩子的情感的熏陶。因此,父母要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事事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参考文献:1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1996年11月第1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徐应隆著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1982年3月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3李春祥著初中家长学校教材,2006年8月第2版,河南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