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6834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海珠区2012届高三综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学年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试题本试卷共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2、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图11图1是到某一著名海滨旅游时拍摄的景观照片。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Ks5u2水稻是亚洲和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我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3图2是反映我国四城市附近一次寒潮天

3、气过程的四幅天气图。读图文回答:b天津1060a1062.5武汉c北京1060d1072.5杭州图2(单位:百帕)A. 寒潮发生过程的天气图由先到后是acbdB. 寒潮发生过程的天气图由先到后是cbdaC受寒潮影响下城市天气状况是北京、天津出现雷雨交加 D. 受寒潮影响下城市天气状况是武汉、杭州出现阴雨连锦Ks5u4图3表示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s B200/sC300/s D400/s图3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据此完成5-6小题。5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

4、B地质 C气候 D水文6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 B缩短运营里程C保护野生动物 D较少占用耕地7图4为7月初在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处可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是A. 处该船顺水航行 B. 处风平浪静C. 地寒冷干燥 D. 地森林密布 图4图5图5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8-9小题。8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 B人口数量少 C经济落后 D远离东部9图5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K

5、s5u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10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6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图中对应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是Aa、b、c Bc、b、a Cc、a、b Db、c、a图611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主要水稻生产分布区和拥有种类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A地形条件和劳动力条件 B气候条件和技术条件C交通条件和消费市场 D气候条件和劳动力条件二、非选择题:本大

6、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40(28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不同等级的城市MS高度表(米)500以上200-5000-200-4-0Y飓风移动路径河流、湖泊运河棉花图例图9太 平 洋印 度 洋西北回归线大洋南回归线(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 风,该源于海洋的盛行风对当地气候提供充足的 ,形成丰富的 ,使当地气温 。(8分)(1)偏西(西南;西)(2分);水汽(2分),降水(2分);升高(2分)。(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据图简述其可能的形成原因。(6分)(2)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2分);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2分);在飓风(台风)影响下,多暴雨和风暴潮影响(2分)。(3)

7、图9所示的Y、S两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自然条件的共同成因。(6分)(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2分);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2分);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2分)。(4)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发展,它属于该市的 结构调整,这种调整是如何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8分)(4)产业(2分);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2分);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2分);周边地区的工业发

8、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2分)。41(28分)图12为我国黄河流域上的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图12 表3 单位:% 年份煤炭电力油气纺织其它200546.112.311.010.919.7200960.78.112.32.216.7(1)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有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 和 两类。(12分)(1)内陆地区(2分);高原地形(2分);气候较干旱(2分);植被稀少(2分)等。耕地(2分)和草地(2分)。(2)该区域的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4分)Ks5u沙地: ;旱地:

9、。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2分);旱地:水土保持(2分)。(3)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气源地,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是 ,岩石类型是 。(4分)向斜(2分);沉积岩(2分)(4)据图表资料,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及其近年的变化,并解释原因。(8分)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2分);2009年较2005年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2分)。原因: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2分),工业对矿产资源依赖性更强(2分)。2011学年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10、A2B3B. 4B5A6D7A8C9C10B11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40(28分)(1)(8分)。偏西(西南;西)(2分);水汽(2分),降水(2分);升高(2分)。(2)(6分)。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2分);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2分);在飓风(台风)影响下,多暴雨和风暴潮影响(2分)。(3)(6分)。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2分);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2分);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2分)。(4)(8分)。产业(2分);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

11、业的发展(2分);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2分);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2分)。Ks5u41(28分)(1)(12分)。内陆地区(2分);高原地形(2分);气候较干旱(2分);植被稀少(2分)等。耕地(2分)和草地(2分)。Ks5u(2)(4分)。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2分);旱地:水土保持(2分)。(3)(4分)。向斜(2分);沉积岩(2分)(4)(8分)。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2分);2009年较2005年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2分)。原因: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2分),工业对矿产资源依赖性更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