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263383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

2、、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材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对整个世界的认识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世界观体

3、现方法论 D、世界观与方法论互相决定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社会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A、 B、 C、 D、7、“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8、哲学的任务是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9、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世界观人人都有,

4、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A、 B、 C、 D、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1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12、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

5、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一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13、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C、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14、关于唯心主义表述错误的是A、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B、对唯心主义必须彻底否定C、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D、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15、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

6、营是辩证法 形而上学 可知论 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A、与 B、与 C、与 D、与16、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1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8、“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

7、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 B C D19、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0、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8、. B. C. D.2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22、“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2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2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

9、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25、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A.存在即被感知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7、“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话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

10、会前进的方向 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 B C D28、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世界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里“发展的哲学”说明A. 哲学是一种智慧,是我们寻找新的价值取向的向导B. 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最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C. 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我们对自然界的实践D. 哲学与实践息息相关,来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29、“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A.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B. 哲学是对万事万物反思和升华的综合性科学C. 哲

11、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概括和总结D. 哲学是超越各门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30、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说明A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是唯物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其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就是对各自然科学揭示的特殊规律的概括和总结D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对象,其发现推动着哲学的发展31、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A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C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D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12、思维决定存在3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33、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要从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这说明A. 存在决定着思维 B. 思维影响着存在 C. 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 思维与存在本质相同34下列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C天为阳,地为阴 D万物是我们的表象35、日常生活中经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干部不研究

13、市场,不懂行情,拍脑袋决策,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这种“拍脑袋决策”从哲学上说,是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 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古代扑素唯物主义36孔子提出“畏天命”的观点,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7.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无实花”,是因为唯心主义其思想观念都是错误的 把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把思维离不开概念,夸大为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神化了和绝对 与唯物主义相比较,它只提供方法论而不提供世界观A. B. C. D.38恩格斯说:“一切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错误的反映。”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生哲学使人聪明39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暴露出来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