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26223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教材为根凸显超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教材为根 凸显超越画矩形教学设计句容市实验小学 刘冬教学内容: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2007年7月第一版)第10课画矩形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椭圆”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不但能掌握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还能够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本课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先尝试操作,然后再示范演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

2、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不长,对于“用计算机画图”这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太熟练,不敢大胆尝试操作,所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2.能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画大卡车的过程中,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从而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

3、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解决办法:本课教学采取学生先动手尝试操作,再请学生示范演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试用学过的工具画矩形。1、展示学生画的矩形。2、请学生说出画图过程所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先用所学知识去体验即将学习的内容,即先难后易,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二

4、、导入新课师:“从刚才同学们画图所遇到的困难可以看出,用我们过去学过的工具画长方形很困难,其实,“画图”中有画长方形的工具,只不过我们要叫它“矩形”工具。现在大家看这两种矩形 ,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板书课题:相似的“矩形”与“圆角矩形”三、教学新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师: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植树造林可以抵挡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师:因为植树造林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环保小卫士们利用双休日时间到苍梧绿园植树来了。出示:环保小卫士们植树情景和你的同桌说说他们是怎么植树的。同桌交流。【设计意图:以学生

5、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的引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社会上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二)自学探索,获取新知1、任务一:画车身(1)老师布置第一个任务,自学本课“画车身”部分的内容,按照例图操作,画出车身;(2)学生演示操作(3)老师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4)指名学生进行操作。2、任务二:画车窗(1)老师布置第二个任务,自学本课“画车窗”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例图操作,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车窗;(2)学生演示操作3、任务三:画车灯和车轮 (1)布置第三个任务,画车灯和车轮;(2)

6、分成16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集体完成的最快最好;(3)老师对小组比赛结果进行点评,对取得优胜的小组进行鼓励,表扬在操作中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4、任务四:画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1)老师提问:刚才画的车轮是怎么画的呢?(提示画正圆要用Shift键辅助) 学生回答。(2)老师继续提问那正方形怎么画呢? 让学生操作后回答。(3)布置任务四:画出一个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4)教师注意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设计意图:利用任务驱动法,通过自学书本上的操作步骤,逐步完成小汽车的绘画。学习信息技术不能仅仅靠教师的演示,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学,可以让教师解脱,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其主动性,从

7、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5、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该有的东西。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添加的物品。学生1:我准备在公文包下面添加画两个轮子。学生2:我准备在小床上添加画枕头和被子。学生3:我准备在书橱上添加画一个闹钟。学生4:我准备在冰箱上添加画一个花瓶。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给予评价,之后老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师生共同评选出今天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颁给“优秀作品奖”、 “最佳创意奖”等。【设计意图: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间的互相比较、品评,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

8、欲望,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四、联系旧知,获取新知不同状态“矩形”的画法1、出示,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状态矩形(1)空心矩形:边框线是前景色的矩形框,中间是空的。(2)双色矩形:边框线是前景色的矩形框,中间填充的是背景色。(3)实心矩形:没有边框线,是以前景色填充的实心矩形。2、画一画【设计意图:学生再学习椭圆工具时已经学会了画除空心圆、双色圆、实心圆的方法,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能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同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五、课堂回顾,课外延伸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的?请同学们打开书,填写书上的“成果

9、蓝”。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工具“矩形”工具,你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习的工具拼出优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觉得比较好的可以送给老师打印。【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谈收获,使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下课不等于这节课就结束了,将兴趣带到课外,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画矩形,虽然是一节新授课,但“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之前所学的“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以教材为学习基础,采用任务驱动法,以情境为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等方式,共

10、同来完成教学内容。通过牢固掌握“椭圆”工具,自主学习“矩形”工具和“圆角矩形”工具,从而能进一步自学工具栏中的其他工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力争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知识的展现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得到,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基本上实现了这种设计,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

11、,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探索、求解。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富有趣、异、疑特征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度适当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信心技术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教师根据这一特征处在学生的角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教师应该创想的。大抵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我想,信息技术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回归本质,让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否则就是技术与技术之间的传承。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没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只会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设计,就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让我们在每一节课中处处见精神、显工夫,那就能成就人生,成就完美。(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刘冬 邮编:21200 联系电话:13921553751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