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2617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监利县实验小学 李莉【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教学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分别以诸

2、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身份讲述这个故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前后联系的阅读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前后联系的阅读方法。【教学流程】一、导课给力播放三国演义片头,师评书导入: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且说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乎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孙权之都督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着实忌妒,总想找机会对付他。机会终于来啦!这一日,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课

3、文。二、导读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指名回答。(引导复习用要素串联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要素串联。)2、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用一个词)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指导读)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3、学生质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三、导学探究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用笔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分别汇报,品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指导朗读:先读出雾大,再分别以鲁肃和诸葛亮的身份来读。(2)指导联系前文来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第一天,

4、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1)比较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与“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2)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知天文。(3)小结学法,板书:前后联系。运用前后联系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前后哪两部分连在一起能反映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小组汇报: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5、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生谈,师引导各种形式反复读,品“笑”,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识人心。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生谈,师引导各种形式反复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生谈,师引导各种形式反复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懂地利。四、导评拓展1、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分别以曹操和周瑜的口吻讲故事。2、从文中四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写一句话送给他。五、导议升华再读课题,议“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