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25501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0223215317)(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序言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校“国内知名、省内一流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沈阳理工大学按照十七大精神和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照“巩固成果、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促进发展”的方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结合国家和辽宁省的有关精神,特别是 XX 年度全省教 育工作会议要求,特

2、制定本规划,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战 略规划和行动方案。二、学校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组织带领全体师 生员工,艰苦奋斗、拼搏向前,建设了浑南新校区,学校更 名并升格为沈阳理工大学,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在科学发 展观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负重前行,理清了发 展思路,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 略,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圆满完成了新一轮 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 模稳步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稳步提升,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

3、工 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明显增强,沈阳理工大学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朝 着建设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沈阳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经、管、 文、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 多科性大学。目前,学校设有 17 个学院(部), 设有 43 个本 科专业、 23 个专科专业,有 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8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5 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现 有各类学生 29390 人(不含三本生) ,其中:硕士研究生 1269 人,全日制本科生 15879 人,

4、全日制专科生 3460 人。建校 以来,沈阳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8 万余人。学 校已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并在俄 罗斯建立了孔子学院,不断拓宽多层次办学、国际合作办学 领域。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 总占地面积 121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固 定资产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建有万平方 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万册,校园内建有迅捷、安全、稳 定的校园网络。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塑胶运动 场和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 1945 人。 办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为沈理工跨上新 的台

5、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整合传统优势资源,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新兴学 科、交叉学科建设为着眼点, 凝练学科方向, 汇聚学科队伍, 构建学科基地,重点发展国防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全 面推进了学科建设。学校现有 5 个省级重点学科, 1 个国家 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 1 个国家 863 高技术发展计划重 点实验室, 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3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5 个 省 部 级 工 程 中 心 , 3 个 省 高 校 创 新 团 队 。 1234567891011121314(三)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将科研工作作为上水平

6、的攻坚工作,学校通过出台 科研扶持、激励政策及开展科技年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科 研,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科研工 作扎实推进。“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 1500 多 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50 项,获得国家专利 240 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 568 篇,专利授权进入全 国 100 强高校。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学术论文、 专著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 整体结构”的原则,加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加大 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7、引进力度,鼓励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 攻读学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003 人,教授 117 人,副教 授 258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30 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 444 人。目前, 我校教师入选辽宁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 千层次 20 人,有 26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辽宁省教学 名师 3 人,省市优秀专家 4 人,全国优秀教师 3 人,省市优 秀教师 6 人。(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校确立了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实施工程教育,突 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

8、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深化学分制改革。近十年来, 学校实施了以学分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 学改革,成果显著, “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 XX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近十年取得了国家级、 省 级教学成果奖 20 余项,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六)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逐步明确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形成以兵工精神 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的同时,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 展方向。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 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兵工精神融入 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

9、践能力的高级应 用型人才;二是在学科建设上,以学科群、学科平台及学科 基地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优势学科,突出国防特色。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定位,按照“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谐兴校”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 按照人才强校战略、 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放战略, 分步实施, 跨越发展,以实现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至 XX 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明显、重点学科在国 内具有一定影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办学实 力处于省内同类型院校前列,开放式的教学研究型大

10、学。至 2020 年,将学校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重点学科比 较优势明显,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居于国 内前列、 综合办学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型院校前列, 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现代化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三)学校发展战略重点 实施三大战略,即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化发展战略、开 放战略 , 着力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 响力。【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13】【14】1. 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提高 学校育人质量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学 校建设的重中之

11、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 地位,坚持质量立校,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推进教学内涵建设,不断优化高级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要以 人才培养、引进和结构优化为着力点,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 与人才管理的创新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人才,以容人 之短的襟怀爱护人才,以甘为人梯的精神成就人才,以爱岗 敬业的精神教育人才,以情真意切的态度关心人才,以良好 的事业平台留住人才,为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 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人

12、力资源基础。2. 特色化发展战略 实事求是, 因校而异, 因地制宜, 创造特色, 强化特色 ,制定特色化的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今后,我们要在学校特色发展方面下真工夫,打造特色鲜明 的办学体系, 争取某些领域在国内外、 省内外占有一席之地, 直至占有学科与人才的制高点,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3. 开放战略 开放,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的一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只 有坚持开放,我们才能更好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只有坚 持开放,我们的优、劣、长、短就能看得更清楚,学校的发 展就能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实施开放战略, 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出象牙塔的 桎

13、梏,跨越学校围墙的阻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社会 各界、海内外兄弟院校、单位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吸收和 借鉴一切优质办学资源、优秀人才和优秀的学术成果来发展 自己。扩大开放,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下 去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的学校在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影 响社会、贡献社会。四、人才培养规划(一)建设目标至 XX 年,“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 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兵工精神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融 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比较完善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 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有特色、质量较高,毕业生具有 较强的创新精神

14、和实践能力。武器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 高校同类专业的前四名,机械类、信息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 省内前列。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为 16000 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总 数为 1500 人。本科专业建设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为主, 适度增加专业数量,本科专业数量达到 50 个左右。在专业 设置上,向工学和理学专业倾斜,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相 结合的专业学科结构。至 2020 年,形成以兵工精神为特色文化价值观的,以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体系;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质量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武器类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同类专 业的前三名,机械类、信息类专

15、业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高 校前列,材料类、经管类、化工类及艺术类专业整体水平位 居省内前列。普通本科在校生总数为 16000 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总 数为 4000-6000 人,其中博士生 60-100 人。进一步优化本 科专业结构、增加专业学科门类,适度增加专业数量,本科 专业数量达到 60 个左右。在专业设置上,优先发展工学和 理学专业,形成理工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专业学科结构。(二)建设内容1教育教学改革到 XX 年,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这条主线,针 对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和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进 行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明显的推 动作用。在创新专业人才培

16、养模式,突出专业优势,打造专 业特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争取国家级教改立项课题 2-3 项,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每 批次 8-10 项,教育教学成果数量及水平居于省内高校前列。至 2020 年,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推动作 用显著。探索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教学研究 型大学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教育 教学成果数量及水平居于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2教学基本建设至 XX 年,以质量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学校的教学 基本建设。建设一批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示范专业及优 势专业群,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示 范性项目。力争新增省级精品课 6-8 门、国家级精品课 1-2 门、省级示范专业 4-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2 个。至 2020 年,教学基本建设水平高,适应教学研究型大 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