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运动动机 (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25467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章运动动机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4章运动动机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4章运动动机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4章运动动机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4章运动动机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章运动动机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章运动动机 (2).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运动动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一)使学生掌握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和种类;(二)了解动机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三)初步具备培养和激发青少年学生运动动机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框架: 运 动 动 机 运动动机概述 动机理论及其在体育 运动动机的 运动中的应用 激发与培养 运动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本能论 充分重视和利用学 运动动机的功能 动机的行为论 生的各种需要运动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人本论 提高学生的体育成 动机的社会学 就动机 习理论 适当开展竞争,积 动机的认知评 极组织合作 价理论 及时反馈,肯定评 价 端正体育态度图4-1 运动动机教学内容框架图三、知识拓展与

2、深化:(一)运动动机的定义;(二)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强化、维持;(三)运动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四)动机的理论:动机的本能论,动机的行为论,动机的人本论,动机的社会学习理论,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五)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提高体育成就动机,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及时反馈、肯定评价,端正体育态度。 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和种类,理解不同种类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作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运动动机的定义运动动机的定义: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

3、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产生条件:运动动机是在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内在需要,以及体育运动参与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强身健体、提高技能、社会交往、情绪宣泄、追求成功、表现自我等都可能是学生参与运动活动的需要。优良的场地、设备、器械,优美的身体锻炼环境,学校、教师、同学的积极影响,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成为对学生参与身体运动有吸引作用的环境因素。学生有了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就会产生满足运动活动需要的想法。当这种要求与运动环境及条件诱因相适应时,将成为一种驱动力,推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驱力(drive)和诱因(incentive)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心理学家在考

4、虑动机问题时,这两个概念长期占有统治地位(Bourne、Ekstrand,1985)。驱力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身后”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上面谈到的内部需要,诱因指引起个体动机,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是从“身前”对行为的拉动,实际上,它就是上面谈到的环境因素。尽管这两个概念看起来比较抽象,但仍可在实验条件下给以定量化的说明,比如在实验室中,可采取某种强迫的方法让受过训练的老鼠在笔直的小径上直奔存有食物的目标箱。当然,老鼠知道在终点处有食物,为使老鼠跑得更快,激发其动机的方法无非有两个:第一,可以增加它们对食物的需求程度,驱使老鼠获取食物,如

5、增加不给食物的时间。24小时没进食的老鼠比刚吃过食物的老鼠跑得快。这就是运用饥饿增加驱力的方法。驱力是老鼠获取食物的内在动力,增加驱力就是增加老鼠内部动机,驱力越大,动机越强,老鼠就跑得越快。注意,需要导致驱力,但绝不等于驱力。假如让老鼠长时间挨饿,它对食物的需求会变得很高,但当它虚弱得不能行动时,驱力就会逐渐减少。第二,也可以通过增加外部奖励的办法,诱使老鼠获取食物。如可以提高目标箱中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数量大、品种好的食物更具吸引力,老鼠跑得也就更快。这就是增加诱因的方法,诱因是老鼠获取食物的外在动力,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诱因,有可能增加老鼠的外部动机,使其相应的行为表现得更加明显。动机就是驱力

6、和诱因、推动和拉动两种作用相结合的产物。引自张力为、毛志雄. 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运动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运动动机的外在表现与观察:学生内部微弱的运动动机难以从外部观察出来,但当它在学生头脑中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促使他们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努力和坚持性就是他们运动动机的外在表现,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如体育课出勤率、课后锻炼率,课中练习的次数、时间、速度、距离、高度、远度、难度、重量等)观察、推测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二)运动动机的功能运动动机的功能:个体的行为动机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

7、既给人以活动的动力,同时又把握着活动的方向。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具体讲有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并对运动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的关系:良好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培养和激发正确的体育动机,使其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应当认识到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只有正确的动机及其适宜的强度才能对运动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会是消极的。运动动机与运动效果的关系:运动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运动学

8、习与锻炼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动机。学生在运动活动中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满足了心理需要,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运动动机就可以得到加强。(三)运动动机的种类及其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欣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虽然它是相对低级的、个体化的动机,但对学生体育参与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影响较大。学生对参与运动活动拥有较大的娱乐、兴奋和宣泄期待,如不能得到满足,

9、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烦躁、行为不安、注意与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因此,体育教学应安排得生动、多样、活泼,以适当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它是既重交往,又重声誉的运动动机,是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继发性动机,具有相对持久的特征,对学生在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人际互动与相互学习,对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能力等方面追求成功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也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

10、的社会性需要。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为外部动机。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

11、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而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能加强内部动机,也可能削弱内部动机。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奖励的方式以及运动员对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重要程度的认识。如果奖惩得当,则外部奖励

12、甚至小范围内的惩罚都可激发运动员的正确行为,并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反之,则有可能破坏内部动机,得到相反的效果。关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E.L.Deci做过一系列的实验(刘淑慧等,1993)。他将被试分为三组,让他们去完成一些十分有意思的题目。甲组被试在开始解题之前就被告知每解出一道题 就付给多少酬金,乙组被试是在完成规定的解题任务之后宣布解出一题的酬金,丙组被试不给任何报酬。在规定的解题时间结束之后,三组被试留在各自的房间里,所有房间里放有杂志和另外一些同样类型的问题。他们可以在房间内随意从事任何活动,没有其他人在场,也不对他们提出任何要求。实验的假设是此时仍去解题

13、的人,是纯粹由于兴趣即内部动机所驱使。实验结果表明,不给任何报酬的丙组和实验后才给报酬的乙组,要比实验前就告知给予报酬的甲组有更多的人在实验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用更多的时间去继续解题。因此,Deci得出这样的结论: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以后就被称为德西效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认为将动机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不足以揭示行为激起和调节的本质特征,而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是指自主选择行为和承担行为责任的程度;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做出特定行为的程度。奖励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自主性。Deci认为:事先就告知将给予奖励的被试,

14、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就会把当前做的事归于因为我将为此得到报酬,也会考虑给予我的奖励对于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来说是否值得一干。而在完成解题任务后给予奖励的被试的内部动机未被削弱,这一点或许正是考虑给予奖励的时机的依据。不过,“德西效应”仅指单独给予奖励所产生的结果。如果在给予奖励的同时伴以对能力进行积极肯定的正反馈,效应就复杂了。这种情况既可能引起内部动机的下降,也可能提高或维持内部动机水平。这与个体的需要水平和自我意识等因素有关。这里所说的正反馈是指在给予奖励的同时,用语言或其他形式表明奖励是对受奖人能力和贡献的一种积极性肯定(刘淑慧等,1993).引自张力为、毛志雄. 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运动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指向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而指向于运动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有效力量。但当体育活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